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氆氇专业合作社展厅内的产品。
伴随着热情的藏戏《扎西雪巴》,几名身穿藏民族特色服饰的模特款款登场,“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雅鲁藏布”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非遗服饰秀在北京惊艳亮相。这场非遗秀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山南,认识了山南的非遗服饰。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藏文化的迷人魅力。
众所周知,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山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据统计,山南市拥有国家级纺织服饰非遗传统技艺3项,自治区级4项,市及县级5项。这些传统技艺都有1000多年历史。这些技艺世代相传,不断改进,迄今依然是当地群众重要的谋生和就业手段。
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山南市扎囊县,因盛产羊毛编织品氆氇而被人们誉为“氆氇之乡”。氆氇是藏民族用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千百年来,当地民众对氆氇制品情有独钟。
“扎囊”藏语意为“厂内”即编织厂、制造厂之内。相传,历史上的扎囊县由于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当地民众自古以从事手工制造等副业,另寻新的生存门路,传统的民族手工历史也由此在雅江沿岸萌芽发展。氆氇是手工生产的一种羊毛织品,也叫藏毛呢。氆氇编织技术历史悠久。上好的手工氆氇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形、身、面、边都颇有讲究。
扎囊县氆氇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品质,于2013年5月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氆氇不仅是藏族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独特的手工纹理和民族风情,使它成为手包、服饰中的时尚元素,为人们所喜爱。
走进远近闻名的“氆氇村”——江果村,最原始木质的纺织机在吱嘎作响,左右手快速地配合,工人的双脚在几个踏板间有条不紊地转换,双眼紧随着双手目光快速地游移……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穿梭,这门古老的技艺让原本杂乱无序的羊毛成为了梭子上延绵不绝的游丝一线,更成为了装点藏族百姓生活的“百搭潮品”,至今从未过时——扎囊氆氇,从纺轴中幻化出的经典。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氆氇机,从小就看着老人在家里织,我不到20岁就织得一手好氆氇。”说着,仁青坐上厂里的氆氇机,熟练地操作起来。
“扎囊氆氇的发展,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已成为扎囊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扎囊县委书记雷丰说,近年来,扎囊县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氆氇生产体系,扎囊氆氇文化产业得到了良好的承传与发展。
“民族手工艺是无价瑰宝,如果因为我们的疏忽,使这些传统工艺消失,那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也是不可弥补的遗憾。”扎囊县商务局局长刘芳说,“我希望通过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增加合作社全体成员的收入,带动本地就业和再就业,一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扎囊的民族手工制品走俏,就是抓住了民族文化的“根”。
经典永续历久弥香
扎囊县是西藏民族手工业大县,曾出现过西藏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手工业代表“四智者”。流传至今的氆氇、藏香、陶瓷、铜铁加工等手工业已成为该县特色民族产业之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
有扎囊县“氆氇第一村”之称的施贡村,村民依托新技术建起了氆氇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古桑罗布说:“合作社为30多名村民提供了农闲时的增收途径,人均每年增收数千元。还定向收购村里的羊毛,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走进合作社,特色藏式楼房简约却不简单,展厅里各式的民族手工艺品引人注目,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流程,无论色彩还是花纹与众不同,更显多姿绚烂。多彩氆氇,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购买、询价的人流络绎不绝。
“自家合作社现在可生产白氆氇、花氆氇等近20个品种,现在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批发商。”古桑罗布告诉记者,扎囊氆氇不仅在区内销路广,还销往北京、上海、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同时已远销日本、越南、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
扎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奎胜说,氆氇编织是全县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主业,也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氆氇曾主要用于制作藏装、藏靴,如今其使用面更广,藏式门帘、服饰镶边、特色氆氇包,以及各种藏式装饰等均使用他们的氆氇。
创新融合迎来新生
近年来,扎囊县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手工氆氇制作工艺,提升了氆氇类产品质量和销量,在祖先留下的传统工艺中开创了新的技艺。
“包的样式既有民族风情又很时尚,我要带一个回去。”在今年扎囊县氆氇文化节的商品展销会上,记者了解到,带有花色氆氇样式的包都很受欢迎。
据了解,这种包是扎囊县啊曲民族特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产品,主料采用皮革,正面装饰有十字花氆氇纹样。总经理次仁曲扎告诉记者,皮革来源于内地,花色氆氇则主要运用自主创新的技术在西藏生产。
过去,氆氇的制作工艺比较落后,一些氆氇加工企业只能做纯手工的氆氇包,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好。“为解决手工氆氇容易起球的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一种剪氆氇的机器。”次仁曲扎说,“历经3个多月的实验,剪氆氇机器从设计、零件搜集到组装,最终实现了对传统氆氇工艺的改良。”
氆氇制作技术改良后,根据市场需求,当地氆氇企业结合皮革制作的手提包、挎包等十余种产品相继问世。次仁曲扎说:“技术改良和创新带来了销量的显著提升。工艺改良后,氆氇皮包的年销售额从5万元跃升至80万元,吸纳了5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
如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仅用来制作藏装单一的黑白两种氆氇,而是以黑氆氇、白氆氇为主的多彩氆氇、十字氆氇,藏装、围裙、毛毯、披肩、卡垫、挂毯、藏被等产品应有尽有。
扎囊县商务局局长刘芳说:“县里正在建设氆氇产业园区,再保存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为氆氇技术创新提供更广的平台,使扎囊氆氇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