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土司传·宝鬘·智者美饰》(藏文手抄本,木乃·桑吉华桑/编著 )

经过历代先辈的精进努力,将为众生永远带来无尽利乐的佛法在安多地区如日中天,依法仁治百姓的持法法王卓尼土司英名远扬,在各小邦王国中如胜幢的宝顶一样崇高美满,如同阳光普照,威慑一切政敌,灭除教敌如雄狮般威猛,尤其乐作善业,在汉蒙藏农牧区如雷贯耳的英名土司世族后裔法王的产生、为佛法与众生作了哪些文武大业,在此作如下简述。

诸佛菩萨加持,空行护法和十地菩萨以地方之主化显各种身相,以威严的政令治理具备十美(富裕地方的十种优越的自然条件:远、近牧草美,田、宅土质美,饮、灌水性美,础、磨石质美,屋、薪木材美。)的广阔神奇的王土。首先说说像转轮王(转轮圣王,佛书说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中,分别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出世,征服四大部洲一切众生。)一样威武的卓尼土司的始祖来自何处。

总之,初劫(劫初,情器世间初成不久的年代。)时人类源自光明天神,人寿无量,欢喜为食,以乐充饥,神通空行,受用无边功德。后来逐渐受用不费辛劳天然形成的甘露精、地油(地味,地肥,传说在远古时代可以充饥的一种天然食品。)、苗芽菜、天生稻等,因而自欢喜为食充饥至食用天生稻谷间神通逐渐退化,产生了依靠体力辛勤耕田的行当。此时有些人种的田被别人占为己有,因而产生争斗。有一位秉公评判、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公正区分各自的田地,平息了争斗。人们非常高兴,把他尊为首领,故称为众敬王,是(古印度)最初出现的国王。众敬王之子为光华,光华之子为妙善,妙善之子为胜善,胜善之子为长净圣,统称为众敬五王。长净圣之子为我乳(自乳),我乳之子为俊美,俊美之子为近美,近美之子为美者,美者之子为具美,统称为转轮五王。具美之子胜施的时候,灭累佛(拘留孙佛,贤劫第一佛,七佛之第一佛。)降世宣说佛法,时为人寿四万岁之贤劫。胜施王之子为宝王。后经三百代王朝之后的赞拉王时代,为人寿三万岁。有金寂佛(拘那含牟尼,迦那迦牟尼佛,贤劫第二佛,七佛之第五佛。)降世。其后经三百代王朝,人寿两万岁时吱吱王出世。彼时,饮光佛(迦叶佛,贤劫第三佛,七佛中的第六佛。)降世。之后人寿百岁时我佛释迦牟尼降世。自众敬王至净饭王期间,历经一百一十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历经九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一年,说法不一。考虑到利乐之源神圣佛法的产生、发展、永恒兴旺,要依靠统治广阔土地的国王,大悲如来依五照见选择国王迦毗罗婆窣堵、种姓刹帝利、氏族甘蔗释迦、生母摩诃摩耶、时会五浊恶世,于铁猴年(庚申年)四月初七日降生为净饭王之子,二十九岁期间执政。为显殊胜神通,于二十九岁土阳鼠年(戊子年)出家,苦行六年,于三十五岁木马年(甲午年)四月十五日暮证得圆觉。四十九日期间广开佛法甘露百门,大转法轮,依梵天所献千辐金轮和祝愿,按众生智慧的优劣,讲说广深密法,至八十一岁铁龙年(庚辰年四月十五日)在上茅城(拘尸那迦)涅槃。经持法大学者和大成就者通过讲辨著弘扬佛法教义,又经历代法王灭除非法,护持正法,佛法之宝在圣地天竺如雨后潮水般传遍各地。

