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三周年。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作为国内同时开展文化交流和公益慈善项目的藏族为主体的省级民间组织之一,甘肃省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不仅开展了文化交流项目的运营和公益慈善项目的实施,而且还不断吸引着许多有志于藏族文化研究传播和保护的文化人士和热衷于藏族地区教育卫生和扶贫的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一起为藏人和藏区的福祉、发展、建设尽己所能、谋福谋利。
三年来,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对藏区文化和生活发展方面的贡献只是沧海一粟,但其着眼于实际的真诚愿望和工作行动,还是收获了广泛的肯定和赞誉,引起了许多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关注。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地方机构广泛的交流和学习,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推动藏区文化和生活发展的使命。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最大项目——藏人文化网,克服资金等各方面困难和压力,坚持其民间性和公益性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多年的艰辛运营成就了西藏文化的中文平台,树起了当代藏文化网络品牌的一面大旗。
与此同时,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还进行着四个常规项目的运作,分别是“藏人文化发展基金”、“藏区重病儿童救助基金”、“藏人权益保护及法律援助基金”、“多识仁波切爱心慈善基金”。这四个项目是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在工作中积累而成的。成立的三年时间里,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面向全藏区进行了近60次公益慈善活动,向贫困地区捐助物资约几十万,向贫病儿童、弱势群体资助药品、费用累计达30余万元。不管是在藏区的哪个角落有困难,藏人文化促进会都尽最大的努力呼吁救助并付诸行动。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各界人士自愿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慈善组织,于2006年12月16日在甘肃兰州成立。致力于开展有关藏族和藏族地区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藏族地区当代文化的研究;积极主动和海内外各友好慈善团体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推荐藏族地区的扶贫、教育、卫生、环保、妇幼、文化、畜牧、培训等项目,为促进和发展藏族地区文化、经济及慈善事业,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抢救、保护藏传佛教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出版有关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图书、音像制品;为会员提供版权及出版业务代理服务;对藏区的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科技、民族、民俗等进行学术考察、研究与交流;策划、组织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包括经济、文化、艺术交流、联谊活动;致力于藏人的权益保护及法律援助。
如今,随着通过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这个通道和平台开展文化项目、寻求援助项目和个人越来越多,许多因素成为了促进会执行项目的困难和阻力,其中尤为严重和需要急切解决的是经费问题。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呼吁:关注藏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关注藏区的环保和慈善事业,希望有更多的人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一起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共同将藏族文化的促进、传播工作做好,以服务于中华民族和谐社会的共同大局。


简报要目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才旺瑙乳入选“兰州城市推手”
研究者撰文赞誉藏人文化网等民族网站对新文学的贡献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郁丹获论文大奖并捐助奖金
藏人文化促进会工作人员六•一慰问化旦尖措孤儿学校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承办甘肃首届大型唐卡展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启动新歌大赛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举办西珠慈善学校募捐义演
五大活佛堪布在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旗下藏人文化网开博讲学
著名歌手亚东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共拓合作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拍摄数字电影《拉卜楞人家》央视亮相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才让多杰主持甘肃彩车设计参加国庆受表彰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专项基金帮助藏区贫病儿童过冬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副会长出书普及藏传佛教、藏族文化常识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唐卡展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近五万善款援助藏区孤儿学校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执行视频直播藏文化、藏语讲座项目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才旺瑙乳入选“兰州城市推手”

2009年1月,在《天地都市报•城市周刊》举行的命名为“兰州城市推手”兰州有文化和社会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中,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及《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著名雕塑家何鄂、国家一级演员苏廷石、张保和等在兰和兰州籍文化、艺术、传媒、体育、商界等社会各界著名人士共20人入选。才旺瑙乳是惟一入选的藏族。
《城市周刊》在其入选理由中写道:“才旺瑙乳、旺秀才丹兄弟主持和创办的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如今影响深远,受到海内外知识阶层的广泛关注。旗下最大项目藏人文化网在信息传播、文化沟通诸方面手法别致,眼光独到。这得益于两位创办者的媒体生涯和文化身份,真可谓,汉藏文化成一体,难得兄弟两诗人。

