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以西的柴达木盆地是一块让人望而生畏的戈壁滩,但从其现存大小众多的古代吐蕃陵墓的遗址来看,可以断定这是一块古藏民族生活的水草丰茂之地,我们可以感触到其古代遗留文化的灿烂多彩,但是也能看到近几年来盗墓者们任意挖掘所造成的破坏。

由于缺乏对宗教意识和传统习俗的系统认识,大量贵重的文物损坏严重以至于无法修复。

我是一名当地的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亲眼目睹或听到他们的偷盗行径时,除了产生一些痛苦与悲哀外,实际上没有能力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随着这一心事的日益加重,非常期望有关部门能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

对于我们藏民族来讲,虽然有着大量的历史遗传文化,但几千年来,几经兴衰,当时的文化和历史已经缺乏连续性,而且简略稀少,没有完整的首尾。因此,在此地发现的已经埋藏了几千年的文物是非常珍贵的,假如它们真的消失了,那其无法衡量的价值是我们所无以弥补的。从当地出土的纺织品和器具、工艺品、武器就如同一把把打开藏民族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生死观和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钥匙。现代的历史书籍和研究,讲解辩论以及著作等任何成果都无法与其相媲美。

一些研究者将从这些陵墓出土的文献一律归于“阿夏”文献。但是对于对藏文和藏族文化有一些了解的人来讲,一见到这些便可以断定这是属于藏民族的。如从都兰县热水乡一陵墓内出土的大碑上便刻有翻译后大意为“受王后曲桑拉姆之命众建此坚固陵墓”的藏文字样,德令哈市郭里木乡的陵墓雕和藏文手抄本(原稿)以及野牛沟乡附近的陵墓出土的藏文石刻和木雕也均能体现其为藏文文献。从这些文献中发现的古藏文元音字母的书写方式也符合古藏文的语法规范。这一切都足以说明那些研究者们所谓的“阿夏”文献的界定是毫无意义的。

近几年来盗墓者的破坏行动一直不曾停止过,那些惨遭破坏的文献也濒临消失。但是盗贼们洗劫之后留下的那些陵墓的命运并不是不可逆转的,为长眠于地下几千年的祖先们和他们用心书写的灿烂文化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命运之路?这一切使命现已落到了我们的肩上。盗墓气焰之所以如此嚣张,原因在于,这里的陵墓历史久远,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尤其是在这里出土的由生丝精制而成的戎装具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据介绍,国内外的商贩们受巨额利润诱惑已和盗墓贼们形成一个盗运贩卖系统。国内一些媒体曾报道过此类案件,但是对其产生的作用实属有限,各地的盗墓贼还在与日俱增。
对于现在侥幸保存下来的文物,若不能经常性的进行保护和搜集,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藏学研究者们的耻辱,而古人用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也会如鸟儿飞逝一样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作为我们藏族,不是没有能从事研究和管理保存的人,关健在于我们是否具有珍惜和关心古代藏族文化的意识。

笔者认为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以及青海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民族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应该积极筹备资金成立一个吐蕃古墓保护基金会,然后与考古研究部门配合做好保护工作与开采挖掘等工作,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博物馆等部门予以展示,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能得到继承与发扬,想必这将会为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