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杀尤……西至于崆峒,登鸡头”。《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
上述黄帝和秦始皇所登“鸡头山”到底在什么地方?古往今来,颇多争议。学界多认为是甘肃平凉的崆峒山。也有专家认为是陕西宝鸡的“宝鸡山”,或河南郑州的神仙洞。
奇峰孤耸的鸡峰山
记者在成县采访期间,在县委报道组南淑莲副组长陪同下登临了当地有名的鸡峰山,并意外获悉,有专家论证,黄帝、秦始皇所登“鸡头山”即成县鸡峰山。该山陡峭雄奇,从山顶俯瞰,大地苍茫如烟,的确有天地悠悠的气势。而被称为嵋峈的主峰,更是具有雄性(男根)崇拜的征象。想必黄帝和始皇帝当年也正是看上了它君临天下的雄伟壮丽?
秀美壮丽的鸡峰山
鸡峰山位于离成县县城15公里的南山,南山俗称鸡山。由于其山势“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如鸡首”而得名。鸡峰山属于秦岭山脉之南缘,因其褶皱隆起,山体严重断裂。北坡为断壁层崖,南坡峰峦叠秀,相对平缓。鸡山绵亘逶迤20公里,壁立如天然长垣。东有仙人崖,峭壁如削;西有五仙山,奇洞如织。鸡峰山是鸡山的最高峰,海拔1917米,绝壁通天,险峻异常,为茫茫鸡山中部翘起的一座奇峰。整座山峰秀美壮丽,林木荫郁,故有“鸡峰耸翠”的美称,列为成县八景之首。鸡山的得名有个美丽的传说。据载,天庭有金鸡,因迷恋同谷山川秀丽,遂落入鸡山之巅,每日引颈长鸣,为人间送晨报晓。宋成州知州晁说之《濯羽轩记》也载:凤起于西岐,过凤县而县以凤名,过凤凰山而山以凤凰名,濯羽于百丈潭而潭以凤凰名,过鸡山而误目为鸡,故称鸡山。
鸡峰山上的龙洞
鸡峰山上的嵋峈寺
鸡峰山的人文历史悠久,据北魏摩崖刻石和北宋真宗赵恒时期的碑刻记载,一千多年前,山上寺庙建筑和佛教活动已极盛。又据南宋绍兴十四年所立碑石《鸡山生佛阁碑》载,“里洞之左右有佛像,亦不知始于何时”。此洞即龙洞也。“山巅草莽之间,尊像埋没,风雨剥蚀,岁月滋久”,“至政和丁酉岁,乃建生佛阁”。民间也流传着唐太宗曾登鸡山,唐开国功臣尉迟敬德在鸡峰山建造佛寺记其事的故事,山上至今有唐王阁遗址。主峰嵋峈峰的光祥寺就是北宋时所建。这些造型精美的寺庙建筑,沿灵官峡、药王殿、龙洞、二字殿、嵋峈峰一线构筑。或空绝依傍屹立于险峰绝顶,或依山倚崖掩映在松竹之间,或跨谷越涧飞架于云海之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成趣,极为辉煌壮观。
据同行的南淑莲介绍,成县鸡峰山地处长江与黄河两大远古文明水系源头重要支流:汉水与渭水之间,是古长江文明发源地和古黄河文明发源地的核心区域之一,自然也就会蕴藏着远古文明的神秘信息。
专家对三处鸡山的否定
2007年4月,成县举行了由四川省发展经济学会策划委员会主任海洋教授等多位专家参加的鸡峰山开发评审研讨会。据南淑莲提供的该研讨会的资料显示,专家们主要对黄帝、秦始皇“登鸡山”进行了论证。
据史料记载,甘肃平凉的崆峒山人文历史悠久,流传有许多神话传说,《山海经》、《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其中尤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最为闻名于世。
崆峒山在历史上有许多别名,《水经注》说:“笄头山,大陇山之异名也,或谓之鸡头山。”《魏书·地形志》说:“泾阳有薄落山,泾水出焉。”就是说,在历史上崆峒山曾经有笄头山、鸡头山、薄落山等名称。但“鸡头山”不是崆峒山的主名。海洋教授认为,作为记载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一字千金的《史记》,不会将黄帝访崆峒这样重要的史事与一个不占主导地位的别名之山相提并论。何况如果“崆峒山”就是“鸡头山”,则不会先“西至于崆峒”,再“登鸡头”,将一山记为两地。很显然,“崆峒山”可能是黄帝访道之山,但不可能是“登鸡头”之山。
陕西宝鸡的宝鸡山,位于宝鸡市区东南方10余公里处,古称“陈仓山”、“宝鸡山”,或称“鸡山”。宝鸡原称“陈仓”。相传春秋时,秦文公在此狩猎,获雌鸡,后飞至山上化为石鸡,立祠祀为“陈宝”。“得雌者霸,得雄者王”,到秦穆公时果得霸业。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10余里,皇帝以为这是瑞祥之兆,便下诏改陈仓为“宝鸡”。有专家认为,这个“鸡山”也不是黄帝、秦始皇“登鸡头”之山。