研究者撰文赞誉藏人文化网等民族网站对新文学的贡献

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一期中,发表了马季先生撰写的《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专文介绍了中国民族文学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电子版、藏人文化网及其他一些民族文化、文学类网站,肯定了这些网站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学发展的贡献。
马季在这篇署名文章中写到:“在全球化席卷中国之际,为了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作家队伍急需输入新鲜血液,而在传统作家队伍中,40岁以下的所谓晚生代、新生代民族作家人才奇缺。网络出现之后,各地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整体上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为造就文学新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反而成为这次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网线缩短了他们与文化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改变了民族创作的生存空间,巨大而无形的网络因此成为新生一代民族作家成长的崭新摇篮。”“更重要的是,大量研究少数民族创作的理论批评文章纷纷进入网络,对民族文学创作现状、创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等进行批评和总结,为民族创作的整体考察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这些理论批评文章多数首发于传统媒体,但由于网络的转贴,迅速扩大了影响,引起了关注。”
其中写到:“藏人文化网是民族地区比较活跃的网站之一,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藏族作家、诗人”,“这一动向引起了文坛关注,《诗选刊》从藏人文化网博客浩瀚的诗歌中选出11位藏族青年诗人的作品,刊出了藏族青年诗人汉语诗歌专辑。”作者在该文中重点介绍了藏人文化网,以及活跃在藏人文化网上的十多位藏族诗人、作家。“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通过建立民族网站(论坛)来传播民族文化,在网站(论坛)建设方面,官方与民间互动、互补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郁丹获论文大奖并捐助奖金

2009年4月,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美国宗教学协会会员、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驻中国语言学与民族学项目主任兼美方教授郁丹(Dan Smyer Yu)的论文《Tending the Soul of Nation with Fiction: Li Qichao's Applied Buddhism》获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莲花奖。
郁丹副会长将他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的讲座酬金以及他获得的世界佛教论坛莲花奖奖金,一并捐赠给了藏人文化发展基金会,为藏族地区的扶贫、教育、卫生、环保、妇幼、文化、畜牧、培训等出点绵薄之力。

藏人文化促进会工作人员六•一慰问化旦尖措孤儿学校

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华锐•索南应夏河县麻当化旦尖措孤儿学校校长化旦尖措的邀请,赴夏河县麻当和化旦尖措孤儿学校的学生一起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并带去了文具、食品等慰问品。
夏河县麻当化旦尖措孤儿学校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麻当乡。学校创办人、扎扎寺僧人化旦尖措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僧人,出家二十多年来一直热心社会公益、教育和慈善事业,多次自筹资金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扶贫济困、助学、就医,让孤残辍学儿童重返校园、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为了让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孤儿不再流浪,让遗弃的孩子有所依靠,为了贫困辍学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2007年8月3日化旦尖措发心成立了这所专门为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的福利特殊学校。2008年11月10日,相关部门正式颁发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学校目前有学生64名,其中孤儿10名,遗弃生10名,残疾生1名,单亲贫困生33名,设立了4个教学班,教学以甘肃、青海等五省区九年义务教学课本(藏)为主,开设藏语、汉语、英语、数学、藏舞等课程,即将筹备并开设唐卡制作、汽车维修、藏医药、电脑等实用技术课程。
由于建校不久,化旦尖措孤儿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种种困难,包括校舍存在损毁、危房等问题,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简陋,师生无基本医疗保障,看病难等问题。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工作人员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并实地察看后,为校长化旦尖措提出了一些改善目前状况的方法,包括制作相关资料、开办学校网站等,以畅通的信息渠道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并帮助孤儿学校。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承办甘肃首届大型唐卡展

由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德拉唐卡工作室主办,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甘肃冈底斯文化影视有限公司承办的甘肃首届大型唐卡展将于2009年6月13至15日在兰州举行。
此次大型唐卡展将展出德拉才旦等12位青年唐卡画师的精品100余幅,来宾通过观赏唐卡,既可以欣赏到这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也能加深对藏文化的了解。
此次唐卡展的目的是宣传和推广唐卡艺术,为广大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纪人及唐卡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唐卡艺术不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居室空间。把唐卡艺术事业推向更好的明天。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启动新歌大赛

由甘南州旅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甘南州旅游局承办,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藏人文化网协办的“美丽甘南”歌曲征集及新歌大赛2009年6月1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启动。甘南州领导、甘南州旅游局、藏人文化网及全国各媒体记者、嘉宾近百人参加了歌会的新闻发布会。
“美丽甘南”歌曲征集及新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甘南州旅游局局长曹世清介绍说:“甘南将借助此次歌会,提升媒体的关注点,通过媒体把甘南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展示给大家,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沟通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谐相处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期望通过歌会选拔出一批会产生广大影响的音乐作品,以此开拓旅游市场,提升对外形象,搭建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的平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美丽甘南”歌曲征集及新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详细介绍了此次歌会从策划到宣传等具体执行环节的各项工作,他说:“甘南是甘肃乃至整个藏区有着独特资源和魅力的地区,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藏人文化网作为甘南旅游局此次歌会的策划和协办者,将不遗余力用自己多年传播和弘扬藏文化所形成的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媒体经验,协助甘南州旅游局将此次歌会举办成为一届有影响、有成果的赛事活动。经过周密策划,这次以歌会为主的甘南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方式。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举办西珠慈善学校募捐义演

