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十三万余名的 藏族人民生活在这里。如果说,用一件物品来展现一个民族的性格,那么一块厚实的,蕴藏着千年藏族传统手艺的,温暖着藏族群众朴实生活的藏式地毯或许会是一个选择。
精美质朴的纯手工藏毯是藏族人民在游牧、农耕生活中所创造的优秀而古老的文化传统艺术,饱含着藏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情。一匹手工制作的地毯,它古老、精致,融入藏族百姓生活,经意与不经意间它曾在迪庆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藏族同胞。
但如今,传统的手工艺地毯制作工坊正在逐渐消失,纯正的藏族手工地毯正在远离藏族人民的家庭。
做一个温暖的文化传承和延续者
“记忆里,入冬时节的时候孩子们还能在地毯上嬉闹、打滚,一匹硕大的毯子隔离了地板的冰冷,带来了无尽的温暖。这是一个孩子对传统藏式地毯所有的热爱和执念。”扎西七丹发现,成年后,离家远游又游学归来,藏族人民家里不再有这样的地毯了,甚至也没有人手工生产了。”
“留住这份温暖,延续这一感动,更要留住这一传统技艺”。开启这份传承“事业”的,是两个年轻的藏族小伙,扎西七丹与才让。
“藏式地毯在藏民族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藏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必需品,是宗教仪轨、传统节日、节庆活动时最常使用的一种礼仪用品,象征着崇高的地位和至高的礼仪。”为了“原值原味”还原藏式地毯的纯正手艺,扎西七丹与合作伙伴才让决定把企业工厂建在自己的家乡,建在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庄里。
2017年3月,云南首家藏式纯手工地毯生产企业--香格里拉市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委会降给组214国道旁应运而生。
一个占地两亩,有厂房、仓库、裁剪室、展览厅、办公室、活动场和小花园组成的迪庆州乃至云南省唯一一家藏族手工地毯制作公司就此成立。为传承这一物件,守护这份手艺,扎西七丹高薪聘请来了掌握这项稀有工艺的两位师傅,并邀请村子里的40位藏族村民加入其中,组建一个本土的藏毯编织队伍。
梳、纺、染、整、编、剪,挑选上等羊毛,运用藏式传统手结地毯把羊毛线手工一个个打结,交织在密密的经纬线上,复杂的工序、耗时的过程,一整套的手工编织工艺全部制作下来,一块质量上乘、精致保暖的藏毯就是这样靠着这些手艺人的“温度”生产出来。
“一平方尺毯面的地毯需要打成千上万的结,需要工人重复绕线、割线工序数万余次,编织出一块成品地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扎西七丹说,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从成立之初开始,就致力于根植手工传统技艺来生产每一块地毯,“每一道纷繁复杂的工序都是靠一双勤劳的巧手来完成,而不是冰冷的机器。”
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成立两年来,除了致力于手工制毯,更是组织村民们共同设立了保护传统手工艺小组,并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手工制毯手艺让村子里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两年的时间,大量的手工藏族地毯被生产出来,它们保暖、精致,极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但是销量如何?手工地毯的市场如何?
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负责市场推广的合伙人才让说:“我们不指望做手工地毯赚钱,这是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承是重点 市场需要再开发
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就坐落于214国道旁,走进手工地毯的生产间,18个村里的妇女们正坐在编织机前编织着彩色的藏毯,传统的手工藏毯编织技艺在这里被唤醒。中心仓库里色彩鲜艳、设计图案多元的藏式手工地毯成品摆满仓库。近几个月来,生产者们开始放缓生产速度,因为前段的市场需求也在放缓。
“手工地毯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受到来自机械化的冲击。”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来说,才让深刻的感知到了无处不在的机械化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手工艺术带来的打击。“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机器使用率越来越高,纯手工地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才让说,上世纪90年代,机织毯、针刺毯,地毯的种类开始出现并快速增长。
“过去,藏族人家里的楚巴、垫子都是由家人手工编织的,一件垫子、一匹毯子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精力,来之不易。”才让说,纯手工制作的地毯有冬暖夏凉、经久耐用,但是制作成本高、市场销路窄,相较于高成本的手工毯,生产者开始选择制作机械毯,而消费者也更倾向于购买机械毯。
生产成本高居不下、销路窄小有限、产品囤积开始出现,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成立两年,是否到了要放弃的时刻?扎西七丹与才让坚定的说:“这是迪庆州范围内最纯粹的手工地毯,这些地毯不仅是普通手工地毯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份文化和技艺的传承,现在如此,将来如此,我们不会放弃。”
“总有人需要做些事情的,对于这份上千年的厚重文化和技艺传承。”尽管举步维艰,扎西七丹和才让并没有退让。
扎西七丹与才让把拓展市场的方向转向了香格里拉之外的国内市场,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展开销路“藏式地毯兼具浓厚民族色彩和图案花纹,做工精湛,美观大方,极具欣赏价值,与当今的波斯地毯、东方艺术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扎西七丹与才让有信心带着藏式手工地毯打出一条销路来。
“如今,藏式手工地毯不仅作为商品进行使用,更多的它还可以作为艺术品。”在香格里拉市的松赞酒店内,来自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的地毯映衬着酒店的独特装饰,已经成为了酒店的特色风格之一。从这里出发,它们会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了解以及喜爱。”藏式毯主要分有地毯、挂毯和卡垫,扎西七丹和才让认为每一件藏毯都具独特功能,它们都能被“识货”的商家带走。目前,凭着两人多年来不断积累的市场经验,已经在上海找到了合适的高端家具企业进行合作,这将有力带动藏式手工地毯做出藏民族地区,走到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去。
要传承、要创新,更是一种责任
为什么要把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建在自己的家乡?扎西七丹和才让有他们的考虑。
才让认为,把企业建在这片土生土长的藏族百姓土地上是留住了藏式手工制毯的“根”。把这项传统技艺教给一群稳定的农村妇女群体也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其一,她们长期生活在藏民族这片土地上,对藏民族文化最为了解;其二,她们在这里有稳定的家庭关系,这项手艺留在她们手里将有望代代相传;其三,农村妇女除了传统产业的收入之外,这项手艺也能为她们带来补贴家用的机会。”从最初的50名手艺人到现在的18余名坚守者,藏式手工地毯制作这项工作让小中甸的部分村民既有了手艺,又有了收入。
七里拉姆是这项传统技艺中的新晋手艺人,她是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带动村民就业的就业者之一,工厂就建在她家门口,每天工作时间自由,她既可以完成家里的农活,又可以每个月增加3000多元的手工收入,还习得一项传统的手艺。
未来,“拓展市场,是我们推广藏毯要做,且一定要做好的事情之一。”扎西七丹认为,只有更好的带动市场,才能尽可能多的帮助到村民,并传承好藏毯的手工制作手艺。所以,为使藏毯更加适应市场,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扎西七丹考虑在地毯花纹与样式中加入时尚元素,与市场接轨,既保持纯手工制作,又可以提升藏毯的质量和工艺水准。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与尝试,让手工藏毯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它柔软、耐用、美观、大方,又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美丽、神秘、质朴,又及其贴近人们的生活……藏式地毯不仅是格玛啦传统手工艺地毯发展中心的“宝藏”,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和记忆,更是寄托着编织者的技艺、感情和想象,它值得被传承、值得被记忆,也值得更多的年轻人去世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