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
建盏茶具
骨瓷茶具
汝窑茶具
西藏农投茶叶有限公司举办免费茶艺学习培训。(图片由西藏健康茶展示展销中心提供)
茶艺师在熬煮健康茶。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布达拉宫金顶,“世界屋脊”已是茶香四溢,高原人民的一天,伴随着一壶热茶的馨香开始了。
西藏谚语云:“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天无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西藏人民来说,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甜茶馆,抑或每家每户必备的酥油茶,无不彰显茶在西藏人民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藏茶文化之缘起——
茶马古道
西藏民族大学教师赵国栋在其著作《西藏传统茶文化的发展阶段》中写到:“现代考古已经证明,早在1800年前的东汉,正值当时的西藏古象雄王国时期,区外的茶叶已经传播到了现在的阿里地区。但西藏流行喝茶并不是从那时开始的。茶叶实体的传入比喝茶行为的流行要更早。”
最初,茶是以药用形式存在的,后来,慢慢出现在食物中,最后才是大范围生活饮茶的传开。“茶叶最早传入西藏的时候,是作为汉地的一种珍贵稀有物品,统治者和大贵族把拥有茶叶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小心翼翼地保存。”赵国栋介绍,“《唐国史补》中记载,当时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已经拥有唐朝多个产茶地的茶叶,所以,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不是茶叶传入的问题,而是揭示了当时吐蕃赞普已经拥有多种茶叶,但对烹茶之事仍然陌生。也就是说,在赞普赤松德赞之前,茶叶作为饮料在吐蕃并没有普遍传开。众所周知,唐朝时流行煎茶。从某种程度来讲,煎茶法对西藏酥油茶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和启示”。自此,茶叶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起了饮品的角色,并开始被慢慢接受。
西藏原本不产茶,却因茶马古道,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马古道的核心任务是输送茶叶,是西南边疆、西北边疆与其他地方马匹与茶叶互换(即茶马互市)的重要纽带。狭义而言,茶马古道文化是一种多民族、多地区的复合性文化,其地域范围涉及西藏、四川、云南、青海、湖南、陕西等多地。茶马古道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以其为纽带形成了城(村)镇发展、贸易往来、人口流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民族交流与融合、音乐文化交流等。
以前,西藏消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历史上,四川及周边地区是茶叶输入西藏的核心区域,这种供给状态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其中,以四川雅安最为著名。后来,人们口中的“藏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专指从雅安运来的茶。“四川茶在进入西藏之前,它的运输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雅安到康定和康定到西藏。”赵国栋介绍。
西藏茶的起源,源于那一条真实存在的茶马古道……
西藏茶文化之发展——
易贡茶场
拉萨市北京路岗坚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门店内,一些造型独特、包装各异的茶产品吸引着顾客的眼球。
西藏茶文化协会会长辜甲红说,历史上,西藏所需茶叶都由区外或周边国家输入。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国家的帮助下,茶叶作为稀缺品的历史逐步终结,雪域高原不出产茶叶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如今,产自高原的茶叶已经走出高原,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易贡,藏语意为“美丽的地方”。沿着曲折的山路进入易贡茶场,潺潺河水声在耳旁回响,绿色茶田、雪山冰峰不时映入眼帘。位于林芝市波密县的易贡茶场,海拔2000余米,是目前西藏最大的茶场。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保障部队后勤,十八军在易贡建设军垦农场。后来,农场从四川蒙顶茶场引进中小叶群体茶树并试种成功。如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易贡茶场已成为西藏高山茶的一张名片。
据易贡茶场副场长才程介绍,刚开始茶场只试种了50亩茶树,生产的都是边销茶;20世纪90年代开始,茶场规模化生产边销茶和绿茶;2010年,尝试生产红茶;近两年,在全国性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网络销售额已占销售总额的20%以上。
目前,易贡茶场茶园总面积达5045亩,投产茶园2463亩,生产绿茶、红茶和边销茶等十几种产品,除了销往广州、四川、北京等地之外,大部分茶叶供给西藏本地市场。
随着茶叶在高原多地不断试种成功,林芝市墨脱县、察隅县等地已是茶田纵横,茶香氤氲。茶产业作为西藏新兴的绿色产业,受到了国内茶界的重视,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西藏茶叶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自治区商务厅的数据,过去边销茶占西藏茶叶消费的98%以上;2000年以后,红茶、绿茶、花茶等逐渐流行,已占西藏茶叶销售的15%以上。铁观音、大红袍、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云南普洱等茗茶也不断涌入高原市场。
西藏茶文化之现状——
低氟健康茶
茶树易于富集氟元素,茶叶越老,含氟量越高,而过量摄入氟元素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等病症。
2019年,国家民委等7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广低氟边销茶的通知》。
2020年,西藏开始大力推广低氟健康茶。2020年10月22日,西藏健康茶推广试点配送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一批健康低氟茶从拉萨发往西藏其他6市地。
据自治区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试点范围面向西藏7市地农牧民、农牧区学校寄宿生、城乡低保群众、集中供养孤儿、特困人员等群体,涉及至少120个乡镇和13所中小学,共发放18.5万公斤低氟茶叶,其中,5万公斤由政府补贴向农牧民群众低价销售。
70岁的多吉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羊达乡羊达村村民,7年前入住堆龙德庆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2020年11月,这里成为低氟健康茶的推广试点单位。老人开心地介绍:“每天早饭和午餐时,服务中心会给大家提供用健康茶熬制的酥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