由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西珠慈善学校、时间音乐吧、甘肃电视台 、藏人文化网 、色界摄影工作室等单位和媒体共同发起举办的2009纳摩Love More慈善音乐会(西珠慈善学校募捐义演)于6月在兰州时间音乐吧举行。
纳摩为藏语“仙女”的意思,代表我们的美丽的音乐和无私的布施,纳摩峡谷位于甘南郎木寺,是白龙江的源头,它代表对教育的布施像河流一样泽被着人们。Love More为纳摩的谐音,中文翻译为关爱更多,代表爱心不分地域和民族。举办纳摩慈善音乐会就代表这样一种理念,她提倡教育的平等与民族的平等,她代表希望且深深扎根于藏族文化,她传播爱心且鼓励人们的善行与施予。
音乐会以义演的形式举行,所有参与演员不提供任何演出费用。门票收入全部资助西珠慈善学校以及支付必要的主办筹办费用。现场安排募捐,但不作为募捐的主要形式。音乐会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关注西珠慈善学校。
西珠慈善学校是拉卜楞寺僧人西珠加措建立起的旨在帮助藏区贫困儿童获得平等教育的民间慈善机构。2006年西珠嘉措通过化缘创办起卡家村西珠小学,一所位于甘肃省卓尼县康多乡卡加村的藏族民间小学。目前学校共有7间教室,46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3名孤儿。学校现在没有经济来源,急需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

五大活佛堪布在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旗下藏人文化网开博讲学

2009年6月,慈诚罗珠堪布、尼玛加灿堪布、丹珍扎拉堪布、祈竹仁波切和阿扎仁波切五大活佛堪布在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旗下藏人文化网开博。在加强民族交流了解,传播藏文化,促进和谐等方面,产生了有益和深远的影响。
慈诚罗珠堪布,一九六一年生于四川省炉霍县,自幼即展现悲智之宿性。成年后,毅然放下俗缘羁绊,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二十多年来随侍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座下,潜心佛法,大恩上师赐名曰“慈诚罗珠”。为年轻一辈堪布中之佼佼者,为承续大恩上师之主要法嗣,现任五明佛学院的监院兼羯磨师。平时一直于学院中担任教学重任,培养出为数众多的僧才。近几年来,广行无畏布施,极力宣导杀生的罪业及放生之功德,同时劝导世人戒杀放生。
第七世阿扎仁波切,全名洛桑格利科竹嘉措,一九六六年出生于四川甘孜理塘县高城镇,俗名格绒嘉措。十二岁时,仁波切主动要求学经。十四岁在理塘列吉幸福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名为洛桑雅佩。十六岁时,仁波切从理塘徒步辗转拉萨等地求法,经三月余到达代表藏传佛教最高水平的色拉寺学习,三十一岁考取了佛教最高之拉然巴格西学位,随后在上密院专门深造,并同时为其它僧众授课。
尼玛加灿仁波切的前生是闻名遐尔的大伏藏师阿池德丹尊者(哦萨埵杰林巴)。十二岁在佐钦寺出家,十八岁进入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学习,依随众多高僧学习藏文及佛法,特别是在曲恰仁波切座下,系统学习了大圆满《遍知上师》、《大幻化网》等宁玛派教义、窍诀,并次第观修,以此生起无伪出离心和菩提心。自一九九七年起任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堪布,同时担任五明佛学院主讲十三部大论的导师。
丹珍扎拉堪布,系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堪布。15岁时,堪布对轮回产生了无法堪忍的厌离心,于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出家为僧,法号:土登慈诚桑布。学习了智者必修的《藏文语法三十颂》、《音势论》、《入菩萨行论》、《入中论》、《俱舍论》、《宗见差别关要明灯论》、《佛子行》等显宗论典。于宁玛巴众多上师前系统听受了《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大幻化网开启伏藏之匙》、《无上四心滴》等甚深显密教法。于根本上师虹化成就者昂琼多丹仁波切座前满瓶倾注般获得《龙钦七宝藏》、《心性三休息》、《心性三休息大车轨》、《大圆满十七部根本续》、《赤裸虚空•彻却引导文》、《晴空明月•脱噶引导文》、《解脱道无胜车轨•空行心滴引导》等传承窍诀与上师密意。2003年,受白玛格桑法王的委托,堪布出任了佐钦大圆满闭关中心的导师堪布。
祈竹仁波切是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四川名刹大藏寺之法台及著名藏医师。仁波切自十岁出家以来,先后师承墀江仁波切、铃仁波切、堪萨仁波切等著名高僧,学习显密五部、四续教法,并取得“格西”学位(相当于佛学博士学衔),同时取得政府认可之传统西藏医师资格。自1986年起,仁波切常年在世界范围内弘法赠医,并致力于积极筹办在贫困地区助学、扶贫以及献血等公益事业,以佛教慈悲忘我的精神来利益大众。

