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水呈辫状向西缓缓流去,在明丽的阳光下,河畔的农田即将迎来沉寂一冬后的“苏醒”。
3月16日,系藏历1月10日,是藏历历法书上适宜春耕仪式的日子。从年楚大地到雅砻河谷再到拉萨河畔,西藏各地农区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耕仪式。
在距离拉萨市区90多公里的达孜区唐嘎乡穷达村,村民次拉姆身着节日盛装,带着仪式上播撒的种子来到了开耕现场。
图为开耕仪式上,村民们为拖拉机手敬献切玛。
图为村民带着仪式上播撒的种子来到开耕现场。
早上9时30分许,农田里白色的桑烟升腾。两位僧人为村里的开耕春播念经祈福;十位能歌善舞的妇女站成一排,吟唱着吉祥的歌曲;村民们则为唱歌的妇女和即将耕种的男女敬献哈达、切玛、青稞酒。这是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仪式仍在进行,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要开始检查各自携带的农耕工具和种子了。如果少了什么工具,男主人要接受喝酒的惩罚。
起哄声从围拢的人群中传来,看来是有人被罚了。米玛却走向即将耕作的田地,他要再次检查耕作的设备——拖拉机。
今年35岁的米玛是被选中春耕的人。按照藏地农耕传统,春耕的第一犁将由一位满足生日与春耕吉日契合、身体健康等条件的人来开启。
开拖拉机耕种自家20多亩农田已有10多年的米玛,这是他第一次被选中开启春耕第一犁。米玛说:“家里20多亩地以前都是牛耕,使用机械化耕种效率会大大提高。再加上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我们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种植青稞的收入也很好。”言语间,米玛显得有些紧张,双手不时整理着“搭档”拖拉机上的花束。
图为装饰一新的拖拉机。
图为拖拉机整齐排列,即将开犁破土。
眼前的田地里,60台拖拉机整齐排列,在现场显得颇有声势。交通的便利,使得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机械进入高原。沿袭千年的“二牛抬杠”农耕方式也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演化为开耕仪式现场的一种祈福形式。
耕作的方式变了,祈福的传统还在。耕牛上系着的五彩哈达和花束披在了拖拉机的车头,牛角上顶着的红缨穗移到了拖拉机的两侧,牛脖子上的铃铛安置在了拖拉机的车头下方。“以往我们还要给牛喂食糌粑和青稞酒,‘铁牛’是没法喂这些了,它是‘喝’油的。”村民拉巴说,拖拉机上的装饰都是以前装饰耕牛的,这表示将春耕的传统形式延续到现代机械化农业中。
图为开耕仪式上,身着盛装的拖拉机手。
图为开犁破土,播散种子。
12时40分许,头戴藏式金花帽,身穿氆氇藏装的拖拉机手们在一声令下后发动了拖拉机。在村民们的注目下,拖拉机手们一会儿盯着前进的方向,一会儿向后看着翻耕起的黄土。一位盛装的妇女紧随其后,撒出青稞、冬小麦、豌豆等种子。
达孜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扎西顿珠介绍说,近年来拉萨市达孜区通过农田土质改造、水渠灌溉改造等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的冬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亩产量已提高了200斤。“今年春耕春播结束后,我们还会持续进行管理。像今天耕种的300亩地将播种‘喜马拉雅22号’‘藏青2000’等青稞良种,我们会有专人负责提供病种草害防治、施水、施肥、收割等技术服务。”扎西顿珠说。
图为开耕仪式现场。
伴随着“突、突、突”的拖拉机声,村民们聚在耕作的田地里,一边拿着手机录着视频,一边高唱着“嗦、嗦、嗦,拉嗦啰”。大家共同期盼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春播万颗粒,秋收满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