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有一种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藏式美食——“土烧糕佳”(一种扁圆型的烤制面食,类似馍或面包),尤其以昂拉乡的“糕毛且”(大烤馍)久负盛名。图为“糕毛且”。

       昂拉乡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海省尖扎县东南部黄河阶地上的冲积扇地带。该乡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日照时间长,气温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之成为粮食高产区。图为“糕毛且”。

       土烧“糕毛且”(大烤馍)是昂拉乡历来的传统。逢年过节、喜庆佳日、婚丧嫁娶、走亲访友时,昂拉乡的藏族群众便以“糕毛且”作为珍贵的馈赠礼品。图为用于展览的“糕毛且”,摄于昂拉千户官邸。

       所谓“糕毛且”就是用木柴等燃料把白土烧到合适的温度,然后在白土上平铺和好的面饼,之上再覆盖一层白土,继续烧烤后做成的大烤馍。图为摆放木材与土壤,准备用火烧木料,这是制作“糕毛且”的第一步。

       这种尖扎县的土烧“糕毛且”(大烤馍)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食物添加剂,材料是纯天然的面粉,烧土取自田野没有被污染的土堆,作料是从山上采集的野籽,整个过程安全可靠,可以说是真正质朴自然的绿色食品。图为已经摆放完成的木料与土块。

       正在用火烧土,这是制作“糕毛且”的过程之一。

       尖扎县昂拉乡的土烧“糕毛且”(大烤馍)大小不一,家庭常用的直径达45—80厘米,厚度约有6—8厘米。该乡历史上曾4次烧制特大“糕毛且”。第一次是尖扎昂拉千户邀请西藏藏传佛教高僧萨嘉大师到尖扎德欠寺讲经。此饼直径约1.2米、厚约20厘米,用了80多斤面粉,用木箱装好后,用牦牛驮至西藏,供奉在大昭寺。图为村民将用火烧过的土块摊平。

       第二次是安多藏区的群众邀请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来青海。该饼直径约1米左右,耗用100斤面粉,后将其驮至西藏,供奉在大昭寺。第三次是第九世班禅曲吉尼玛来尖扎时,昂拉群众同样用了100斤面粉,烧制直径约为1.2米左右、厚23厘米的土烧“糕毛且”,用紫铜皮做成图案,镶于大馍周边,敬献给九世班禅大师后,供奉在日喀则。图为将和好的面饼放入烧红的土中,大约四个小时后,“糕毛且”制作完成。

       第四次是1980年10月26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来黄南州尖扎县。昂拉群众敬献给班禅大师一对百斤大烧馍,大师高兴地说:“你们做的两个糕毛且(大烤馍)象征着太阳和月亮,我要把大饼带回北京,让中央邓小平等领导欣赏、品尝我们藏族人制作的传统糕毛且(大烤馍)”。图为刚刚烤好的“糕佳”。

       班禅大师回到北京,请中央领导观看“糕毛且”(大烤馍)。邓小平看后很惊讶,大为赞叹。这两个“糕毛且”(大烤馍)现由北京雍和宫班禅纪念馆收藏。2002年7月,尖扎县人民政府向上海世界吉尼斯大全总部申报“昂拉千斤土烧糕毛且(大馍)”为吉尼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