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洛桑更才的《半个夜空》与《高原的光》出版发行

土岗文学 洛桑更才 2024-08-19发布

1723999480866760.png

《半个夜空》是中国作协2023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高原的光》是西藏自治区2024年度重点作品文艺扶持项目。《半个夜空》由著名作家次仁罗布作序,《高原的光》由西藏大学文学院普布昌居教授作序。1723999329176366.png

诗集《半个夜空》序

次仁罗布

记得六年前为西藏的四位青年诗人召开过一个研讨会,那次被研讨的青年诗人有沙冒智化、洛桑更才、白玛央金、琼吉,洛桑更才带来的诗集是《流浪八廓》。从我这个不太懂诗的人的眼光来看,这四位诗人中洛桑更才的诗是写得最直白、最缺点灵气的,他把要表达的全部呈现了出来,少了些委婉和韵味。从那开始,本来西藏诗歌希望的四颗星,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路。沙冒智化在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给西藏诗歌带来了许多的惊喜,《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国内著名刊物上不断发表作品,甚至参加了全国青春诗会。白玛央金由于身体和工作的原因,这几年里再没有写作品。琼吉年纪轻轻退休后也远离了文学圈。洛桑更才后来读了博士,当时我心想这下他会一心作学术研究,从而离开诗歌创作的。作为《西藏文学》的主编,我为三颗星的逐渐淡去感到哀婉。

偶尔我们相聚的时候,我会跟洛桑更才说,给刊物写点作品吧。他总是用一种谦卑的语气对我说,老师我会努力的。过不了多久,他会把自己的诗作交到编辑手中,有时也会直接发到我的微信里。洛桑更才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写诗歌,还尝试着写小说,在《西藏文学》上发表的那篇小说从语言到结构,令我大为惊讶。我想他不仅能写诗歌,写起小说来也是出手不凡。由于工作的繁忙和自己需要创作,近几年没有读过洛桑更才发表的诗歌作品,但他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一次是作品被选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扶持作品,去年另一本诗集又被中国作协列为重点扶持作品,还受中国作协的邀请到北京去参加“回娘家”的活动,更令人惊喜的是今年他的博士顺利毕业。

洛桑更才今年要出两本诗集,他请我为他的诗集《半个夜空》写序,我认真地阅读了这些诗作,让我感到震撼与惊讶的是他已从以往青涩又稚嫩的诗风,已经转向到娴熟、深刻、美韵。他的诗歌语言有了更多的张力,有了极强的暴力美学:夜色走近窗前/向屋里借宿。失声的人/正追逐着俏皮的文字/脸是太阳,头发是河流/四肢也都长满了结尾《升起深渊》;顺着重叠的蓝色/寻找摆摊的云,你/如同星夜的悲伤/在极昼的欢呼中陨落成/风。手提沙漠的眼睛寻找火光/街道上游荡着荒草的良言。看/一块白色在灵魂的缠绵中变成黑点《引产》;像一条饱经风霜的河流/流淌。疼痛。直指心脏/沿途的季节是个出色的画师/血管涂满诱惑,喉咙里结出各色的花果/在日月的敲打中/不断指挥我全部的肢体奏出/爱的交响乐。对抗所有风声《大脑》。这样的诗句足以击中你的心,足以让你产生共振,这种富有挑战的文字,让我对其诗歌充满敬意。还有就是,洛桑更才诗集里的116首诗,全都是个人的体验,是生活和现实对他带来的冲击或由此产生的思考,但它不乏共通的经验:那女孩在织一张很长很长的网/从没有停下,没有老去。/网的一侧是火,另一侧是历史/连接他们的有山河、日月、风雨/还有赤道人、欧罗巴人、蒙古人//一艘帆船满载彩虹色的雨/直指大海的另一岸/从微开的贡布日洞口/一只猴子手持火炬下山/黄河边,一位老者率先剥开坚硬的地皮/一把火一段历史/火,前行的火/历史,跳动的历史《火与历史》;行走后便再也没有停下生育/世界在她生产的日子里堆积了太多胚胎/后人把这些称之为——文明。/那些随处可见的器皿旁/围在一起小心翼翼的——/都是她的得意作品《器皿旁》;摆在你面前的这条鸿沟/是我们目前无法跨越的魔咒/这不是谁的过失/我们都在避免对立/可能就落入泥潭的蝴蝶/我们终究要为此付出很多/几代人在同一片天空下/却在寻找历史和未来/如此近如此遥远《透明的鸿沟》。他的体验与我们会有细微的差别,可是那种共通性却占了更多的比重。还有他在诗歌里营造的的那种意境,也是他所独有的,逐渐成为他诗歌的标志。

洛桑更才的诗歌有可能是西藏未来的诗歌,他正在打通与中国诗歌链接的那条幽明的通道,希望他能站在人类的视角,审视和体悟时代浪波涌起的每一朵浪花,从刹那里看到永恒,从破碎里觅到美好,在传统文学的养料哺乳下,形成自己独有的诗歌世界!