著名歌手亚东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共拓合作

2009年8月,著名歌手亚东专程赴兰,就个人影视发展计划和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合作事宜,以及藏族音乐相关项目合作等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才旺瑙乳进行了多天时间的洽谈和交流。
亚东在藏族音乐和演艺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为完成个人的“电影梦”于2008年完成了在北京电影学院为期一年的导演专业进修和培训。2009年初,亚东正式开始个人首部电影的筹划,并就策划、剧本、宣传等方面赴兰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洽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亚东在全力筹备个人首部电影的同时,也将在藏族音乐和演艺方面继续开展项目并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进行合作,他的个人首张藏传佛教音乐专辑已经开始筹备。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拍摄数字电影《拉卜楞人家》央视亮相

2009年8月11日,数字电影《拉卜楞人家》在甘肃夏河拉卜楞镇街心花园正式开机,8月的夏河正值夏季,草原景色美不胜收,演员们激情昂扬,影片《拉卜楞人家》拍摄进程安排有序,各个环节协调配合,拍摄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杀青。
数字电影《拉卜楞人家》由导演徐鸿钧执导,一些全国著名的藏族演员参演。该片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兰州电影制片厂,中共夏河县委、夏河县政府,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等单位联合拍摄。
电影《拉卜楞人家》主拍地主要在拉卜楞寺、桑科草原、达尔宗湖、拉卜楞民居、拉卜楞商业街、王府饭店等地。故事讲述了北京崭露头角的藏族模特央吉措回到了草原小镇拉卜楞,要与青梅竹马的恋人贡布结婚,可当她面对家人,面对贡布时,她的决定又动摇了。改革使这个历史悠久的草原小城充满了生机,牧民群众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城的生活已经不只是甜甜的歌谣,悠扬的牧笛,物质与精神在这里碰撞和交融,人们似乎在重新塑造着自我,可又感到了迷惑和不安。影片通过几名藏族青年的爱情纠葛,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夏河拉卜楞带来的历史变迁,和藏族大院居民们生活中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夏河拉卜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儿女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物质上的进步和精神上的升华,曲折地表现了民族宗教政策和改革开放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变迁的主题。
该片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被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列为200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重点剧目之一和甘肃省委宣传部列为2009年甘肃省精品影视剧之一。
数字电影《拉卜楞人家》在夏河拉卜楞镇的拍摄对进一步宣传和推介夏河拉卜楞,从不同视角展示夏河县在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夏河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展示夏河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有效宣传夏河县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拓展夏河良好的对外形象,进一步打响“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的知名品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经三年的准备,在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栏目组的精心指导和中共甘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拉卜楞人家》数字电影编剧和审批等工作完成。这部数字电影在描述草原儿女追求真挚爱情、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将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甘加八角城等具有鲜明代表意义的夏河符号融入其中,在展现藏民族儿女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同时,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我县丰富悠远的文化传统。这些将为进一步推广夏河拉卜楞的旅游知名度、推介拉卜楞文化、开拓旅游市场、促进文化交流、进一步构建和谐夏河等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才让多杰主持甘肃彩车设计参加国庆受表彰

