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央视青歌赛原生态歌曲中来自西藏地区的歌手,本网曾经做过简单的介绍。关于原生态音乐,很多专业人士表述过各种不同的理解。那么关于外来文化与原生态音乐呢?或者说原生态音乐的发展等等,这里选编来自四川在线—四川日报,由陈四四和何茜写作的《被外来文化异化 原生态音乐进退两难的选择 》一文,仅供参考。编者认为这样的参考是必要的,因为关于原生态除了音乐之外,还有很多其他。
原生态音乐走出大山为世人所认识的同时,很多人也担心原生态音乐离开它生存的环境,会不会成为“风中之烛”?
原生态音乐引发的热潮从青歌赛至今并未平息。10月,原生态民歌又将放歌人民大会堂。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四川雅安宝兴硗碛藏族乡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演唱组、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原生态民歌演唱组合接到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民歌•中国》栏目组的邀请。然而,当原生态音乐深深震撼和打动人们的时候,对原生态音乐应该怎样发展,又该怎样保护呢?
“复音孤岛”如今不再平静
发现羌族多声部组合和阿尔麦藏族多声部组合的音乐人汪静泉告诉记者,20年前,他就发现了位处茂县、黑水和松藩三县交界处三角地区的“复音孤岛”中的神秘音乐。“复音孤岛”是汪静泉取的名字,复音是指“原生态”的和声,孤岛是说那还是一片音乐的“处女地”。他一直没有带其他人进入,目的是希望那里的音乐可以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存活得长一些。
随着两个组合在青歌赛上获奖,“复音孤岛”如今不再平静。汪静泉告诉记者,青歌赛后,两个组合签约四川阿尔麦文化传播公司,一直频繁地在北京和阿坝州演出。9月5日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开幕式上,他们将去演唱青歌赛上的参赛歌曲,之后还有两场商演。两组合的音乐光碟目前正在录制过程中,到10月就将推出。这张光碟收录了《晏•唱不起了》、《热玛•拉尔拉》等有代表性的原生态作品。而记录“复音孤岛”中三个部落的音乐、生活状态和民族风情的光碟,也可能在10月推出。
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媒体记者、各方音乐人蜂拥而至,四川原生态天籁之音生存环境的宁静最终被打破。
“原生态”唱红和随之而来的商业化
原生态音乐正越来越火,问题也相伴而至。四川省音协理论研究室主任李晓明说,原生态的纯真,在于它独立的原生态文化圈,原生态的唱红和随之而来的不可避免的商业化,在强力地改变着它生存的环境。记者在阿坝州茂县采访中获知,该县有个牛尾巴村,过去,这里有比较多的年轻人会唱原生态民歌,可该村整体搬迁到距离现代文化近了的河谷地区,会唱原生态民歌的年轻人却没有多少了。
原生态被外来文化“异化”,也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近年,茂县为精心打造原生态民歌,曾设想由羌族歌舞团进行排演,但是排练来排练去,最终没了原生态的味道。最近,茂县又在当地物色一批懂音乐的年轻人,让他们学习原生态民歌。奇怪的是,这批学过音乐的人唱出来的原生态民歌,听起来总不是原生态的感觉……现代乐器的热闹加盟、原生态歌曲的新唱等都不可避免,而原生态歌曲在经历这一切之后能够保留多少传统的元素,实在难知。业内人士感到,如果让得奖的原生态选手继续放牛羊,那鲜花和掌声过后只是沉寂,对保护原生态起不到积极作用;可是频繁地亮相舞台,原生态需要从头适应新的舞台表现形式,还能留下多少原汁,这正是原生态歌曲面临的进退两难的选择。
阿尔麦藏族多声部组合
保护原生态,现在进行时
客观而论,原生态火爆青歌赛,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和重视,从不愿意唱老祖宗传承的古老民歌到重拾,这对于一直深藏大山深处的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来说,也是机遇。在原生态的“原产地”,保护和拯救工作正提到空前的高度。目前,阿坝州黑水县正组织人员,对各乡镇会唱原生态民歌的老人录音录像,并要求传授给年轻人。藏族歌手容中尔甲在全藏招集了近百名当地不会讲汉语的牧民排练藏族原生态歌舞,其中很多西藏民间乐器如龙头琴、藏鼓等,演奏的是正在逐渐消失的藏族民间乐曲和古时西藏宫廷表演的囊玛音乐。理县为了尽可能存留原生态音乐的原有风貌,目前已着手在距桃坪古羌寨50多米之外的地方,新建一个桃坪新寨,考虑把桃坪古羌寨中的所有经营活动从古寨中迁出来,在精心保留的原生态文化圈内,让原生态民歌重新唱响。保护原生态音乐,既要保护原生态音乐本身和原生态歌手,更要保护原生态的文化生存环境。这样的观念,正在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