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的普兰市场里吃上一顿尼泊尔的饭菜,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在普兰的国际市场中大约有5家尼泊尔餐厅,在尼泊尔市场中则更多,约20家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普兰群众开的饭店,比如多油村的达瓦就在市场边承租了一间门面,以经营餐饮为主。在市场里,做餐饮的店面有的叫作餐厅,也有的叫茶馆。客人们点甜茶的最多,很少有人在那里点酥油茶。但多数尼泊尔的客商都会自己打酥油茶,这好像是他们在普兰生活必须有的一道程序。
  尼泊尔的甜茶在普兰是有名的,主要有三种口味,并以姜味甜茶最为有名。咖喱饭是市场中非常受欢迎的饮食,但最有名的还是尼泊尔市场中的羊头和羊蹄。尼泊尔市场中的尼泊尔比如餐厅中的羊头和羊蹄广受欢迎。
尼泊尔的咖喱饭
  走在国际市场内,每家商铺门口都挂着一些尼泊尔的特色服饰,以儿童服饰居多。同时,尼泊尔的羊毛衬衫更是丰富,一般一件在百元左右,但是据说不能贴身穿,因为羊毛会“扎肉”,造成不适。在市场内和周边聚焦着许多优秀的裁缝,他们以制作普兰的传统服饰“孔雀飞天服”为主,同时也加工制作其他服饰。
  孔雀飞天服是普兰特有的服饰,并且声名远播。每一家都有一套飞天服饰,并世代相传,而且不断为服饰增加各物宝物,以致一套飞天服价值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更多。但是,在普兰群众的眼中,他们的服饰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另外,市场里的老物件也是那里的特色。这些老物件多是由尼泊尔边民或客商从尼泊尔收购并带来普兰销售的,也有一些商人专门到普兰当地群众家中收购。一颗上好的老天珠、老蜜蜡或老绿松石,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但是,那里也有一些关于商品的忌讳。比如无论尼泊尔商人还是印度客商,也包括普兰当地群众,他们是不会销售老唐卡的。如果他们的家中有老唐卡,那么就会一直世代保存下去。
图为一颗上好的老天珠
  人们在闲暇之时的娱乐体现了不同国度的差异。当地普兰群众喜欢聚在市场中,茶馆或一个小小的角落就可以成为他们娱乐的场所,而玩藏式骰子则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在抑扬顿挫的藏语声中,贝壳与铜钱不停变换着姿势和顺序。研究普兰的著名学者周文强说,这种游戏应该与普兰的盐粮古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游戏者的举手投足间仿佛诉说着那里曾经的繁华。周文强说,历史中的普兰曾经有十数条盐粮古道、官道,西南通尼泊尔、印度及拉达克、克什米尔和中亚,东通卫藏、内地,北通羌塘大草原和西域(今新疆),所以普兰也就成为了阿里境内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宗教交流要地。
  还有一类娱乐活动,主要流行于市场中的尼泊尔人中,这种游戏叫作“吉任”。在一张类似缩小版的台球桌上,摆放着用类似硬塑料、非常轻滑的材料制作的圆形“棋子”,一般4人参加比赛,按顺序每人轮流只以手指为工具,不借助其他东西把“棋子”向四角的洞口“弹”,按规则,“弹”入便得分。桌上边缘地带布有白色的粉末,有人告诉我,那些是用来减少“棋子”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
图为市场中在玩“吉任”的人们
  我每天都要去普兰市场中,但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那里的人们和那里每时每刻发生的故事都有一种文化的气息。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普兰当地的客商,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许多普兰以前的故事。每当他们讲述时,我总是被他们声情并茂的表达所感染,好像与他们一起经历着普兰的一切,好像我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有时,不通过询问和细聊,很难分清当地藏族商人和尼泊尔客商,因为他们都说藏语,而且都那样热情。我们去尼泊尔的裁缝店时,他们再忙,也会请我们先坐下,然后询问喝些什么。我们边看他们工作边询问着情况,他们很认真地回答,却很少问我们要买什么东西,目的是什么。同样,他们也很少会反对参观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打酥油茶或者洗晒青稞。
  尼泊尔边民们多聚在国际市场的门口,也会到周边的茶馆和饭店去。他们中间还有一些残疾人士。所以,乞讨现象也存在于市场及周边。普兰的群众总是表现得非常慷慨,所以那些乞讨的边民总会有不错的收入。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尼泊尔边民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也会积极地打工,比如强拉山口来的货车到时,他们会主动围上去,帮助卸货,然后客商们会给他们一些费用,虽然很少,但他们并不计较。
图为善良的藏族群众向有残疾的尼泊尔边民布施
  所以,并不能简单地以“好吃懒做”来定位这些有生理残疾偶尔乞讨的尼泊尔边民,或许是因为生活的苦难,再加上普兰的商机和普兰人民的乐善好施,才让他们喜欢聚焦在普兰的边贸市场周围。从他们每天规律的作息以及脸上的表情看,或许,他们真的把普兰当成了天堂。
  普兰的边贸市场,如果你匆匆从那里路过,那么你可能会记住那里的一抹惬意和安宁;如果你把自己融入其中,那么你将被那里的多元文化所吸引。而且,越是回味,越难以割舍,也越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