2009年10月1日的北京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国庆大典的举行充分展现出中国的新面貌。其中,彩车游行典礼十分引人注目。在游行队伍中,甘肃国庆彩车“盛世华章”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陇原大地的别样风采,为祖国大庆献上厚礼。
甘肃国庆彩车是由西北民大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研组创作并设计完成的,而此次设计创作的负责人就是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才让多杰先生。据才让多杰介绍,彩车主题色调里,突出华丽、飘逸、繁花似锦的喜庆气氛,车头写有毛体的“甘肃”二字。为了达到彩车的规格要求,甘肃彩车从设计之初就综合考虑到车辆运输、组装、游行和展示的需要,它通过两级升降,把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从前期设计、制作到最终展演,节俭一直是我省彩车的最大特色。”彩车从敦煌飞天、仙女散花、马踏飞燕、神州遨游、中华圆梦等富有甘肃特色的历史、人文素材中汲取创作元素,主打敦煌飞天文化,组成了乘风破浪的动态主体,采用彩虹、祥云、彩陶等元素对车体进行了装饰。彩车两侧以浮雕的形式刻画了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丝绸之路、刘家峡水电站等,充分展示了陇原大地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彩车尾部漫天花雨则祝福着祖国美好的未来。最有特色的是高悬彩车顶部的三组白色飞天雕塑,最长的达13米,或散花、或吹笛、或舞动,形态优美,极富现代气息,寓意着古代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之后的11月,甘肃彩车设计表彰大会在兰州召开,首都国庆60周年北京市筹备委员会群众游行指挥部授予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西北民大教师才让多杰“作出贡献专家奖”荣誉称号,颁发了“奋进”奖章。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专项基金帮助藏区贫病儿童过冬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办公室2009年11月16日开通贫病儿童救助专项基金申请通道,基金约两万元人民币供藏区贫病儿童或其家庭申请,用于病症的医疗和过冬生活援助。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于2009年下半年累计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捐助资金约10万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促进会考察核实过的援助项目,包括对夏河化旦尖措孤儿院、拉萨一孤儿院等福利机构和藏区孤寡老人近8万元的捐助和过冬物资援助。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立志为藏人的福祉、发展、建设尽己所能、谋福谋利。积极开展有关藏族和藏族地区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藏族地区当代文化的研究;关注和开展藏区的扶贫、教育、卫生、环保、妇幼、文化、畜牧、培训等项目,为促进和发展藏区文化、经济及慈善事业,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在不遗余力的建设发展所属最大文化项目“藏人文化网”的同时,在扶贫、救助等公益慈善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对长期以来关注藏区、援助藏区并支持促进会工作的慈善人士表示感谢,并且代表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呼吁慈善人士给予藏区贫病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副会长出书普及藏传佛教、藏族文化常识

