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藏族漫谈1.jpg       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乡。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包括青海天峻的华德、祁连的多隆、乐都北山、民和北山、互助、大通、门源县等藏区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东部马蹄、皇城区、天祝县及永登、古浪等边缘地区,分布在青海、甘肃两省的14个县。

       关于华锐这个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相传远古时期,在阿尼玛郷雪山脚下生活着两兄弟,哥哥叫“阿秀”,弟弟叫“华秀”,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后来两兄弟带领部落迁移北上,人们把哥哥阿秀所属的领地叫做“阿柔”,即今天的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把弟弟华秀部落迁徙的地方则是今天的华锐地区;另一种说法是,早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期,曾先后向唐蕃边境今华锐藏区派驻守军。而今天的华锐藏族就是当时戍守边关将士的后裔。因当时吐蕃军队强悍尚武,骁勇善战,因此被冠以“英雄的部落”,于是,“华锐”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正是由于吐蕃后裔的背景和对传统文化较好的保存,华锐藏族方言构成了其独特的色彩,因而与安多其他地区的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华锐方言保存了大量的古藏语词汇,例如古藏语“囊”表示“有”的意思,而其他藏区已经少有使用或正在消失,但华锐方言中的使用还是非常普遍的。整体上华锐语音还是属于安多方言区,但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音法。整个华锐方言的发音,从前、后加字和上下加字的发音非常清晰、分明,形成了独特的方言发音特点,所以华锐藏语是古藏语之说。

       华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能者伟人,肩负过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其功绩彪炳千秋,光耀古今。华锐藏族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饮食、宗教、婚嫁、服饰、节日等文化,独树一帜,光彩夺目。

       一、华锐藏族服饰

       华锐藏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和审美观以及服饰制作技艺。华锐藏族服饰,一般有便装和节日装、男装和女装之分。夏天一般穿布制长袍或白褐衫,脚穿皮靴或便鞋,头戴礼帽或尖顶帽,女性多半戴黑布头巾;冬天穿白板皮袄和搭面皮袄,头戴狐皮帽、毡帽或“四片帽”,脚穿皮靴或褐腰皮棉鞋。华锐藏族服饰中衬衣是一个重要部分,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服饰,颜色大都为白色。华锐藏族的衬衣通常有两个领子,一个为大领,一个为小领,通常会用好看的缎面和水獭皮包边,有较强的层次感,起到一定装饰效果。老年装一般在皮袄上用黑或蓝布做面,用白或兰皮做领。在喜庆佳节时,穿用绸缎、毛料、氆氇等原料缝制的长袍,其大领、袖口、衣边镶有织锦、水獭皮、豹皮等装饰,系上五彩腰带,拖出右袖,显示出较强的华锐特色。

华锐藏族漫谈2.jpg华锐藏族的红缨尖顶帽

微信图片_20201130140735.jpg华锐藏族的白褐衫

华锐藏族漫谈3.jpg华锐奥姆的礼帽

华锐藏族漫谈4.jpg华锐奥姆的黑布头巾

华锐藏族漫谈5.jpg华锐藏族的四片帽

华锐藏族漫谈6.jpg华锐藏族的白板皮袄

       二、华锐藏族女性辫饰

       华锐藏族女性的辫饰文化,与其他藏族传统辫饰相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华锐藏族女性辫饰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未婚女子的辫饰,一种是已婚妇女的辫饰。未婚少女的辫饰一般较为简单,通常是梳理成碎辫或一根长辫放入辫套于背后。已婚女性的辫饰较为复杂多样,辫饰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辫筒,另一部分被称为“依玛阿热”。依玛阿热又被称为“三片子”,一片背于背部称为“依玛”,用黑色平绒为底,用彩色缎面包边,用贝壳、白海螺、圆形骨片以及银牌等装饰而成。其他两片称为“阿热”,斜挂于左右两胯外侧,与背部的“依玛”用彩色绸缎连接。在两边的辫子上挂上用珊瑚串成的发饰链“许日加格”,再把镶有宝石的银牌项饰“盖坚”,带到脖子上,显得非常庄重、富贵、好看。

华锐藏族漫谈7.jpg华锐奥姆的辫套"加浪"

华锐藏族漫谈8.jpg华锐奥姆背部的“依玛"

华锐藏族漫谈9.jpg华锐奥姆两侧的”阿热”

华锐藏族漫谈10.jpg华锐奥姆发间的"许日加格"

华锐藏族漫谈11.jpg华锐奥姆项间的“盖坚"

