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齐格尔牛”遗迹

昔日“甲齐格尔牛”所属领地

荒原遗迹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的黄河谷地和切木曲河谷一带,保存着部分古老农田、庄廓、城堡的遗迹遗址,听老人们说,这些遗址是远古时期一个叫“甲齐格尔牛”的外来种族留下的。

       通过询问和分析判断,可猜想这些遗迹不会由远古时候遗留至今。据说这些外来人有较多的人口与先进的农耕技术,他们在气候温和的黄河河谷地带开荒种田,大兴土木,筑城垒墙,其经济条件已然相当富裕。我们通过遗留在省内三州五县的河谷和平原地带的农田遗迹、城墙遗址来推断,其势力绝非为小股部落或散兵游勇在此“小憩”,彼时,这些在老人们口中所谓的“外来人”有着在此长期占领驻扎和经营的打算。

      笔者听祖母说,她年幼的时候,在现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和东倾沟乡的一些地方挖蕨麻时,偶尔会从地里挖出“甲齐格尔牛”城堡的残砖断瓦,牧民们用这些残砖加工成“旁老”(一种纺线工具的圆形部件)后,用来捻牛羊毛线,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黄河两岸一带,据说有些人还见到过“甲齐格尔牛”留下的当年用作引水灌溉的铜质引水管残留物。

       后来,得知能捡到这种残砖断瓦的现象不仅在果洛地区偶发,更多的还在青海省的海南和黄南的部分地区。据说到现在还能见到当年城郭的遗迹遗址,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附近,还有个叫“追塘”(藏语,大米滩的意思)由“甲齐格尔牛”开垦种植大米的地方。

       当地人对这些城堡遗址是当年“甲齐格尔牛”留下的传说深信不疑。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笔者得知在青海境内特别是黄河以南地区,分布着许多古城,如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伏俟城、贵南县的青禾羊古城、贵德县藏盖古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智合罗古城、河南县阿木去乎古城等等。这些古城有些可能是汉朝时的古城,有些是隋唐和明朝时期的,有些可能是吐蕃赞布时代或吐谷浑时期留下的。

       “甲齐格尔牛”为藏语,意为白眼睛汉人,一种说法是此族人种为白眼睛人种,即现在的欧洲欧罗巴人种;另一种说法是此族头目的一只眼睛患类似“白内障”的眼疾,看起来便是白色的眼睛。那么这些人到底来自何方?是什么人种?何时到达这里的呢?怎么转眼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笔者查阅了果洛、海南及青海各地大量的地方志及历史文献,均未见到有个叫“甲齐格尔牛”的记载和名称。也请教询问过当地一些知名专家和地方官员,但都不知道“甲齐格尔牛”者为何许人。

       翻阅史志得知,大约在上世纪初,除从俄罗斯、英国等国家来过几个考察探险的科考人员外,这片青藏高原腹地从未被异域国人踏足过。不过,笔者在网上查阅到,大约在汉朝时,有一支古罗马军队东征时在中国一带失踪的消息。公元前53年,一支罗马军团对安息(现伊朗)发动侵略战争,失败后突出重围,却没有回到罗马,而是神秘地消失了,2000多年来,古罗马军团的神秘失踪成了罗马史上的一桩悬案,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西方史学界;有一则消息还有板有眼地说,这支失踪的古罗马部队后为西汉陈汤收降,带回中国甘肃一带。

       青藏高原腹地的这个“白眼睛汉人”难道是这支古罗马军队的残部?因为,古时藏族对除了本民族和蒙古等少数民族称原有名称外,对汉族和不知名的域外民族统统称为汉族。譬如对内地汉族称为黑汉,对印度称为白汉,有时把回族也称为汉,故此,如果有外国人到此地,将其称为“白眼汉人”也不足为奇了。

       翻阅历史书籍还得知,汉代、隋唐和明清时代有内地的统治者派遣部队和囚犯、农民到青海河湟谷地驻军和移民屯田。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开始了“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的战略行动。据明代文献记载,青海东部地区无地方行政建置,而是由军事卫所代行辖治之责。大批汉族官兵及其家眷移戍河湟地区,并开展大规模的屯田生产,以屯养兵。但是这些历代内地军队和囚犯、移民是否到过海南、果洛、黄南这些地方,并无详细记载。

       据民间传说,随着“甲齐格尔牛”部众逐渐沿黄河谷地及其他气候温和流域渗透和蚕食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地盘,开荒筑城、占领牧场,引起当地土著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怨恨,对此,“甲齐格尔牛”诸部及头目也高度提防当地部落的反抗和袭击。

       据说“甲齐格尔牛”头目膀大腰圆,身体极度肥胖,经常晒太阳以使腹部赘肉不致潮湿生疮。有个叫嘉宝董甾的当地居民知道他有这个习惯后,与儿子(一说父子三人)密谋刺杀“甲齐格尔牛”头目。“甲齐格尔牛”头目所住地方叫热木夸尔卡(现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境内,另一版本说法是在现同德县县城附近),在此建有一城堡。父子二人来到该城堡对面的一座叫吾尼哉夹(也叫吾钦哉夹)的山头上,趁夜杀死一白色母鹿后,将其皮剥下来做成标本放置原地,看似一只母鹿在俯卧吃草。之后父子俩隐蔽在“白母鹿”后面伺机等待。第二天,“甲齐格尔牛”王看到天气晴好,便问卫士附近有无异常情况,卫士察看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后,说除了对面山头上有只白鹿在吃草外没有其他动物和人。“甲齐格尔牛”王觉得一切正常,正准备在城堡外晒太阳时,躲藏在“白母鹿”后面的嘉宝董甾儿子立即弯弓向“甲齐格尔牛”头目射出一箭,可惜只射中了小腿,“甲齐格尔牛”王一瘸一拐地往城内跑,这时,嘉宝董甾不失时机地又射了一箭,将其腿折断。受伤后的“甲齐格尔牛”王感觉到自己的末日来了,临死前嘱咐随从人员将他放入棺材后投进黄河,任随河水向下游漂流,并作祈愿:棺材每触碰到黄河沿岸的地方,将来将出现一座座后人的村镇。

       此外,笔者在一些历史书籍中发现,在唐代时期有个叫“白水军”的部队曾在青海湟源一带驻扎,并与吐蕃军队打过仗,这白水军与“甲齐格尔牛”是否有关联?因为藏语的“齐格尔”也有白水的意思,白水军可翻译成藏语的“齐格尔谋”,与“齐格尔牛”译音很相近,这“甲齐格尔牛”到底是异域洋人还是汉唐或明朝的汉人?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以此拙文抛砖引玉,还望更多专家学者研究作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