2024年6月

《半个夜空》后记

在《半个夜空》里,我试着不断走向自己,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通过把一个三十来岁青年的内心层层剥开,用我所能捕捉到的或隐秘或具体的意象,将一个活着的、有感知的、温暖的、焦虑的、敏感的、安静的灵魂描摹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并热情地与所有意念对话、与所有善良结缘、与所有忧思搭伴,仿佛要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另一个真实的自己。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自嗨”和“一厢情愿”,我没有权利要求他人理解,更不会奢望得到认同。而且,诗歌创作本就掺杂了很多个人化的情感与思考,用自己的观点要求别人产生某种共勉不仅牵强且无理。所以,如果说我对《半个夜空》寄予了某种奢望,那就是希望读到这本诗集的人内心得到平静,哪怕是片刻的宁静也是实现了这本诗集全部的价值。的确,生活是诗和远方也好、是一地鸡毛也罢,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反复体验活着的快乐和不快乐,这是我们无法逾越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且认真走过的心路历程。在我看来,获得一种平静并把它转化为前行的力量,是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应有的底色,是我们对抗所有不安、焦躁、乃至撕裂的盾牌。

由于认知的局限、视野的狭隘、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的欠缺、以及接踵而至的浮躁,我发现要想让自己获得持续的平静非常之难,兴许在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也不会真正拥有。但我不会为此而刻意去改变什么,即便我会不断靠近它。因为我明白,拥有的东西大多喜欢稍纵即逝,相比之下过程更有魅力。换句话说,如果我能做到享受过程,其实就是获得了某种平静,也是一种豁达。

《半个夜空》原名《时代烟火》,是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对于这份荣幸和关怀,我很感激。感谢西藏作家协会和《西藏文学》编辑部,没有几位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和帮助,我的文学之梦定早已油尽灯枯。感谢著名作家次仁罗布先生给本书写序,感谢诗人沙冒智化老师题写推荐语,感谢西藏人民出版社的黄霞老师担任责任编辑,感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我的关心与爱护,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半个夜空》里的“夜空”不是残缺的,更不是空洞和绝望的,《半个夜空》里的“夜空”是丰富的,是茁壮且富有生机的。即便它流露着淡淡的忧愁,即便它浸满了孤寂和深沉,但一种更为浩瀚的爱和热忱,也同样包裹着我们每个人的“夜空”,使我们能够跟全世界道一声“晚安”后,安然入睡。

2024年5月

推荐语:

他正在打通与中国诗歌链接的那条幽明的通道,希望他能站在人类的视角,审视和体悟时代浪波涌起的每一朵浪花,从刹那里看到永恒,从破碎里觅到美好,在传统文学的养料哺乳下,形成自己独有的诗歌世界!

——次仁罗布 作家

有限的时间里,他写出了无限想象和想象带来的可能性。西藏的诗歌应该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应该要越过“符号式写作”方式,进入这个地域的世界万物中,让拥有地域显著性的世界万物活过来,才是说明白了西藏本身的独特,以及西藏为什么独特,意义全在于此。洛桑更才做到了。

——沙冒智化诗人

1723999277589306.png

诗集《高原的光》序

“奔向自己”

——在词语的世界里发现并思考

普布昌居

“趟过掉皮的影子/奔向自己……/卸掉血管以及骨肉/奔向自己……/忘却存在和所有的记忆/奔向自己……”。这是洛桑更才新诗集《高原的风》第一辑第一首。与阅读一些情感轻盈平和、内容轻松喜悦的诗歌作品带给我的感受不同,阅读洛桑更才的诗歌,我能强烈的感受到一种焦虑、对抗、挣扎与撕裂。我想,作品流露出的这些情绪并不是诗人小我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而是源自诗人面对充盈理想与沉重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时脑子里闪现的“人间清醒”,是从诗人从未放弃对生命价值深入思考和追求中产生出来的。

翻开《高原的风》,诗人的笔下交织着两个世界:沉重、喧闹、重复、无趣的现实(外部)世界和轻松、纯粹、富有生机、无限美好的理想(内心)世界;在诗人的眼里,前者是处于权利与文化中心的成人世界的现实写照,后者则属于自然、孩子和女性。

在这部诗集收录的作品中,成人世界多是复杂多变、利益纷争和人性扭曲,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一个焦躁、混乱、虚伪的成人的现实生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整个天空都是人和树叶在飞。”(《旋涡》),“我的美好终归只在副歌里”(《次仁的心事》),“商人在扎基拉姆与观世音之间寻找支点/知识分子在钱包和尊严里流窜/人,在成为木偶与拥有木偶中循环一生”(《活着》)。深刻批判了成人世界的利欲熏心、虚伪和冷漠。

