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容:本论文中简要梳理了我整理的甘孜州佛教协会的历史,甘孜州各县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的交融形态与发展概况,以及我个人对未来甘孜州佛教文化、寺庙文化健康发展的几个观点。本人学识浅薄,又因时间有限,未能更加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如有错误和疏漏之处,请大家提出意见,批评指正。

       关键词:佛教协会  甘孜州  佛教文化  寺院

       一.甘孜州佛协简史

       佛教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受到统战部、宗教局直接领导,旨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民族佛教徒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教义,兴办佛教事业,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贡献力量,是信众与党之间的桥梁纽带。佛协将中国佛教分三个体系,分别是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佛教。其中藏语系佛教又被称作藏传佛教、北传佛教、喇嘛教或西藏佛教等不同名称。 藏传佛教体系中包括本波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等六个大的派系,而甘孜州只有本波教、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唯独没有觉囊派。佛教协会下设全国代表会议、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组织结构,由会长、副会长、顾问、秘书长、副秘书长、秘书团、常务理事、理事及各级代表贯彻实施佛教协会的章程,表决通过其决议,具体执行其决定。

       作为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佛教协会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发展历程休戚与共:1921年7月23日-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在上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1949年,毛泽东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7年中共十一大宣布文革结束,那年我七岁。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实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017年10月24日,习近平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为实践路线。

微信图片_20201014090000.jpg       1956年7月8日,甘孜藏族自治州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堪布阿旺嘉措任筹备委员会主任;1963年3月18日,甘孜州佛教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康定召开,堪布阿旺嘉措当选为会长; 1981年10月21日,甘孜州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在康定召开,居里•曲吉降措活佛当选为会长;1990年4月30日,甘孜州活佛转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成员会议召开;1993年9月21—24日,甘孜州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在康定召开,香根•巴登多吉活佛当选为会长;2004年5月20日,甘孜州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在康定召开,甲登•洛绒向巴当选为会长,并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了教育培训、佛事指导和团结联谊三个工作委员会。2005年10月22日,第一届“甘孜州藏传佛教强化寺院民主管理研讨会”在康定召开。2007年8月,在康定举行全州藏传佛教五大教派高僧大德第二期论坛会;2009年6月,举行甘孜全州藏传佛教五大教派高僧大德第三期论坛会。2010年9月1日至4日,甘孜州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在康定召开。2012年元月5日,在康定举行首部记述甘孜佛教历史变迁和佛协会发展进程的《甘孜州佛教协会志》首发仪式。2013年10月,隆重举行甘孜州佛协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会。2014年12月10,甘孜州佛协五二三教学活动正式启动于泸定桥;2017年4月26日至27日,甘孜州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和会长亏大会召开在康定,甲登活佛选为新任会长;2017年7月17日至19日之间,甘孜州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在康定召开,会议上甲登•洛绒向巴再次被选为州佛协会长,18位副会长,11名正副秘书,97名常务理事,137名理事,四位名誉会长。2018年以考察的形式,在甘孜巴塘县举行州佛协提出的五二三教学活动;2019年在德格举行五二三教学活动;2020年8月1日在石渠县隆重举行第十二次五二三教学活动、第八届甘孜州常务理事会、甘孜州建州七十周年庆祝会。至此,甘孜州佛协筹备至今有64年,正式成立至今有57年。 

       二.藏传佛教辩经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迁,千百年间古印度先后诞生了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嗜那教等很多辩证性宗教。他们以辩经为学习方法,立自己的观点,破他人的观点,宗教辩证哲学成为他们学经的最好途径。据资料所述,自公元二至七世纪间,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诞生,培育数不尽的佛教信徒,创立以中观、唯识宗为代表的大乘佛教,与印度教、婆罗门教、小乘佛教多年辩论和学习,大乘佛教在印度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公元八世纪左右,由菩提萨埵(མཁན་པོ་བྷོ་དྷི་ས་ཏྭ)大师,把中观自续瑜伽派传播到了雪域高原,与藏地土生土长的本教大圆满进行几次辩论,二者相辅相依,相互交融,从而诞生了雪域高原的特色中观哲学。 

