我在西藏过的那些节(上)1.jpg图为开耕节

       13年前的秋天,我怀揣着对藏文化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恋,放弃了北京的生活,在杨树叶金灿灿的时候来到拉萨,成为了一家杂志社的驻藏记者。上班没几天,我就赶上了一个西藏特有的节日——仙女节。那一天,女性可以向任何一个她见到的男性要钱,男性可以丰俭随意给,但是不能拒绝。还记得那天,初来乍到的我没太好意思向任何人开口,但是杂志社的男同事们和晚上聚会时新认识的男性朋友,都主动塞给我钱,从几毛、几块、到上百元都有,竟然收获不少,心里乐开了花,重要的是——那是十多份友好的馈赠,没有人真的想在这一天得到多少钱,这个节日更大的功能是增进了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其间游戏般的愉悦形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民族幽默的天性和这个城市对外来人的友好。

       日子待久了,我才知道当时我经历的索要零钱的“仙女节”,不过只是那个纪念性节日衍生出来的游戏,当我慢慢了解了这欢乐节日后面的深刻文化和这个民族乐观性格形成的原因后,我便爱上了这个城市,当然,也爱上了在这个城市度过各种节日。  

我在西藏过的那些节(上)2.jpg 图为墨竹工卡的人们在田间绕行,举行“望果节”游行仪式庆祝丰收

       十多年间,我进藏20余次,最长曾在拉萨待过一年多时间,有幸亲历了几乎所有的藏族传统节日,看到了藏族的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延续,也目睹了节日中藏族同胞的声色音容。在现场,我常常被深深地感染,藏民族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征浓缩在一个个节日里延续并张扬出来,给我展现了一个最鲜活最绚烂的世界。

       藏历新年 

       藏历1月1日,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在拉萨,从藏历12月初开始,我的邻居们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了,其中,木雕彩绘的精致方斗“切玛”和一些面粉制作的点心是每家必备的供品。“切玛”内装满酥油拌好的糌粑、炒熟的青稞和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鸡冠花,有的还要撒上酥油做的彩花板。同时,供品的旁边还要摆放一个彩色酥油花塑的羊头,到了初一那天,再将提前浸泡长出两寸青苗的青稞种子摆于佛龛茶几之上。这些摆设表达着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农牧业获得丰收祈愿。

我在西藏过的那些节(上)3.jpg图为新年每家必备的吉祥物“切玛”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的朋友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来邀请我去他家过年了。快到大门口时,我看见他家地上用白色的面粉画着巨大的吉祥图案。一进家门,一碗主人家敬的青稞酒是免不了的,好在青稞酒度数不高,味道甘甜,我仰脖一饮而进,朋友高兴极了。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各种好吃好喝的东西:糖果、瓜子、风干肉、奶渣、甜茶、酥油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他妈妈用酥油炸的那些传统的藏式甜点“卡塞”,模样可人,口感酥脆,吃得我满口甜香。

       谈笑间,突然浩浩荡荡进来十几个人,是朋友单位的同事,他们唱歌跳舞,捧着青稞酒向朋友家人致敬,主人家也回以美妙的歌声和美酒。不多会儿这拨人辞去,另一拨人又来……此后几天里,大家会相互到亲戚朋友家里做客,开怀畅饮,共庆新年,整个城市沉浸在没完没了的歌舞、青稞酒、还有祝福里。

        下午,我被另外一位藏族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在他家,我吃到了藏包子、糌粑坨坨蘸生牛肉酱、还有其他美食,朋友告诉我,大年初一是不能动刀子的,所以他们的吃食都要提前准备好。那天,我因为贪嘴,生牛肉酱吃多了,回家闹了肚子。

我在西藏过的那些节(上)4.jpg图为藏历新年期间,拉萨郊区的民众邀约至大昭寺广场欢歌悦舞。 

       开耕节

       藏历新年过后的一个重要节日是开耕节,时间大致是在元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之间,根据当年的藏历节气,结合地域文化推算而得,所以每年日期不太相同。开耕节是西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农耕的地方都会举行这个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仪式。

       我见到开耕节是在日喀则,在去定日县采访的途中巧遇的。当时,在公路的沿途,我们看见许多当地人都精心打扮了自己,往一片空旷的土地上汇集,最引人瞩目的是他们牵的牦牛,双角上各戴一簇红缨, 红缨的上面立着高耸的白缨,看上去颇有气势。一定有什么仪式要开始,我们下车跟着农民们一起走进了那片空地。  

我在西藏过的那些节(上)5.jpg       图为日喀则的开耕节,农民们在进行二牛抬杠犁地比赛

       那是一片还没有开始耕种的土地,光秃秃的,是举办大型活动的好地方,但是人多了一走动,四处尘土飞扬。大家分成好多组,把酥油茶和糌粑、点心、糖果拿出来,我们被热情地邀请加入。吃喝了一会儿,大概是耕牛都到齐了,精彩的节目随即上场:男人们牵来自家的牦牛,用犁架把两头牛套在一起,这就是俗称的“二牛抬杠”。然后五、六组耕牛被牵到同一块耕地的一端,排成一排,在一声吆喝下,主人同时开始狂赶牛,牛埋着头啃哧啃哧拉犁。

       一时间,尘土笼罩了天空,周围观战的人们兴奋地助威声响彻耳畔。控制得好的耕牛犁出来的地又直又均匀,控制不好的耕牛划拉出的线条歪歪斜斜深浅不一,有的失控的耕牛竟然跑出了耕地,主人在后面焦急又狼狈地追赶,引来观众一阵阵哄笑…… 

       妇女们和没有参赛的男人们在田边堆上柏枝、洒上青稞面、浇上青稞酒,然后点燃,进行煨桑祈福。 

我在西藏过的那些节(上)6.jpg图为开耕节,农民在自家耕地里进行煨桑,以祈求风调雨顺 

       萨嘎达瓦节 

       萨嘎达瓦节是藏历4月15日,也称放生节。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的日子。在整个藏历4月里,藏族朋友们都尽量不吃肉,不杀生,专心转经朝佛。15号这一天是最重要的,大家在这一天一定会虔诚地去转经、朝佛。我也被两位藏族朋友约了一起去转经。我们按照“拉萨三转”的线路由外到内行进起来。 

       路上人山人海,交警们全都出动了,在街上维持秩序。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像过年一样的喜庆;公园的草地上聚了很多人,三五成群,谈笑着;市场附近能看到一些人买了活鱼出来,准备拿到河里去放生。

       萨嘎达瓦节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布施。在十多年前的拉萨,这一天前来接受布施的人估计有六七千,他们头一天晚上就会来到政府规定的街区,占据一席之地,等待第二天一早施主们到来。我的两位藏族朋友,头一天就到银行去换了很多崭新的五毛票和一元两元的散钱,厚厚的几大摞,塞满了背包。 

       到了布施的那条街,我惊呆了,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布施场面了!整整两公里长的马路为节日封锁了交通,接受布施的人们排成四、五层,中间留下通道,施主们就行走在通道里,挨个地发放手中的钱给那些积极讨要的人们。 

       黄昏,我的萨嘎达瓦节在朝拜完大昭寺、朋友们做完寺庙的供养后结束。 

       萨噶达瓦节过后,前半年重要的节日算告一段落了,我开始期待下半年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