与此相反,自然、儿童和女性的身上则表现出独特的,不受世俗污染的美好品质:“山上有雪/是初生的婴儿不染尘埃”(《山和雪》);“幼儿的歌声从广播响起时/整个街道都开始变慢了/好似一缕清风/带走了城市所有的焦躁”(《无题》);“披着阳光,听历史的风从四处赶来/隆起的地表上,高原的孩子在奔跑。”(《高原的孩子》);“和着面团跟男人们闲聊/让我诧异的是没有捕捉到迷茫/你的脸上也没有那么多故事/不轻浮,不冰冷/在一堆男人的世界里/你干净、利落”。(《村里的女干部》)。在诗人的笔下,儿童和女性往往被描绘成纯真、善良、敏感且充满想象力的存在。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女性温柔的眼神和细腻的情感,仿佛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初态,那是一种未经世俗玷污、清澈如水的存在。作者这些赞美不仅仅是对特定群体的肯定,更是对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的追求和向往。

现实的日常消耗甚至吞并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时光流逝,朴素、真诚,充满梦想的我们被日复一日的刻板生活抹去了棱角。松弛、自然、活泼从我们的身上一点点剥落,我们慢慢的变得思想麻木,目光浑浊,变得成熟老练,精通世故,“沐浴无边的循环”,甚至忘记了最初的自己。在洛桑更才的诗歌中,两个世界相互交织,又各自独立。温馨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和生机,人们和事物都沉浸在和谐与美好之中。而空洞的世界则显得寂寥而荒凉,仿佛一切生命和色彩都被剥夺,只留下无尽的虚无和孤寂。

但即便是这样的矛盾冲突也没能让诗人完全放弃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我”始终坚持着内心的信念:“山不能一直空着,生命需要适当的调色”(《初雪》)。甚至努力“赤身走到房子中央。躺着种一颗星星”(《种一颗星星》)或者“给石头生一把火”(《生一把火》),以抗拒现实的坚硬与冷漠。永远目光向前,心怀远方,即使远方有凛冽的风或者斧子的蹂躏。“亲吻凛冽的风/吹醒每个方向/刺破那一蹶不振的冰块……/在等待奔向远方/遥远的远方”(《我们的远方》)。岁月的磨砺,也在不断的启发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他不再固执对立,而是积极寻找着新的路径:“开始明白自己是一粒尘埃/和每个普通的糟粕一样/饱受世间的喜怒哀乐”(《另一种妥协》),这样的觉知让他的内心变得广大、包容。“煨几把清新的桑/从北纬三十多度的山峰/给世间所有的善良道一声早安/不需要遇见,不需要拥抱/人们都能彼此相爱/微风正好,祝福也能收到”(《早安》)。在“高原的光”的普照下,在善良与爱的启发下,冲突也会短暂的得到化解,诗人的内心也在这个时刻仿佛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那个年少的时代,那些美好的情愫和曾经憧憬的梦想一一重现,那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青春年华,那个满怀期待,无畏无惧的少年再一次复活。就如诗歌所写的那样:“入驻/没有形状的散的沉默/要修炼一条条通灵的便道/忘却存在和所有的记忆/奔向自己”,抛开琐碎无趣的日常,无所畏惧,拥抱本真的自我。

作为一名有一定写作经验的诗人,洛桑更才十分重视对诗歌词语的修炼,力求准确、深刻。他的诗歌词语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棱角,坚硬,比如“石头”“冰块”“光”与“火焰”“山”“雪”等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石头”寓意坚硬的现实,“冰块”则象征着冷峻与清醒,“光”与“火焰”是他诗歌中的激情与热血,它燃烧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梦想。“雪”代表着纯洁与高贵,而“山”则是他诗歌中的高峰,象征着他追求的理想与信仰,是他心中永恒的目标与方向。每一个词语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带着它的故事和情感,会在读者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它们也像是一扇扇窗户,能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内心的丰富多彩。

诗歌通过这些词语营造出硬朗而坚韧的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指向新的生命意义,从而搭建起洛桑更才独特的诗歌世界。每一个写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隐秘的喜悦,我想,洛桑更才从写作中收获的喜悦有一部分一定来自深刻的哲思,来自诗人对生活、自然、人性的不懈的探索与追问。洛桑更才的诗歌不仅仅是他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更是用自己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但又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世界,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生活的严峻与苦涩,美好与力量。他的诗歌在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改变这种现状的渴望,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和纯真。