2009年,由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著名藏学家多识教授著述的《藏传佛教常识300题》和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藏人文化网创办人旺秀才丹编著的《藏族文化常识300题》分别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藏传佛教常识300题》是作者多识仁波切在原来《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的基础上做的补充。原书出版后,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还被部分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为教材。补充后的300题,从“佛教基础知识”、“佛理学修相关解答”、“相关密法解答”、“佛教与现代社会”、“消除常见误解”等几个方面,对读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由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网络和资料搜集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是藏族文化常识的ABC、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也是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有读者评价此书:“《藏族文化常识300题》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既能丰富知识储备,还能对日常生活起到提示作用,称得上是一本实用的藏族文化基础知识百科全书。藏族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它浩如烟海、无穷无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对藏族文化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了解。即便是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不过是藏族文化的冰山一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存在着不少的文化盲区。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不少藏族人无法向问讯者解读或回答,这本书恰如其分的解决了一些大家想了解到的藏族文化常识,能够丰富每个人的知识储备。”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唐卡展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于2009年12月14日下午1.30分,正值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三周年前夕,由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多识爱心慈善基金、上海复旦大学博物馆和上海收藏鉴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唐卡展在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唐卡展以“从唐卡走向藏文化的艺术殿堂”为主题,唐卡艺术的哲学象征为主线,聘请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藏人文化网副总编曲世宇(喜饶嘉措)先生为唐卡讲解员,将唐卡艺术及藏文化的优秀部分带到内地高校。对汉藏民族间的了解及交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增进作用。
开幕式由上海复旦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顺龙教授住持。出席本次唐卡展开幕式的主要嘉宾有:青海唐卡画师兰卡加等四位画师,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驻沪办主任李耀先先生,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一华先生,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会长卢惠民先生,韩国珍画廊、珍艺术中心会长柳宅焕先生,美国加州弗吉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拓展部首席代表顾黎辉先生,藏人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马文贤先生,藏人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藏人文化网副总编曲世宇先生等。
此次参展的唐卡作品的代表艺术家有中国国家一级艺术大师夏吾才让、斗尕大师、兰卡加、扎西尖措、尖参等艺术大师。
本次唐卡展为期四天,来自社会各界的观展人士络绎不绝,有上海复旦大学EMBA硕士生,复旦大学禅学社社员,以及艺术、房地产、金融等各界代表。他们都为唐卡绝伦的艺术价值及深邃的哲学象征所震憾和倾倒。于12月17日圆满结束展览后,纷纷要求延长展览时间。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交流,是促进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也是本次唐卡展圆满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近5万善款援助藏区孤儿学校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2009年底接受到来自新加坡慧姿女士的一笔个人捐款,在通过调查了解后得知以下两组织急需资金援助:
夏河县麻当乡化旦尖错孤儿学校是一所面向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孤残、贫困儿童而成立的“吃、穿、住、学、医疗”等免费全托制福利学校,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解决办学经费。现有入学学生64名,专职教师5名,四个教学班,学校以甘肃、青海等五省区九年义务制教育课本(藏)为主,开设了藏语、汉语、英语、数学、藏族舞蹈等课程。孤儿学校的成立开学,对于有效解决孤儿生活难、教育难等问题,确保孤儿健康成长,促进和谐稳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建校不久,化旦尖措孤儿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种种困难,包括校舍存在损毁、危房等问题,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简陋,师生无基本医疗保障,看病难等问题。
青海西宁贡奔香巴林孤残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民间公益慈善学校。专门培养藏区孤残孩子学习一技之长,集唐卡、刺绣、石雕、木刻为一体的非盈利慈善学校。学校创办人是藏文研究专家三智才让先生,他长期帮助孤残孩子学习技艺并无偿收养他们。三智才让在创办学校之际投入了自己的180万元积蓄,当年经商所赚的积蓄如今已所剩无几,他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又加重了三智才让肩上的重担。2008年学校又从塔尔寺搬迁到了西宁南川西路。三智才让又租了三层的民房作为教室和宿舍。新搬迁的校址条件十分简陋,昏暗的校舍没有光线,没有暖气。学校搬迁后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困难,学校需要招聘老师,但是招聘的西宁本地的老师都走了,因为工资低不愿意干!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使得三智老师面临更多的困难,东跑西跑筹集善款来支撑学校。
在对以上两家组织经过了解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将接受到的5万元捐款分配后进行了援助,用于两所学校面临的资金问题,并部分改善了学生过冬时节的取暖和饮食问题。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执行视频直播藏文化、藏语讲座项目

有人说,21世纪是藏学的世纪,藏文化正以她发展爱心、培育智慧、关注心灵、创造和谐、重视环保、以人为本等独特魅力,被国内外的学者及大众等普遍关注。很多国内外的藏学爱好者,纷纷进入藏区,学习藏语及藏文化。为了能更好的弘扬藏文化,满足藏文化爱好者的良好愿望,为了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此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从2009年起筹备通过藏人文化网开辟视频直播藏语、藏文化教学栏目,聘请资深藏语教师和藏文化学者,以网络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藏语和藏文化的系列教学讲座的项目。
目前,网络视频直播服务器及其托管、摄像机、网络光纤、专业录音设备、背景墙装裱、灯具购买以及前期运营等准备工作已陆续完毕,预计2010年3月底将正式启动该项目。该项目的前期运营费用来自于广州居士张彤丽女士的资助,视频直播项目启动后,她还将继续以资金援助的方式支持藏文化的传播和藏语的在线学习。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实施开辟视频直播藏文化、藏语教学的前期,全部采用免费授课。讲座内容:藏文化教学以五明文化为主。藏语教学在视频直播开通初期,以安多语教学为主。先从字母学习开始,设立初级班。随后逐步升级,设立中、高级班,逐步递进。等条件成熟后,即开设拉萨语教学。


联系方式:
地址:(730030)兰州市城关区力行新村5号801室
电话:(0931)8126389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才旺瑙乳入选“兰州城市推手”

2009年1月,在《天地都市报•城市周刊》举行的命名为“兰州城市推手”兰州有文化和社会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中,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及《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著名雕塑家何鄂、国家一级演员苏廷石、张保和等在兰和兰州籍文化、艺术、传媒、体育、商界等社会各界著名人士共20人入选。才旺瑙乳是惟一入选的藏族。
《城市周刊》在其入选理由中写道:“才旺瑙乳、旺秀才丹兄弟主持和创办的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如今影响深远,受到海内外知识阶层的广泛关注。旗下最大项目藏人文化网在信息传播、文化沟通诸方面手法别致,眼光独到。这得益于两位创办者的媒体生涯和文化身份,真可谓,汉藏文化成一体,难得兄弟两诗人。

