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青海湖畔,生活着一种叫做普氏原羚的羚羊。由于环湖地区的生态状况日益恶化,这个过去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的精灵,已经面临着种群灭绝的危险。承受着来自人类和天敌的双重压力,水草丰美的草原早已不是它们的家园,青海湖畔的沙漠成为它们的避难之所。

 普氏原羚,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人类怎样才能拯救这即将失去的精灵?

成群的家畜侵占着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

喜忧参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位于三江之源的青海省,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一些植被、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仍处于原始状态,尤以名贵动植物繁多而闻名中外。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物种普氏原羚就生活在这里。

 普氏原羚有着漂亮的外形,它生性机警、行动敏捷,奔跑起来像离弦之箭,姿势与众不同,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波浪起伏的曲线,分外优美。

漂亮而可爱的普氏原羚

在最新的一次野外考察中,中外羚羊专家30多人在青海湖周边的克图火车站、甘子河、哈尔盖草原等地方,看到了6群九十多只普氏原羚。在克图火车站附近的一片草原上,他们用望远镜看到了一群普氏原羚。正是下午,太阳还高,在温暖的沙丘下,有十多只普氏原羚的黄色身影。它们大多在草丛中休息,也有的在缓缓踱步,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那美丽的黄色毛被在阳光照射下闪着亮,臀部的白色斑块非常明显,正在休息的它们显得恬静而安逸。

 如此切近的看到野生普氏原羚种群,这些羚羊专家们都十分地兴奋。但是专家们也看到,这些可爱的羚羊处境堪忧:环湖地区的草场布满了高达1米多高的网围栏,连绵的网围栏对普氏原羚的生存构成莫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狼以及鵟等猛禽的存在,使普氏原羚时时面临被捕食的危险。草场的退化使普氏原羚的取食变得更为困难,大群大群的牛、羊、马等家畜又与他们争夺着生存的空间。

 世界保护自然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组主席(David Mallon)大卫•马龙说:“普氏原羚已经成为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中国有三种极危级的有蹄类动物。麋鹿、野骆驼和普氏原羚。麋鹿虽然很少,但已有圈养种群,且管理很好;野骆驼有600多只,且在蒙古也有分布;只有普氏原羚仅存活在青海湖周围,数量很少,且目前还没有圈养种群。因此普氏原羚是最濒危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说,普氏原羚这一物种只剩下300余只,种群生存危在旦夕。它们分布在湖东、鸟岛和元者等孤立的片区,范围十分狭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几十只甚至几百只的数量都是非常少的,是很容易灭绝的。即使上升到一千只,它仍然是濒危的。”

在草地上奔跑

苟延残喘:在人与狼的双重压力下

 很久以前,成群的普氏原羚自由驰骋在西北广袤的草原上,它们轻灵矫健的身姿和蓝天白云、草原湖泊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诱人的自然画卷。如今,这画卷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摇曳。普氏原羚这昔日草原上自由的精灵,如今生存面临重重困境。更严重的问题是,当人类意识到要保护它时,也感到困难重重。

 环湖广阔的草场上,到处是如繁星、似云朵的家畜。这牛羊成群的画面在游客眼里是一幅散发着浪漫和温馨气息的田园牧歌,尤其是挥舞着牧鞭的姑娘,使这幅场景又有了很多浪漫的畅想。而在动物保护专家看来,这无异是一场灾难,生态的灾难,普氏原羚的灾难。

 有牛羊的地方,一般都是草场比较好的地方,而这些草场上肯定布满了标示各家草场分界、阻止别家牛羊进入的网围栏。而这正是保护普氏原羚的瓶颈制约。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海说: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是草原而不是沙漠。然而,现状是草原在放牧,就连荒漠草原也成为机动放牧的地方。普氏原羚目前没有安全和稳定的栖息地。

 中国林科院李迪强博士考察,在湖东地区,草场围栏仍在向草原深处扩展,把普氏原羚的栖息地进一步分割成小块,使普氏原羚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愈发困难,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游章强博士说:网围栏的建立阻止了动物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躲避捕食能力下降、能耗增加、多样性水平降低。俗话说:“狗急跳墙”。羚羊类也是一样,被逼急了也会不顾一切地跳。可普氏原羚跳网围栏的结果却是:被网围栏挂住,甚至挂死,尤其是幼小的小普氏原羚,往往就成为狼的美食。

 游章强说:网围栏还阻隔了发情期普氏原羚的活动路线。使它们只能在网围栏外徘徊。科研人员曾观察到,一只雌性普氏原羚在网围栏外徘徊,虽然试着跳了,但是失败了。怀孕期间的普氏原羚更是难以逾越。在无法估计危险的情况下,普氏原羚会不顾一切地跳跃网围栏,结果可想而知。一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展现在人们眼前:一只普氏原羚残骸仰卧在网围栏外的草地上,脚还挂在网围栏上,已经被狼吃空了。判断是一只怀孕的普氏原羚。

