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土、晒干、粉碎、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经过种种工序,一个完整的黑陶成品才得以完成。就像是勤奋善良的果洛人,历经种种挑战、磨难,最终才造就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众多手工艺品中,要说我最爱的,非陶器莫属了,而在众多陶器中,黑陶是我的最爱。做好的班玛黑陶,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将黑陶放在手中摩挲、端详,用心去感受制造过程中的种种磨炼,感受纯黑的匀称质感,感受黑陶的细腻与独特。
班玛黑陶种类繁多,有壶、灯盏、坛、罐等,既是藏族人的日常用品,又是当地藏族的宗教信仰活动必不可少的文化用品。早在上千年前,藏族古老的黑陶工艺已经在造福藏族人民,吃饭的碗、盛牛奶的瓶子、种花的花盆、喝茶喝酒的壶都是黑陶制品。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黑陶工艺也已流传了600年。据有关史料记载,果洛人的祖先是很久以前从西藏阿里地区信奉苯教的象雄人中分离后迁徙而来的。制陶工艺也是从那时形成并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更,陶器的形状和颜色、制造方法和工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变的是果洛人对黑陶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
黑陶和果洛人有着相通的属性,千磨万击还坚劲,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开出一条康庄大道。上古的传说中,人是由于女娲娘娘不忍看到大地冷清、孤寂,而用泥土制作成了人,进而有了人类社会。我想,人与陶器一定有很深的渊源。未经加工的泥土就像刚出生的宝宝,普通而又可爱,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梦想,经过不断的打磨与捏制,终于有了成功的样子,而后,铸铁成钢,寒梅吐香,经过火的锤炼,涅槃而出,造就自己的奇迹。班玛人民就是这样,身处贫困地区,不满足于现状,不自甘堕落,始终就像黑陶一样,把磨练当作提高,散发自己独特的光彩。
数千年前,班玛黑陶就已经在滋润班玛人民的心灵,给予班玛人民内心以平静幸福。酥油灯、净瓶、擦擦、桑炉、陶锅、香插等陶器制品将班玛人彼此的信仰紧紧连接,影响着班玛人民的品性,给班玛人民带来精神上的安宁和幸福。
如今,班玛黑陶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展示班玛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黑陶不仅成为展示藏文化的固化载体,更是展现班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致富“法宝”。近年来,班玛县旅游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班玛黑陶也被更多人所熟知。传统的做工、天然的材质、古朴的风格,使黑陶手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是的,同班玛黑陶一样,班玛人民不怕磨练、不怕吃苦,贫困中求发展的精神再次被发扬到实践中去了,以果洛谢格太为首的一批优秀的藏族黑陶传承者,在传承保护藏族黑陶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吸收先进经验,学习现代方法,改变原来家庭作坊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成立公司。以企业+生产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格局,积极向村民传授制陶技术,招聘村民工作,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很多贫困户因而脱贫,过上了幸福生活。班玛黑陶在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价值,给班玛人民带来了物质幸福。
班玛民间有一种说法,由于黑陶是用无污染的陶泥制造而成,其材料中不但没有任何危害健康的污染物,相反,还含有很多对人们健康有益的元素,所以长期用黑陶做茶具和炊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班玛黑陶真是班玛人的幸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