研究者撰文赞誉藏人文化网等民族网站对新文学的贡献

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一期中,发表了马季先生撰写的《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专文介绍了中国民族文学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电子版、藏人文化网及其他一些民族文化、文学类网站,肯定了这些网站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学发展的贡献。
马季在这篇署名文章中写到:“在全球化席卷中国之际,为了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作家队伍急需输入新鲜血液,而在传统作家队伍中,40岁以下的所谓晚生代、新生代民族作家人才奇缺。网络出现之后,各地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整体上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为造就文学新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反而成为这次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网线缩短了他们与文化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改变了民族创作的生存空间,巨大而无形的网络因此成为新生一代民族作家成长的崭新摇篮。”“更重要的是,大量研究少数民族创作的理论批评文章纷纷进入网络,对民族文学创作现状、创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等进行批评和总结,为民族创作的整体考察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这些理论批评文章多数首发于传统媒体,但由于网络的转贴,迅速扩大了影响,引起了关注。”
其中写到:“藏人文化网是民族地区比较活跃的网站之一,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藏族作家、诗人”,“这一动向引起了文坛关注,《诗选刊》从藏人文化网博客浩瀚的诗歌中选出11位藏族青年诗人的作品,刊出了藏族青年诗人汉语诗歌专辑。”作者在该文中重点介绍了藏人文化网,以及活跃在藏人文化网上的十多位藏族诗人、作家。“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通过建立民族网站(论坛)来传播民族文化,在网站(论坛)建设方面,官方与民间互动、互补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郁丹获论文大奖并捐助奖金

2009年4月,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美国宗教学协会会员、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驻中国语言学与民族学项目主任兼美方教授郁丹(Dan Smyer Yu)的论文《Tending the Soul of Nation with Fiction: Li Qichao's Applied Buddhism》获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莲花奖。
郁丹副会长将他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的讲座酬金以及他获得的世界佛教论坛莲花奖奖金,一并捐赠给了藏人文化发展基金会,为藏族地区的扶贫、教育、卫生、环保、妇幼、文化、畜牧、培训等出点绵薄之力。

藏人文化促进会工作人员六•一慰问化旦尖措孤儿学校

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华锐•索南应夏河县麻当化旦尖措孤儿学校校长化旦尖措的邀请,赴夏河县麻当和化旦尖措孤儿学校的学生一起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并带去了文具、食品等慰问品。
夏河县麻当化旦尖措孤儿学校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麻当乡。学校创办人、扎扎寺僧人化旦尖措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僧人,出家二十多年来一直热心社会公益、教育和慈善事业,多次自筹资金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扶贫济困、助学、就医,让孤残辍学儿童重返校园、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为了让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孤儿不再流浪,让遗弃的孩子有所依靠,为了贫困辍学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2007年8月3日化旦尖措发心成立了这所专门为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的福利特殊学校。2008年11月10日,相关部门正式颁发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学校目前有学生64名,其中孤儿10名,遗弃生10名,残疾生1名,单亲贫困生33名,设立了4个教学班,教学以甘肃、青海等五省区九年义务教学课本(藏)为主,开设藏语、汉语、英语、数学、藏舞等课程,即将筹备并开设唐卡制作、汽车维修、藏医药、电脑等实用技术课程。
由于建校不久,化旦尖措孤儿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种种困难,包括校舍存在损毁、危房等问题,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简陋,师生无基本医疗保障,看病难等问题。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工作人员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并实地察看后,为校长化旦尖措提出了一些改善目前状况的方法,包括制作相关资料、开办学校网站等,以畅通的信息渠道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并帮助孤儿学校。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承办甘肃首届大型唐卡展

由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德拉唐卡工作室主办,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甘肃冈底斯文化影视有限公司承办的甘肃首届大型唐卡展将于2009年6月13至15日在兰州举行。
此次大型唐卡展将展出德拉才旦等12位青年唐卡画师的精品100余幅,来宾通过观赏唐卡,既可以欣赏到这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也能加深对藏文化的了解。
此次唐卡展的目的是宣传和推广唐卡艺术,为广大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纪人及唐卡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唐卡艺术不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居室空间。把唐卡艺术事业推向更好的明天。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启动新歌大赛