华锐藏族漫谈12.jpg华锐藏族未成年女孩的辫套

       三、华锐藏族婚俗

       华锐藏族的婚俗文化,独树一帜,光彩夺目。华锐藏族婚俗较多的保留了藏族古代的文化元素,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程序复杂,是一套完整的优秀传统习俗,是华锐藏族文化的精粹和浓缩。婚俗从提亲、讲彩礼、梳头、送亲、迎亲、接马、婚礼到结尾,程序环环相套,歌声不断,颂词滔滔,逗笑连天,热闹非凡。一个个合乎古俗的细节,一个个叠起的高潮,构成了一部民风特别浓郁的交响曲,一部喜气盈盈的爱之华章,一片欢歌笑语的喜庆海洋。

华锐藏族漫谈13.jpg迎亲中的"德十格"仪式

华锐藏族漫谈14.jpg出嫁途中的新娘

华锐藏族漫谈15.jpg新郎家的迎亲队伍

华锐藏族漫谈16.jpg婚礼中的摆嫁妆仪式

华锐藏族漫谈17.jpg东家在表演敬酒舞“姜娄"

       华锐藏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独具一格,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整个华锐地区,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形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优秀的艺术创造力。然而,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华锐藏族的民族语言、民族习惯、民族传统及华锐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被遗忘、淡化和丢失,导致华锐藏族文化严重缺失。因此,抢救华锐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急不可待。

       于是,为了拯救、挖掘、传承和发扬华锐藏族的民间文化艺术,让华锐这个英雄部落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延续华锐藏族的千年文明,我和我的已故同学蒲振华先生,还有甘肃省天祝县电视台的谢能萨、苏乃旦、李正茂、高当智等,曾深入到华锐松多地区,在松多乡党委乡政府和松多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60多名民间歌手,历尽一个多月的排练、录音、拍摄,终于完成了《酒曲》专辑、《拉伊》专辑和《歌舞》专辑,届时向海内外展示了华锐藏族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文化和民间歌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

       四、华锐藏族民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锐藏族放牧于高山,劳作于平川,对山而歌,面河而吟,歌声响彻于奔驰的马背上,响彻于迎亲的山道上,响彻于待客的帐篷里,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华锐藏族民歌。

       华锐藏族民歌,包罗万象,浩如烟海。从表现手法上讲,充分应用比喻、夸张、联想、双关语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鲜活、朴素、明快,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具有可诵、可唱、可舞的特点;从体裁上分,可分为“勒体”和“谐体”两种,前者是口语化,后者是文字化。从另一种角度讲,民歌又可分为家曲和山曲两大类,也叫“道扎”和“拉伊”。

       “道扎”就是家曲,可以在家里唱,任何场合都可以唱,男女老少可以在一起唱,长辈和晚辈也可以在一起唱。“道扎”可分交热(见面歌)、切次尔(醒世歌)、卡扬(赞歌)、强依(酒歌)、卡木次尔(逗趣歌)、扎西(祝福吉祥歌)、真兰(思恩歌)。赞歌又分抓道(赞帐房歌)、哲道(赞酒场歌)、葛道(赞客歌)、钦道(赞家歌)、实道(赞妇女歌)、珍道(赞成就歌)。另外还有歌唱生活的歌,如《白绵羊歌》、《青稞歌》、《骏马歌》;歌唱历史的《创世纪》、《珠东论战》;唱婚礼的《迎宾歌》、《哭嫁歌》、《祝酒歌》;更有叙事长歌《拉央与银措》、《格萨尔王》、《白天鹅与鸳鸯》、《孔雀》等,被誉为藏族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五、华锐藏族拉伊

      “拉伊”是山曲、野曲,就是青年男女倾吐爱慕之情的情歌,所以在家里不能唱,村里不能唱,长辈前面不能唱,兄妹之间不能唱,而只能在野外引吭高歌。“拉伊”可分交热(见面歌)、苏瓦(迎接歌)、东巴(倾诉歌)、则伊(逗情歌)、苏瓦(问询歌)、惹伊(相恋歌)、开豪(讽喻歌)、尕尔伊(别离歌)等四十多种曲调。“拉伊”的曲调多种风格并存,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沉、悠扬,形成自由、婉转的悠长型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咏风格,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

       六、华锐藏族歌舞

       华锐藏族歌舞,除了宗教舞蹈以外,主要有安卓(问答舞)、羌娄(敬酒舞)、阿柔玛(思念舞)、阿切赛过玛(头饰舞)等,表现形式独具一格,保留了最完整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安卓是一种大型的集体舞,一般分男队和女队,双方人数不限,主要以对歌的形式,边唱边舞边转,歌词内容浩繁,情节跌宕起伏,舞姿奔放优美;羌娄是一种男性歌舞,每当喜庆佳节时,几个男士在客人前面,边歌边舞边敬酒,曲调欢快悠扬,节奏热烈奔放,动作活泼开朗,充满了火一般的热情;阿柔玛和阿切赛过玛是一种男女对歌舞,男队女队人数不限,边唱边跳乐舞交融,一问一答此起彼伏,时而磅礴如海,时而美胜流云,时而轻柔似水。(原标题:华锐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