作为一位勤奋的写作者,这些年来洛桑更才笔耕不辍,在文学刊物、诗歌公众号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笔触独特又富有洞察力,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化作文字,既能深情款款地描绘自然之美,又能犀利地剖析社会现象,引人深思。2019年,他推出诗集《流浪的八廓》,2023年,诗集《时代烟火》又获得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今年《高原的光》如期出版,充分展现了他旺盛的创作才能。

衷心祝愿洛桑更才保持定力,在诗歌写作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希望他的诗歌如同高原上的阳光,既温暖又明亮,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和力量。是为序。

2024年5月

《高原的光》后记

在《流浪的八廓》里,我更多关注和记录的是一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在面对纷扰外界和踌躇内心时所流露的一颗“流浪”的心,虽然诗歌的语言艺术、意象选择、逻辑架构等方方面面都不尽如人意,但我很喜欢、也很珍视,因为它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从我情感世界里走出来的。第一部诗集的问世,给了我很大鼓舞,促使我开始“觊觎”第二部、甚至第三部诗集的成型。我想,这其中既有对弥补第一部诗集中存在的缺憾的憧憬,也有很多不同生命体验和人生际遇带给我的思考促使我继续记录。是的,我想把它们写下来,不管是否成熟、是否值得书写,在我看来,它们依旧美丽、依旧令我动容、依旧能让我如痴如醉。

先前,我很少考虑、甚至有意排斥“诗歌应该怎样写”这类命题,认为“架构”出来的诗歌不是真正的诗歌,诗歌应是一种“自由”的语言,太多的干预只会让诗歌脱离本真而沦为华丽辞藻和臃肿意象的附庸品。差不多从2019年起,我意识到自己的这一想法不仅无知且毫无生机,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是一种自我欺骗。我开始有意识地克服和纠正自己的“自以为是”,并进行了一定的阅读和思考,对诗歌亦有了新的认识。我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别人、对社会毫无价值,但对我而言却是意义重大。所以,从《高原的光》开始,我在诗歌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字词的精准、情感的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争取让自己的文字和文字所表达的一切都有所突破。然而,当这部诗集要和读者真正见面的时候,我是胆怯的,我害怕自己只是个文字垃圾的制造者,但我又会同时用这些诗歌都是我精心抚育的爱和泪来让自己释怀。这很矛盾,但确是我内心真实想法。

从诗歌内容而言,《高原的光》里有高原的辽阔、壮美、沧桑,有高原的孤独、寂寥、凝视,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柴米油盐,有跨文化对话溅出的火星与泪花,有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群体的集体记忆,有对人世间真善美的赞美与对社会现实的轻声叩问,有我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和最真的关切。在我看来,高原的山川与河流是光,日月和星火是光,生灵和万物是光,牧女的歌声是光,茶客的微笑是光,孩子的眼睛是光,卷起的沙尘是光,行走的呢喃是光,久远的凝视是光,谦卑是光,忧思是光,祝福是光······所有这些光,都汇聚成一束丰富的、耀眼的、有温度的高原的光,滋养着这片热土和我们每个人不断向前进。

《高原的光》是西藏自治区2024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这要感谢自治区宣传部的扶持,要感谢西藏作家协会和《西藏文学》编辑部几位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与帮助。感谢评论家普布昌居教授为本集赐序,感谢评论家胡沛萍教授为本集题写推荐语,感谢西藏人民出版社的黄霞老师担任责任编辑,感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与爱护,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高原的光》里有我的疼痛和焦虑,有我的赞美和祝福。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那一束光,祝愿世间所有的美好都能熠熠生辉。而我也将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并且认真地活着。

2024年5月

推荐语:

诗歌通过这些词语营造出硬朗而坚韧的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指向新的生命意义,从而搭建起洛桑更才独特的诗歌世界。每一个写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隐秘的喜悦,我想,洛桑更才从写作中收获的喜悦有一部分一定来自深刻的哲思,来自诗人对生活、自然、人性的不懈的探索与追问。

——普布昌居 教授、评论家

洛桑更才是西藏当下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充满个性化的审美取向,为西藏诗歌,乃至西藏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却又不失深厚意蕴;他的诗歌关注日常生活,但又蕴含着超越性哲思;他的诗歌发散着对生命的深沉叹息,但却释放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些都体现在他的诗集《高原的光》所收录的诗作中。在《高原的光》中,洛桑更才用简朴又奇异的语言组合,构建了一个能够促发人情思的艺术世界。

——胡沛萍 教授、评论家

1723999184215748.png

洛桑更才,西藏山南人,民族学博士,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西藏作家协会理事、拉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有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发表在《民族文学》《西藏文学》《芳草》等期刊。著有诗集《流浪的八廓》《高原的光》《半个夜空》。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963阅读 9 编辑:岗路巴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