       根据《宗教源流史》所示,公元1040年,印度那烂陀寺的住持阿底峡尊者得到了阿里王朝的邀请,从印度千里迢迢来到西藏阿里,随之把中观应成派的精神也带到藏区,依       靠阿里王朝的大力支持,在阿里等地得到广泛传播。 公元1036年,知夏•南喀雍仲大师(བྲུ་ནམ་མཁའ་གཡུང་དྲུང)建立了本教著名学院耶如文萨卡寺院,本教界开创了以辩论学习显密大圆满的传统习俗。自那时起,藏语系佛学的讲、辩、著作中,都将辩经作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公元1072年,知夏•雍仲喇嘛(བྲུ་རྗེ་གཡུང་དྲུ་བླ་མ)扩建文萨卡学院,召集上万僧众,弘扬本教辩论精神。历经沧桑四百载,辈出十八位导师即学院最高住持,通过辩论让本教文化再次辉煌。 根据《西耶勒波大师自传》记述,西耶勒波与阿底峡尊者会见过两次,第一次是西耶勒波得到了阿底峡尊者的隆重邀请,两位相互切磋和辩论,深得对方的欢喜和赞美;第二次是阿底峡尊者被西耶勒波邀请,两位彼此学习,互相切磋和赞美。 由此可见,噶当派与本教相互学习,互相吸引,相依相存,形成独具特色的藏学辩证法,以此说服了青藏高原的佛教信徒。公元14世纪初,萨迦派的绒敦巴大师在藏区建立了那烂陀寺,以弘扬藏传辩证哲学文化;随后,格鲁派先后建立噶丹寺、色拉寺、哲封寺等三大寺院,把藏传的辩论文化延传至今。藏族显密大圆满的辩论传统经千年风霜洗礼而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如今在阿坝的格尔德寺、郎依寺、石渠县的色须寺、德格县的宗萨寺、夏匝佛学院、德格八邦寺等藏区各大寺院,以及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五省藏区的藏语系佛学院都有辩论学习的功课。

       在甲登活佛、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桑吉扎西、四川省民宗委侯前所处长和甘孜州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肖志红的带领下,甘孜州佛协组织了州佛协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工作人员、常务理事与理事,以及各县佛协秘书长、参加“五二三”教学活动的所有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一同前往石渠县的色须寺,考察色须寺佛学院的教学情况。同时,参观石渠县的农业生产现状,感受其浓厚的畜牧文化。色须寺佛学院有来自三大藏区各大教派的1500名学员。他们的学习课程有格鲁派五部大论、藏族传统语言学、修辞学、历史,以及西方科学的发展史、物理等的基本常识。可以说,他们完全继承了印度那烂陀寺最古老的传统辩经传统,也引进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并使之在石渠县的色须寺得到了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在千百次立与破的公开辩论中,他们行走在觉悟人生,了脱生死,觉行圆满的成佛之路上。

微信图片_20201014085954.jpg       三.寺庙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过去,寺院既是赡养老人的养老院,又是学习大小五明学科的藏族传统学院和弘扬显密大圆满精神的文明之地。对此,我想从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其一.寺院遗留了众多文物

       藏传佛教遍布于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蒙古、不丹、尼泊尔、五台山等地,国内寺院共有两千余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甘孜州共有十八个县,512座寺院,其中有本波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五大教派。寺院里收藏着价值连城的文物,不但有佛像、佛塔、唐卡、壁画等稀世珍宝,还遗留了很多藏文古籍文献,其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此外,寺院还遗留了金刚舞、酥油花、朵玛、法器、佛教音乐、传统舞蹈等非物遗产,但目前很少有人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些文物和遗产中体现出藏族工艺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信仰价值,丰富了人类文明,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线索。以本教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班底教的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以及很多民俗、生活、信仰、社会为内容的繁多藏文文献中,包含了藏族医学、天文历算、占卜、风水、山水、语言论题、历史、逻辑哲学、佛学、工艺学等丰富内容。其中阐释了藏族古今婚姻、死亡文化、山水文化、地理文化、人文传记、神话故事、生活体验等等。现如今,担任和学习藏文文献收集、保护、抢救、研究、传承工作的多半都是藏学专家学者们,僧人很少从事文献和文物工作。我认为,僧人应当要学习和担任起其工作,寺院的文物、文献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其二、寺院管理中的存在隐患

       寺院是保存、贮藏藏文化、佛教文物的基地,也是僧人举行佛事活动的合法场所。就寺院管理、保护文物方面所存在的隐患问题,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寺院的财务管理隐患。这是藏区很多寺院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比如寺院缺乏会计组、出纳组,即便有会计与出纳,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寺院的固定收入有两种,一是老百姓的供养,二是寺院自己的固定收入。寺院的财产是诸僧人乃至所有信众的共同财产,但这些收入的来源、入账、支出明细等,应该有像法人组织一样建立台账,如寺院的收入、僧人的开支、各项法会的正常开支、寺院建设的费用、培养僧人的开支应有详细记录,并且每月向所有僧众做一次公布。

