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南民族大学主办,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录制的大型主题晚会——“扬帆征程”于金秋时节——9月27日晚在西南民大新校区隆重举行。
整台晚会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主持。有“彝人制造”、“古典时尚组合”、“凤凰传奇”等国内外著名声乐组合激情造势,有“男扮女装新秀”李玉刚、“藏族通俗音乐第一人”亚东、著名歌唱家张莉等等亮相亮嗓的这台晚会,将容纳了三万多人的体育场激发得狂潮迭起,歌声、笑声、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当亚东戴着他标志性的牛仔帽快步登上舞台的时候,台下数万名观众的热情像天崩地裂般地暴发!印着亚东画像、写着亚东名字的招贴像一片海浪在纵情狂舞,尖锐刺耳的喊叫像要把茫茫夜空撕裂。亚东本着一贯的优良台风,向热情的观众奉献了由他演唱并流传大江南北的《向往神鹰》、《卓玛》。
《向往神鹰》那荡气回肠的旋律直唱得场内听众热血沸腾,真切地领略了一回藏族音乐的魅力,许多听众出场后还在大呼“过瘾、过瘾”!当《卓玛》优美、清新的前奏响过,被音乐陶醉的人们仿佛大梦初醒,三万多人一起跟着亚东演唱。此时此刻,已然分不出台上台下、谁在表演谁在观看了;此情此景,舞台上的几百盏聚光灯已然失却了眩目的光彩,每个人的胸中都烈焰升腾、霞光万丈。演唱完毕,亚东摘下头上的帽子向数万名观众鞠躬致意,不知是夜风的吹拂还是从观众席涌来的热浪,当亚东抬起头来的时候,他头上的长发竟四散飘扬开来……
歌舞晚会上,彝人制造演唱了他们的成名曲《妈妈》。李玉刚演唱完《女儿情》,又与陈波联袂演唱了《新天仙配》。对美声唱法造诣颇深的张莉教授和李岚岚、张雪共同演绎了《爱我中华》……
整台晚会格调高雅,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与学府氛围协调一致,给莘莘学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据悉,这台晚会的全部节目近期将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出。
相关链接: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学校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学校占地面积1800余亩,分老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57余万平方米。下设19个学院、1系1部;有学科门类9个,本科专业59个,硕士点41个,专业学位2个,博士点2个;现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硕士层次),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万余人,教职员工15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4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70余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6人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9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学校馆藏图书资料190万册,教学科研试验设备总值上亿元;建立了较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用房、学生生活设施、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及仪器设备等办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A级标准。
学校始终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26家研究机构。建校以来,科研立项40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千余部,获国内外各级科研成果奖800余项次。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古典文学、民族文化研究(藏、彝、羌、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彝、藏、傣)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向国内外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和内刊《彝学研究》、《藏学研究》等。
学校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民族博物馆和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校办产业。民族博物馆收藏少数民族珍贵文物达1万余件,早在建校初期就闻名遐迩。学校在世界著名风景点九寨黄龙旅游热线黄金段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建立了多学科结合的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在四川省大邑县建立了西南民族大学高纯硅科技园,组建了以智能工程、网络技术研制开发为主要业务的民兴数码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完成了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聘请了一批国外著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任教,每年派出多名教师、科技人员去国外考察、讲学、进修或攻读学位。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五十六个民族的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藏人文化网特约记者 丹增 报道)
《向往神鹰》那荡气回肠的旋律直唱得场内听众热血沸腾,真切地领略了一回藏族音乐的魅力,许多听众出场后还在大呼“过瘾、过瘾”!当《卓玛》优美、清新的前奏响过,被音乐陶醉的人们仿佛大梦初醒,三万多人一起跟着亚东演唱。此时此刻,已然分不出台上台下、谁在表演谁在观看了;此情此景,舞台上的几百盏聚光灯已然失却了眩目的光彩,每个人的胸中都烈焰升腾、霞光万丈。演唱完毕,亚东摘下头上的帽子向数万名观众鞠躬致意,不知是夜风的吹拂还是从观众席涌来的热浪,当亚东抬起头来的时候,他头上的长发竟四散飘扬开来……
歌舞晚会上,彝人制造演唱了他们的成名曲《妈妈》。李玉刚演唱完《女儿情》,又与陈波联袂演唱了《新天仙配》。对美声唱法造诣颇深的张莉教授和李岚岚、张雪共同演绎了《爱我中华》……
整台晚会格调高雅,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与学府氛围协调一致,给莘莘学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据悉,这台晚会的全部节目近期将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出。
相关链接: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学校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学校占地面积1800余亩,分老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57余万平方米。下设19个学院、1系1部;有学科门类9个,本科专业59个,硕士点41个,专业学位2个,博士点2个;现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硕士层次),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万余人,教职员工15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4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70余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6人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9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学校馆藏图书资料190万册,教学科研试验设备总值上亿元;建立了较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用房、学生生活设施、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及仪器设备等办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A级标准。
学校始终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26家研究机构。建校以来,科研立项40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千余部,获国内外各级科研成果奖800余项次。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古典文学、民族文化研究(藏、彝、羌、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彝、藏、傣)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向国内外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和内刊《彝学研究》、《藏学研究》等。
学校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民族博物馆和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校办产业。民族博物馆收藏少数民族珍贵文物达1万余件,早在建校初期就闻名遐迩。学校在世界著名风景点九寨黄龙旅游热线黄金段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建立了多学科结合的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在四川省大邑县建立了西南民族大学高纯硅科技园,组建了以智能工程、网络技术研制开发为主要业务的民兴数码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完成了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聘请了一批国外著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任教,每年派出多名教师、科技人员去国外考察、讲学、进修或攻读学位。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五十六个民族的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藏人文化网特约记者 丹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