河南郑州的神仙洞,以溶洞为主体,由“斗龙沟”、“鬼谷”、“鸡山”三大中心区域组成。洞内曲经通幽,泉水肆溢,钟乳石造型奇特。传说神仙洞是古代仙人广成子的所居之地,轩辕黄帝曾在此拜求修身之道。很显然,这里更不是黄帝、秦始皇“登鸡头”之山。
登临成县鸡山的可能性
成县鸡峰山区域的历史非常悠久,踞今约6000年左右,成县鸡峰山区域就有人群在这里繁衍生息,与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人文始祖伏羲有着密切关系。
据专家考证,古成纪县治所涵盖的范围,应是包括今陇南市的西和、礼县、成县等在内的广大区域。在距天水市仅百余公里的西和县,有一座仇夷山,即仇池山,相传是伏羲诞生之处。据《太平御览》:“仇夷山四绝孤立,太吴之治,伏羲生处。”而当年的仇夷山,很可能隶属于古成县的管辖地。因为在《成县新志》上就有记载:“仇夷山治,伏羲处。”
中华民族的“创世纪”观念就是“盘古开天地”。而“盘古开天地”最为原始的起源就是“浑沌如鸡子”:人类的生命与文明都来源于“鸡子”。因此,深受远古文明影响,信仰天地神灵,极力要与“上天”沟通,想获得永恒生命与万世皇权秘诀的古代帝王们,每逢大战得胜、开国立邦、先祖生诞等重大时刻,必然要登上最能与“天神”接近的神山进行祭天朝拜。而与“鸡子”有关的鸡头形山,当然也就成为历代帝王祭天朝拜的首选之山。
先秦始祖就在距成县不远的今礼县境内,就是说,秦始皇要登上鸡头山进行祭天朝拜,当然首选伏羲始祖发源地与先秦始祖发祥地的“鸡头”——成县“鸡山”了。成县鸡山是自然天成的一座“状如鸡首”的“鸡头”之山,符合远古文献记载的地理特征。
古代名著《括地志》也明确记载:“鸡头山在成州上禄县东北二十里”。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文中也注明:“鸡头山在今甘肃成县”。海洋教授等专家认为,黄帝及秦始皇等历代帝王“访崆峒”之后,再“登鸡头”之山,很可能就是与平凉“崆峒山”同属“陇上”,且处于“陇西南”方位的成县“鸡头山”。
根据《成县新志》,除了秦始皇来过鸡头山之外,汉武帝也来过鸡头山:“汉武帝过回中,登崆峒,至鸡头山,即此。”
诸帝“登鸡山”的含义
“鸡山”既然属于“太阳金乌之精”,“金鸡报晓”就预示着一代新的王朝的诞生。神圣“鸡山”之“鸡”,当然也就是帝王根基之“基”。古代“鸡”与“基”既同音,更同义。故“登鸡”,就是象征着“登基”。远古的黄帝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历代帝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除了要登“鸡山”祭天朝拜之外,也要借自己的“登鸡”来宣告皇权的“登基”。
成县鸡峰山除了其地处“天地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伏羲族系、先秦故里等特殊因素外,整个山形犹如一座巨大的帝王登基像,正合黄帝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历代帝王昭告天下的“登基”之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酷似男根的嵋峈峰
成县鸡峰山主峰酷似天然帝王登基像,其与身后的山形合在一起,又极像一顶巨大的天然“鸡冠”。《酉阳杂俎》载:“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尔雅翼·释龙》载:“龙……头上有物如博山,名尺木。无尺木不能升天。”龙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天神”的象征。龙头上的“尺木”是能够真正成为登天“神龙”——神仙与帝王的标志。尺木为“鸡冠”形,也就是“皇冠”形。所以后世历代帝王“登基”之时,都要戴上一顶“皇冠”,以表示自己拥有了“尺木”,成为了可以登天的“神龙”。远古的黄帝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都将自己视为“神龙”的血缘后裔,当然也要在昭告“登基”之时,显示自己已经拥有了“尺木”。站在鸡峰山这高耸入云的“鸡冠”之上,俯视天下大地,山川如画,众生如蚁,不由顿生一种“大千世界,唯我独尊”的“帝王”之感。
嵋峈峰悬崖上的一对石鸡
另外,成县鸡峰山所在的成县地区,整个地形地貌就像一只巨大的天然“神鸡”。鸡峰山就是这只巨大的天然“神鸡”的“鸡首”。这也许是一种地理巧合,但也不能排除其间所蕴藏的神秘的文化联系。海洋教授认为,黄帝及秦始皇等帝王选择成县鸡山祭天朝拜,很可能就隐含着这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