依历代法王、大译师和大学者的大恩大德,佛法在雪域如何兴盛的呢?据蕃人传说的故事中说雪域蕃地没有人类之前,菩萨点化的猴子和岩魔女结合后产生了人类。《胜出天神赞》(赞颂释迦牟尼的一部颂歌,由古印度佛学家商羯罗主撰著。)之释文中说迦桑五兄弟与十二众怨敌开战时,汝巴王率千军男扮女装逃入雪山丛中后繁衍出蕃人。吐蕃王室祖系源自古印度"跋萨拉″国国王"能升″的王子。这位王子出生时睫毛蔽目,十指相连,长相奇特。国王恐惧,将其装入铜盒中投于恒河中漂流,被一农夫觅得,把他抚养长大。告知其身世后非常悲伤,逃至雪山,经过"拉日瑶哇卡″神山,来到"赞唐告希″山上,苯教徒们认为他是通过登天绳和天梯而降的天神,就问"你是谁?″他说"我是赞普″。问"从哪里来?″他用手指向天空,表示从天而降。于是将其置于木架上由四人肩扛着,故名聂尺赞普(义为肩座王),为吐蕃第一代赞普。其后第四十二代(应为第二十八代)赞普拉脱脱日年赞时,佛教开始传入吐蕃。后经五代王朝,法王松赞干布于火阴牛年(丁丑年,公元617年)降生后,宏扬佛法,如日中天。其后第五代赞普文殊菩萨化身赤松德赞于土阳马年(戊午年,公元718年。此为《布敦佛教史》等许多史书所记,另有几种不同说法。)降生,迎请亲教师菩提萨埵(古印度佛学家静命论师)讲说部分密法,惹怒地祗神鬼,发生瘟疫等天灾。于是,迎请轨范师莲花生降服天龙八部(鬼神八部。大威德本续经中说,阎罗、鬼、罗刹、药叉、人非人、地祗、妖、魔为八部;另有一说天、龙、药叉、寻香、非天、金翅、人非人、大腹行为八部;还有一说阎罗、鬼、魔、妖、部多、龙、药叉、星曜为八部,说法众多不一。),雪域蕃地趋于平安。此王后半生遵循静命大师的授记,迎请古印度论师迦玛拉希拉(莲花戒论师)与持顿门邪见的汉僧(摩诃衍那)辩论获胜,正法得到宏扬。

法王赤松德赞的王子牟乃赞普于水阳虎年(壬寅年)执政,在桑耶寺创立四大供养(吐蕃王牟乃赞普首创每年定期在拉萨大昭寺供养律藏,在昌珠寺供养论藏,在桑耶寺供养经藏和大菩提等四种宗教活动,称为四大供养。),为蕃民实行三次均贫富,执政在位一年零七个月,年仅十七岁被母后毒死。其弟赤德赞(应为吐蕃王朝第四十代王赤德松赞·色纳勒·颈云。)继位。他有五个王子,其中赤热巴为金刚手菩萨的化身,率军破唐,后甥舅和盟,于拉萨立碑记载。彼时,陕西小白塔以上被吐蕃占领,被派去收税的大臣噶益西达吉来到佐盖(今四川诺尔盖)上部时,见这里地域辽阔,绿草成茵,鲜花盛开,心想我要在此安家,要作统领藏人、应付汉人的首领。因是吐蕃赞普的大臣,受到汉藏民众的敬仰,要向国王交纳马牛羊及财物等赋税一样,向其进贡者更多,因而成为富豪。所谓噶者,是其姓氏。昔日,聂赤赞普的某一后裔无子嗣,得子心切,念念不忘。某日,随着空中一阵自然声响,一男孩降落在面前,极为欢喜,将噶(欢喜、高兴)作为姓氏。噶氏有四部,其中虎纹部最大。因而,与伦布噶尔(吐蕃大相禄东赞)为同一姓氏的噶益西达吉在佐盖上部励精图治,让百姓遵守十善法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担当藏人头领,开启了宏扬佛法、传承王室的传统。

