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01229135110.jpg摄影:觉果

       在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一直流传着一种曲调、唱腔深沉悠远的山歌——“玛达咪”。

       玛达咪山歌流传于九龙县大河边片区的子耳乡、魁多乡、烟袋乡等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问起当地人这山歌的名字,他们并不能确切地说出,只是每每唱起都会以“玛达咪”衬词开头。“玛达咪”在当地古语中意为“太阳颂”。玛达咪山歌音乐多为三段式,旋律深沉,调式波折起伏大,歌词表达的意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他的歌者很难模仿。

       玛达咪山歌的调式有32种,内容涵盖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大都属于即兴填词,没有固定的格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劳动歌谣,比如呷拉宏、夏姆呷,婚礼歌谣有呷日各、咪拉卓卓等。其中,抒情山歌直抒情怀,表达对家乡的深切热爱和美好期望;劳动夯歌主要用于消减劳作的疲累,调节情绪,往往在生产劳动中演唱,男女分列,一唱一和,场面热烈;丧歌带有一定的礼仪性,村中老年人或其他长辈去世后,前往吊丧者往往演唱丧歌以表哀悼;婚仪歌在婚礼过程中演唱,女方送亲和男方接亲时,双方都要邀请几位在村里备受尊敬的老妪排坐对唱,将婚礼的喜庆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2007年,玛达咪山歌成功申报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又成功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山歌传唱者萨达泽仁也被申报为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萨达老人说,他们祖辈最先生活在西藏一个叫“普木拉支古”的地方,后来迁徙到了康定新都桥。在新都桥,经家族商议,让族人们分为两路,一路翻折多山进大渡河流域,另一路翻鸡丑山沿松林河进入雅砻江流域,分别时将一只海螺一分为二作为以后族人相识的信物,所以现在他们的“帕茨”(文化传人)在祭祀时都会吹响海螺,以示呼唤离失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