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歌舞的民族和马背上的民族。不错,在草原上,马匹就是藏民族最好的伙伴和交通工具;而在北京燕郊,也有一群藏族年轻人在马术训练场上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就是西藏自治区马术队北京训练基地的15名藏族青年马术队员。
 西藏马术队于1986年在十世班禅大师倡导和支持下组建,当时班禅大师还把自己心爱的坐骑送到了马术队。建队初期,队内马匹全部都是国产,并且专门到内蒙古进行了训练。在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训练时间只有短短的7、8个月的西藏马术队,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障碍赛的团体第三名。从那时起,西藏马术队就形成了踏实训练,认真比赛的优良传统。此后为了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训练水平,西藏马术队在北京设立了训练基地,并专门购进了5匹法国马用以充实队伍实力。
 当记者刚走进他们所在的北京燕龙马术俱乐部时,感觉与其他普通马场并无很大差别,但当一排整齐的宿舍出现在眼前时,传统的藏式门帘告诉我们,这里就是西藏马术队在北京的“家”。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在马场内很多地方都系有哈达,而在马上训练的队员也都在用藏语在交谈,这一切又会令人恍惚自己究竟置身于西藏,还是北京。
 训练队除了几位老大哥外,大部分队员的年龄在17、8岁,他们活泼好动,与我们交谈时更是玩笑不断,但当他们一进入训练场,个个都变换了状态,连表情都异常的严肃,每一个动作,都在一遍遍的重复练习中完善着。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才令西藏马术队不断取得优异成绩:1989年新疆全国锦标赛,获得障碍赛团体银牌,队员措东包揽障碍赛个人第二和自选路线第三两块奖牌;1991年全国锦标赛,夺得3日赛(奥运项目)团体冠军,队员措东获得个人第二、丹增获个人第三;2003年全国锦标赛,夺得障碍赛团体第二名;2005年全国马术场地障碍冠军赛,队员扎西取得第一名。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并没有让队员们产生膨胀心理,而是有了一种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平的想法。由于地理位置等众多因素,相比较于内地,西藏自治区在马术运动的理论研究以及硬件设施方面都相对薄弱,为此,马术队专门选拔了一批最优秀的藏族队员来到北京训练,学习更先进的马术知识,接受更加系统的训练。自从队员们到北京训练以后,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自我,而且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全国的众多马术精英交流的机会,这些都令他们受益匪浅。
 当天训练结束后,我们采访了马术队员扎西。整个谈话过程中,扎西的所有话题几乎都离不开马,可以明显感觉到,扎西和他的队友对于马术这项运动的热爱。谈起来北京之前,他们虽然都接触过马,并且在当地都算是优秀的骑手,可是在进行了专业的马术训练后,他们对于这项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意识到在西藏的骑马方式和马术运动有着极大的差距,但他们天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与马匹交流的感觉却又是许多骑手所无法拥有的。队员们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在训练中度过的,在谈及训练是否让他们感觉枯燥或者乏味时,扎西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说:“马术训练从来都没有让我们感觉乏味,甚至当我们一闻到马的味道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我们如果一天不骑马浑身就会感到非常得难受,马术运动和其他运动最大的不同,就是马术是两种生物同时参与的运动,在马场上,人与马的交流非常重要,有时候甚至决定了比赛的结果,因此我们永远都不会感觉乏味。”而当我们谈及训练以外的生活时,唱歌和踢足球都是队员们的最爱,特别是训练结束时,当队员在场外走马的时候更要高歌一曲。而扎西讲述的一个小故事更是令我们惊奇,当扎西每次进入马厩的时候都要唱歌,他的坐骑每当听到他的歌声就会主动地探出头等待着他的到来,正是这种平日生活里点滴的交流,成就了骑手与坐骑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也为队员们取得好成绩提供了保障。
 由于长年的训练和比赛,许多队员都很少有机会回家过藏历年,当我们问及她们是否想家的时候,队员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家肯定会想,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马术这项事业,我们就要投入全部的精力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何况我们的家人都是非常理解我们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希望为西藏自治区、为自己的民族争得荣誉,所以我们无怨无悔。
 在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我们为队员们在他们挂有藏式门帘的宿舍前面拍了合照,队员们想通过我们向西藏自治区所有的父老乡亲问候藏历火狗新年平安健康,扎西德勒!
 这,就是西藏马术队在北京的训练基地,正是这群年轻的藏族人,在首都北京在金色的马背上放飞着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全体队员高举哈达问候家乡父老藏历年扎西德勒 训练中的西藏马术队队员扎西

无处不在的藏式风格 队员宿舍外的藏式门帘和汉文的春联体现着文化的交融

干净而整洁的马具房 系在马厩外栏杆上的哈达表明着主人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