噶益西达吉成为富甲一方的豪强,娶五位美女为妻,各生一子,以母亲姓氏为名,他们的后裔逐渐遍布上下佐盖资部落,而今十分兴旺。噶益西达吉的长子继承父位,其后裔中有些地、敖地两兄弟。"些″(卓尼农区藏语中读作"些″,牧区藏语中读"姜″的音)和"敖″均为聪慧伶俐的意思,"地″据说是汉语太爷的意思(如此说来,些地、敖地应为些太爷、敖太爷简称为些太、敖太。)。兄弟俩头脑聪慧,深谋远虑,觉得上下佐盖是个宜牧的好地方,但为寻找宜农的好地方,首先来到卓尼达告普,造一茅屋暂居此地。他们兄弟俩技能高超,英勇无比,神通广大,更好地统领藏人、应付汉人,被周边百姓尊奉为头领,唯命是从。

彼时,证得十地(大乘菩萨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的菩萨八思巴法王途经安多赴汉地时,为了饶益众生安乐,大施灌顶、传承、教诫之法雨甘霖,让讲修佛法的传统永恒不断,成为提增美满幸福的善巧妙法,广修寺庙,铭记佛的教导"修建寺庙,功德无量″,向有缘众生恩赐善说。

八思巴法王来到卓尼,观察后高兴地说"修建寺庙,此地唯妙″。当时,此地有一棵奇特的马尾松,就将此地的殊胜之处作了详细的解说,然后吩咐说"遵循本尊神的谕旨,要在此地修建一座号称卓尼寺的殊胜寺庙″,让一位圆满继承自己法脉的萨迦派格西创建寺庙,并给了丰厚的资具。遵循上师的教导,这位格西于木阴羊年(乙未年,公元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开始建寺,依靠广大信众的鼎力相助,提供丰富的顺缘,初建密集殿、护法殿及佛经、佛像、佛塔,进行隆重的开光仪轨,因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众生安乐,如同贤劫时代。当时,巴贡顶(卓尼农区藏语中叫巴贡顶,牧区藏语中叫华贡当,"巴贡″义为护法,"顶″义为上面、高处,合起来就是祭祀护法的高地,据说在现今卓尼街上城门那块地方。)是祭祀四臂护法的地方,故将此处称为巴贡顶。有一天,些地来此朝拜,那位萨迦派格西问他为何而来,途中遇见什么。他说他是来当藏人头领的,途遇大河。格西说你的后裔恒河般源源不断,家族兴旺,应作藏人头领、供法施主,将有加持力的佛殿和护法殿交给他。如是善缘已就,些地极力供养寺院,人们称他为卓尼洪布(义为卓尼首领,自古就叫卓尼洪布,从无卓尼嘉波的叫法)。逐渐到了权势显赫的时候,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赴京面圣,封为武德将军。后因提供藏地军马、镇守边关有功,封为指挥千司。

些地的后裔中有赞婆四兄弟,三位出家,其中两位分别住在禅定寺东西两侧,促进寺院兴旺。其中之一便是仁钦隆宝,曾赴卫地拉萨精修宗喀巴师徒的纯正理论显密教法,闻名雪域,成为到达听闻法海彼岸、灌顶传承教诫盈满心库、智慧与慈悲的大海,心地善良,举止温和,见闻觉知、耳濡目染者均能受到内心解脱。仁钦隆宝成为这样的大法王后,回到卓尼大寺,大施广深密法甘霖,满足了信徒们的心愿,并将寺院改为格鲁派,自任法台,让僧侣遵守清规戒律,大力弘扬讲修佛法,使得具备贤明、自律、善良三种美德的僧人满天下。

四兄弟中的老大赞婆于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继父位后,供养佛法,百姓安乐。

赞婆之子扎西于明天顺年间继承父位后,体恤百姓,严惩盗贼,奉行十善法规,自行善道,依法执政,英名远扬。明辨善恶,分清是非,不受他人敦促,自觉意识到世间一切美满幸福、荣华富贵皆来自敬仰三宝和圣贤,奉行十善,故依来自雪域等地的无数智者,极力供养本寺,继承先辈遗志,如法治理王政。