在野外奔驰的普氏原羚

沙漠:普氏原羚的避难之所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普氏原羚只能放弃草原,向沙漠退去。由于沙漠深处很少有人活动,于是沙漠便成为普氏原羚的“乐园”。目前在青海湖地区,沙漠与草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栖息地。普氏原羚可在邻近沙丘的草原上取食,一旦有人接近便隐入沙丘躲避。

 青海湖鸟岛保护区有着十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是普氏原羚的分布区之一,目前这里有大约十多只。青海湖湖东种羊场与小北湖一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人迹罕至,目前最大的普氏原羚种群就生活在这里。

 然而,人类活动的扩展使普氏原羚这仅有的庇护地也行将丧失。

 李迪强说,从湖区穿过的铁路、公路将普氏原羚的家园切割为岛屿状,尤其是一条新修的旅游公路通过湖东沙漠,车来车往的喧嚣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沙漠的隔离效应正在消失。而在元者,原有的普氏原羚栖息地被油菜地所取代。

 更为严重的是,沙漠并非普氏原羚的天堂,另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狼也在沙漠中栖息。近年来,青海湖畔沙漠中狼的数量急剧上升,据野外调查,新生普氏原羚幼羚至少有40%被狼捕杀。可以说,目前,普氏原羚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面是人类活动的压力,一面是自然界捕食者的惨烈吞噬。

 而且,捕食者不只是狼。鵟等猛禽和狼一样对普氏原羚构成威胁。

 蒋志刚研究员说,事实上,普氏原羚已变成流浪者,在环湖地区过着流浪生活。他在10年前的考察中,在克图地区发现了一群普氏原羚,但在甘子河和哈尔盖地区没有发现它们的足迹。此次考察中,恰恰在克图地区没有见到普氏原羚的踪影,相反,却在甘子河和哈尔盖地区见到了为数较多的普氏原羚。分析个中原因,湖东羊群非常之多,这么多羊群的存在挤占了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它们不得不流离失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狼所驱赶。在布哈河上游,2003年8月和2004年4月发现过普氏原羚,但这次的考察却没见到。总之,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下,普氏原羚就像流浪者一样。

 蒋志刚说:“普氏原羚的生活习性要求有相对固定的生存空间,目前这样的生存现状对这个种群的生存繁衍十分不利。”

在野外考察中拣拾到的普氏原羚头骨

拿什么拯救你,即将失去的精灵?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说,青海湖周边地区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普氏原羚的惟一栖息地,是我们保存普氏原羚这一珍稀物种的希望所在。

 由于环湖草场早在1984年就全部承包到户且50年不变。草场上的网围栏成为横亘在保护普氏原羚问题上最大的障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游章强博士说:现在网围栏的高度在1.2-1.6米之间,这个高度普氏原羚是不可能跳跃的。假设去掉围栏,这些草场就会成为公用土地,势必会产生过牧的问题。

 就目前现状看,拆除网围栏是不现实的,要同时兼顾到家畜,可以采取降低围栏高度的办法,但是如何确定围栏的合适高度和类型?如何实施,是靠政府的政策法令还是牧民自愿行为?拆除围栏后的补偿问题又怎么办?由谁来出这部分费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祖望研究员建议,给牧民以一定补偿,让牧民不去驱赶普氏原羚。但是这个尺度又很难掌握:给哪些草场的牧民补偿,又补偿多少?

 俄罗斯科学院安娜博士提出:“怎么对付狼?还有猛禽,它们对普氏原羚也有威胁。”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海回答说:枪支收缴后,狼的数量有所增加。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样受保护。即便是要控制其数量进行猎杀,也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审批。

姿态万千

青海湖宣言,能否救普氏原羚于即灭?

8月29日-9月2日,中、美、英、俄等国的专家,在青海省西宁市制订了普氏原羚拯救行动计划,并发表了《拯救普氏原羚的青海湖宣言》。

 专家一致认为,普氏原羚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生态平衡乃至人文和美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人类有责任保护这一珍贵物种。保护普氏原羚,对促进对羚羊等高原有蹄类动物行为和生态的研究和了解,揭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演化规律,展示环境变迁对动物区系和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意义重大。可以为青藏高原保存一个特有物种,以保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为高原牧业生态系统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Dr. David Mallon说:“计划和宣言集中了各国专家和学者的智慧,对保护普氏原羚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过要强调的是:制定计划并不能保护普氏原羚,只有切实的行动才能真正给普氏原羚带来福音。”

 专家们对普氏原羚保护事业寄予了殷切的期待。

 俄罗斯科学院拉瓦瑞•莱罗诺夫博士说:“很高兴地看到当地对保护普氏原羚的支持,希望其他省乃至国家都参与到这个事业中来。”

 美国哥伦布动物园协会唐•温斯特博士说:更重要的在于将来,希望更多专家朋友都致力于保护普氏原羚。

 尽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普氏原羚仍顽强地生活在青海湖畔。可以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地球上每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意义。认识到必须立即扭转物种濒临灭绝的趋势,否则,我们将面临又一次物种的大灭绝。

期待普氏原羚早日摆脱濒危状态,在青海湖畔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