       2.寺院安全系统的隐患。寺院是流传上千年的历史文物管理所、传统文化遗留基地,其中所保留的每尊佛像、佛塔、佛经都是值得保护的珍贵文物。我每年几乎去三十多个藏区的寺院实地调查,搜集藏文古籍文献。同时,我发现了寺院的安全、安保系统的隐患,比如寺院防盗系统、防火系统、防炸系统,这方面的意识还须提高。最好邀请有关部门和一些专业人士做培训,传达相关的基础知识。

微信图片_20201014090021.jpg       3.寺院的教学隐患。文革以前寺院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地诞生了很多专业的学校,寺院学校就一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甚至有可能导致其被社会淘汰。问题的根本是时代在变,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地更新,但寺院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管理系统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关键就是没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所以,我希望在寺院的原有教育基础上,可以采纳一些现代的教育方法,比如宗教学、人类学、文献学的基础知识,以此提高僧人的文化素养。

       4.寺院的僧人缺乏对法律的认识,或对法律存在误解、偏颇,导致无法正确认识何为合法权益。所以,我认为在寺院里可以做一些短期的法律培训,包括我州提出的“五二三”常态化教育、藏传佛教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民族政策,以此提高僧人的法律意识,防微杜渐,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宗教界的合法公民权益。

       其三.僧人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隐患

       现在是科技时代,信息传递更快,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加速融合,所以培养僧人、管理僧人的方法也得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脚步,加强培养年轻僧人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国家、报恩父母、敬重老师和长辈、感恩社会。僧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之外,应该多加一些现代化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

       a.僧人的语言培训需要提高。如今的藏区,无论在学校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掌握藏汉英三种语言已经很普遍,藏汉双语更是家常便饭,但僧人当中掌握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少之又少。当然有的僧人用自己的方式来学汉语和英语,但也仅便于运用在生活上的交流,对于专业领域中的知识严重欠缺,因得不到专业培训,导致他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弘法工作严重受到影响,即更不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我希望每座寺院的学经班,以及初级佛学院、中级佛学院、高级佛学院中设立藏汉英的培训机构,培养掌握各种语言的优秀僧才。

       b.寺院应该接受一些现代化、合法的培训内容,比如人类学的基础知识。我自己经常看庄孔韶的《人类学概论》或《人类学通论》 ,人类学作为一项科学门类诞生于19世纪末,并于20世纪中叶日臻完善,可谓是最年轻的科学。其中,如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分支与佛教文化研究关联密切。但实际情况是,僧人们对这样人类共用的学科可谓一无所知,甚至诋毁、诽谤、不接受,导致自己面临向社会妥协的危机。因为人类学虽然诞生于欧洲,但运用于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所有高中乃至大学,然而僧人们对此不甚了解。

       c.科学证明,宗教诞生至今有10000至8000年的历史。 在这8000年的历史岁月中,宗教文化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人类文明缺乏宗教文化,就如同食物缺乏盐一样。宗教学是一门以科学的方式保护、了解、研究宗教文化的学科,其诞生于公元1870年麦克斯•缪勒的《宗教学导论》得到牛津大学的认可并发扬,自那起,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多了一门学科,那就是宗教学。宗教学随着各国的研究和发展,从而诞生宗教社会、宗教经济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历史学、比较宗教学等等。作为宗教界人士的我们,应该要了解科学如何看待宗教,学术界如何论证宗教,他们的论证与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d.社会主义与佛教文化的相适应。据资料可查,社会主义诞生于公元16世纪,他是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不分男女老少或种族,人人都在合法的基础上追求平等的社会秩序。到了19世纪20至40年代,随着欧洲的卡尔•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斯•韦伯 、涂尔干等的参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快速发展到各国各地,又从社会主义中诞生欧洲社会主义、亚洲社会主义。亚洲社会主义主要以中国、朝鲜、越南、老挝为主。中国共产党历经七十周年,在艰苦中奋斗,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  语

       藏族寺院文化已绵延千载,其间经历了多次磨难和毁灭,但仍薪火相传、沿袭至今,孕育了无数独具青藏高原文化底蕴的文物、文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下,如佛教协会等良好平台为佛教文化奠定了教派平等、民族平等、人人平等的理念,其无疑为藏传佛教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时代机遇。

       作者简介:泽绒洛吾堪布,炉霍县佛协副会长、炉霍县民族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甘孜州佛协常务理事、甘孜州佛协民族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院、四川省佛协理事、四川省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