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姬近照

德姬近照 德姬供图

  在北京这座城市,每天有很多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那些留下的,往往是怀揣着一份梦想,固执地在找寻着一张人生的“船票”。梦想能否实现,“船票”能否找到,一切都已不再重要,唯独那为着期盼坚持下去的心,往往最动人情怀。

  年轻的藏族姑娘德姬,2006年的时候,千里迢迢从家乡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来到北京,也加入了这群寻梦人的队伍中间。

  梦想

  出生在四川松潘县人间瑶池黄龙雪宝顶山脚下的德姬,曾在四川省舞蹈学院学习表演,在没到北京之前,去过最大的城市便是成都;而之后就读的中央戏剧学院,对她来说更是闻所未闻。

  忆及当时考大学的情景,有人说中央戏剧学院好,有人说北京电影学院好,又有人说上海戏剧学院也不错。其实,这三所学校在德姬看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之所以选择北京,德姬自己也说不清其中的缘由。

  德姬的经历似乎并非如小说里常写的那般曲折。德姬跟着同学一起填志愿、参加考试,其间没有前思后想的艰难抉择,也没有患得患失的忧心忡忡,人生的那段轨迹静静地被身边喧嚣的人群夹裹着向前。

  如今回顾考中戏的那段经历,德姬自己也对当时的平淡感到惊奇。从成都到北京,她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的城市、老师们一双双挑剔的眼光以及放榜、复试再放榜再复试一轮又一轮的筛选;然后是一个多月等待和文化课考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随着事态的转变或失落或激动,心情起起伏伏。然而德姬没有,她说,“考上了就去上,考不上也没办法。”比起考中央戏剧学院带给德姬的冲击,北京这座城市给她的震撼与感受要更大更多。

  那年,初到北京的德姬脸颊上还微微泛着高原红,连填机读卡也会令她慌了手脚,北京有许多与家乡遍地牧场与牛羊不一样的东西。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与繁荣,像海啸一般冲击着德姬的内心世界。从那时起,她知道了,北京是一个孕育着梦想的地方。

电影《拉卜楞人家》剧照

电影《拉卜楞人家》剧照 德姬供图

  反思

  2009年,对于德姬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她收获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拉卜楞人家》。然而这部电影对于她的意义,并不单单在于初上荧屏,更重要的是它促使着德姬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

  德姬在电影中饰演女主人公央吉措,一个闯荡北京作模特的藏族女孩。在影片中,央吉措一面在北京拥有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一面是家乡亲人与青梅竹马的爱人——草原守护者贡布的召唤。面对是继续北京喧嚣的生活,还是回到宁静的草原的艰难抉择,电影给了观众一个开放的结局,而德姬的内心却泛起了波澜。

  “央吉措和我的内心世界相似,我们都有着处在大城市里的迷惘。这迷惘,是大城市的如织繁华带来的,有柠檬般的新鲜感,同时亦有芒果般的怯生感。”说着这些的时候,德姬露出她灿烂如花的笑容。

  雪莲

  可以走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闯一闯,但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淳朴与善良。正是怀着这些想法,即使父母再三劝说,德姬依然坚持自己的演员梦。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念叨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又瘦了,吃得饱吗?不行就回来吧,别这么辛苦”。但是德姬不能回去,不是不想,而是不舍。在中央戏剧学院的那几年,德姬才开始真正进入表演艺术的世界,她被表演中能够演绎不同的人物、经历不同的人生所深深吸引。如果北京真的能孕育梦想的话,做演员,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与精神世界,便是德姬在这座城市寄托的梦想。而为自己这个梦想去追逐和奋斗,成为德姬执意留下来的支柱。

  德姬希望将来自己足够强大之后,再回报家乡。毕竟,无论何时何地,德姬的心一直牵挂着家乡,期盼着归去,这一点,毋庸置疑。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不是每个奋斗的人终会有理想的回报。德姬对自己的未来也无法轻易地许下承诺。然而她却说,“即使我输了,也输得坦荡,不会后悔”。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了长在高山上也是德姬念念不忘的雪莲花,在她看来,雪莲虽不如玫瑰那般艳丽,牡丹一样雍容,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清馨而不张扬,扎根在雪域高原,默默的守护着那里世世代代的人。

  德姬是个勇敢的女孩,懂得在迷惘中找到一个出口,能够婉转自如地在“变幻”中前行,像个战场上的斗士。所以,在城市海市蜃楼般的变幻中,她可以傲然回避离开的籍口,如雪莲花般绽放在色彩斑斓的都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