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奥组委公布的计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将在珠峰顶与来自雅典的火种对接,将圣火从珠峰顶端带下后,分成5路进行传递,最终带往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点燃那里的主火炬。
那么,2008年时,如何能够实现火炬的平稳对接,完成这样的任务,要克服怎样的困难?近几日,记者采访了担任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任务的主力人员,西藏登山队,了解到其中一些细节。
难点一:火种对接
据曾两次登顶珠峰的西藏登山队队员桂桑告诉记者,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
记者了解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珠峰地区的雨季,时而暴雨频繁,时而云雾弥漫,时而冰雪肆虐。11月中旬到第二年的2月中旬,气温则可达-60°C,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的春季。
根据北京奥组委公布,北京奥运会开幕日期为2008年8月8日,此段时间为珠峰地区的气候恶劣时期,这就为圣火的传递增加了难度。
难点二:火炬运输
“在珠峰顶,因为氧气含量低,再加上风力大,明火很难存在,更不用说在上面对接,还要从顶峰带到平地,期间至少要用5天时间,如何能够保证火炬在这段时间内不熄灭,难度特别大。”桂桑说。据她讲,这个创意曾在1999年民族运动会时实施过,当时火炬并没有在珠峰顶端进行传递,只是把火炬带到珠峰的一个点,她全程参与了那次传递过程,“火炬采用的是氧气喷射装置,但在恶劣的气候中,仍多次熄灭,珠峰取火几乎失败。”
难点三:火炬携带
“在登顶珠峰过程中,我们一般都会在海拔8000米以上减轻身体负担,一般除了氧气瓶和登山设备外,其余装备全部留在海拔8000米的冲锋营地。”西藏登山队队长桑珠说。
另外,在接近顶峰的第二阶梯,坡度急剧增大,其中有些地段接近80度且难于攀爬,“在坡度大地段,只能利用登山绳索攀爬,只能双手并用。”途中,还要避免恶劣气候对火炬燃烧造成的影响。
难点四:体力消耗
除了天气因素影响外,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的反应也会对火炬顺利运输造成影响。
珠峰地区氧气缺乏,登山者在向顶峰前进过程中,行动迟钝、判断力下降、体力损耗快、反应能力变慢。气压低会使肺部水肿、积水,呼吸困难。
“体力消耗在高海拔地区会变快,比如从海拔6000米到海拔8000米需要5天,而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攀爬中,仅400米就需要近1天时间,像我们这样的专业队员,走两步也要歇10分钟,这样的高消耗情况下,再携带火炬就更加困难。”桑珠告诉记者。
前进营地考察正在进行
早在第21届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前,中国登山协会就提出,在有人居住的世界五大洲最高峰取得圣火火种,由世界各地向北京传递,最后汇聚成大运会圣火。
北京奥申委肯定了这一创意,将其修改成2008年奥运圣火跨越珠穆朗玛峰的方案。
“这个任务可以说非常困难,尤其是队员选拔和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准备工作,如何配合电视直播,甚至从珠峰南侧攀登时,还需要尼泊尔政府的帮助。”桑珠说。
目前,对于2008年圣火传递的考察工作已经开始。
“由于传递过程中,需要媒体的直接全程参与,我们已经开始考察沿线适合设置营地和设备的地点,并拍摄了照片,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地形条件,决定适合建营的地点。”桑珠说。
另外,西藏登山队也设计了一套针对媒体工作人员的训练计划,并开始建立位于羊八井的登山训练营,“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参与报道的媒体工作人员都是登山能手。”
记者了解到,目前选拔队员的工作也已经开始,条件包括,以前是否参加过登山运动,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队员的民族、地区和性别的代表性。优先考虑大学教育、本科、硕士甚至博士这样的人才,今后这些队员仍然可以从事别的职业,不是只会登山的准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