扎西的爱子噶吉英勇威武,于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藏历第八甲子木阳马年(公元1474年,比明成化五年多五个年头)继承父位执政。他明辨善恶,征服宿敌,护持政教二业,供养寺僧,体恤百姓,政业如春潮日益兴旺,英名远扬。

噶吉有二个儿子,长子旺秀于藏历第九甲子水阳猴年(壬申年,公元1512年)八月初八日即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戊辰年,藏历土阳龙年。二者相差四年。)赴京朝贡,皇帝高兴,褒奖他说"你在汉藏边境秉公执法,治理有方,赐你杨姓,改名杨洪,尔后仍以妙法治理汉藏边民!″给予优厚的嘉奖。旺秀返回卓尼后移居拉鲁沟,广积财富堪比天府,印造金刚经、三摩地王经、八千颂等佛经,常诵白伞盖佛母禳解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禳解法等,极力供养寺院,发放布施,熬茶供饭,百姓安乐。

旺秀(杨洪)的弟弟移居出鲁沟,子翤家业颇为兴旺。

旺秀(杨洪)的儿子杨臻英勇富强,具有明辨善恶的智慧,铭记"眷属财富极强大,广阔土地统治者,王位他人送不来,唯一来自善业力″,修筑卓尼城墙,印造佛的真言以宣说善业为核心的广中略三种(般若十万颂、二万五千颂、八千颂)般若经等,另造许多具有加持力的佛菩萨画像塑像。某日,召集许多聪明能干的藏人共同盟誓,汉语称为"五十五组″。于藏历火龙年(丙辰年,公元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十二日、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辛亥年,藏历铁阴猪年。二者相差5年。)率领众盟友进京面圣详奏,皇帝高兴,说"指挥佥事,给你的盟友亦可赏赐各自相应的官职″,于是有些获得百户,有些获得宗甲,有些获得佐带等官职和印信。另赐饮食、财物等丰厚的赏品,针对抵抗蒙古、镇守汉藏边关问题,降下详细的圣旨。回到卓尼后,遵循皇帝的旨意行事,继承先辈法王遗志,广积福德,依止神圣佛法处理政务,百姓安乐。

杨臻的儿子杨癸伴随着奇特的证兆降生,年幼时拜名僧为师,学习大小十明学科。年长继承父位,以致力于利他事业的美德赢得明智者的欣赏,依神圣妙法安抚百姓,政绩超过先辈,精通藏汉双语。从洮劳(大小板子村)、纳浪、朝勿、贡哨、上下日乍、申扎、俄化、迭当、车巴沟等地选拔英勇聪明的人士一同进京朝贡,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壬午年,藏历水阳马年)、藏历火阴牛年(丁丑年,公元1577年,万历五年。比前面少了5年。)面圣。皇帝很高兴,对他们主仆一行嘉言抚慰,赏赐宴席、骑射用具、官帽官服官印,给予丰厚嘉奖。皇帝说"这些林中蛮人归你管辖″。杨癸一行返回卓尼,受到隆重迎接,他将皇帝嘉言抚慰、厚赏的事宣告后,大家十分高兴。在欢乐喜悦的氛围中,致力于书写念诵佛经、供养寺僧的善业,如法治理政务。

土司杨癸有国龙和国峰二个优秀的儿子,小儿子国峰住在城里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建造佛像佛经佛塔等,致力于饶益众生的善业。长子国龙承袭父职后在卓尼城内修建了庄严美好的土司府邸,由于宅基风水好,加之本人虔信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子嗣、权势、财富如春潮般兴旺发达。供养四续部(密宗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千颂、百供、千供,印佛经,塑佛像,造佛塔,精进善业。虽无进京朝贡等大事,但他安住卓尼城里,以严厉的政令将原来未归属的地方收归其辖下。 

杨国龙的正妃貌美、善良,具备许多美德。有一次,她梦见白光入体等奇兆,故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