由甘南州旅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甘南州旅游局承办,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藏人文化网协办的“美丽甘南”歌曲征集及新歌大赛2009年6月1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启动。甘南州领导、甘南州旅游局、藏人文化网及全国各媒体记者、嘉宾近百人参加了歌会的新闻发布会。
“美丽甘南”歌曲征集及新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甘南州旅游局局长曹世清介绍说:“甘南将借助此次歌会,提升媒体的关注点,通过媒体把甘南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展示给大家,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沟通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谐相处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期望通过歌会选拔出一批会产生广大影响的音乐作品,以此开拓旅游市场,提升对外形象,搭建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的平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美丽甘南”歌曲征集及新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详细介绍了此次歌会从策划到宣传等具体执行环节的各项工作,他说:“甘南是甘肃乃至整个藏区有着独特资源和魅力的地区,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藏人文化网作为甘南旅游局此次歌会的策划和协办者,将不遗余力用自己多年传播和弘扬藏文化所形成的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媒体经验,协助甘南州旅游局将此次歌会举办成为一届有影响、有成果的赛事活动。经过周密策划,这次以歌会为主的甘南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方式。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举办西珠慈善学校募捐义演

由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西珠慈善学校、时间音乐吧、甘肃电视台 、藏人文化网 、色界摄影工作室等单位和媒体共同发起举办的2009纳摩Love More慈善音乐会(西珠慈善学校募捐义演)于6月在兰州时间音乐吧举行。
纳摩为藏语“仙女”的意思,代表我们的美丽的音乐和无私的布施,纳摩峡谷位于甘南郎木寺,是白龙江的源头,它代表对教育的布施像河流一样泽被着人们。Love More为纳摩的谐音,中文翻译为关爱更多,代表爱心不分地域和民族。举办纳摩慈善音乐会就代表这样一种理念,她提倡教育的平等与民族的平等,她代表希望且深深扎根于藏族文化,她传播爱心且鼓励人们的善行与施予。
音乐会以义演的形式举行,所有参与演员不提供任何演出费用。门票收入全部资助西珠慈善学校以及支付必要的主办筹办费用。现场安排募捐,但不作为募捐的主要形式。音乐会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关注西珠慈善学校。
西珠慈善学校是拉卜楞寺僧人西珠加措建立起的旨在帮助藏区贫困儿童获得平等教育的民间慈善机构。2006年西珠嘉措通过化缘创办起卡家村西珠小学,一所位于甘肃省卓尼县康多乡卡加村的藏族民间小学。目前学校共有7间教室,46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3名孤儿。学校现在没有经济来源,急需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副会长出书普及藏传佛教、藏族文化常识

2009年,由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著名藏学家多识教授著述的《藏传佛教常识300题》和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藏人文化网创办人旺秀才丹编著的《藏族文化常识300题》分别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藏传佛教常识300题》是作者多识仁波切在原来《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的基础上做的补充。原书出版后,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还被部分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为教材。补充后的300题,从“佛教基础知识”、“佛理学修相关解答”、“相关密法解答”、“佛教与现代社会”、“消除常见误解”等几个方面,对读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由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网络和资料搜集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是藏族文化常识的ABC、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也是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有读者评价此书:“《藏族文化常识300题》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既能丰富知识储备,还能对日常生活起到提示作用,称得上是一本实用的藏族文化基础知识百科全书。藏族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它浩如烟海、无穷无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对藏族文化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了解。即便是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不过是藏族文化的冰山一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存在着不少的文化盲区。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不少藏族人无法向问讯者解读或回答,这本书恰如其分的解决了一些大家想了解到的藏族文化常识,能够丰富每个人的知识储备。”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唐卡展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于2009年12月14日下午1.30分,正值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三周年前夕,由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多识爱心慈善基金、上海复旦大学博物馆和上海收藏鉴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唐卡展在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唐卡展以“从唐卡走向藏文化的艺术殿堂”为主题,唐卡艺术的哲学象征为主线,聘请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藏人文化网副总编曲世宇(喜饶嘉措)先生为唐卡讲解员,将唐卡艺术及藏文化的优秀部分带到内地高校。对汉藏民族间的了解及交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增进作用。
开幕式由上海复旦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顺龙教授住持。出席本次唐卡展开幕式的主要嘉宾有:青海唐卡画师兰卡加等四位画师,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驻沪办主任李耀先先生,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一华先生,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会长卢惠民先生,韩国珍画廊、珍艺术中心会长柳宅焕先生,美国加州弗吉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拓展部首席代表顾黎辉先生,藏人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马文贤先生,藏人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藏人文化网副总编曲世宇先生等。
此次参展的唐卡作品的代表艺术家有中国国家一级艺术大师夏吾才让、斗尕大师、兰卡加、扎西尖措、尖参等艺术大师。
本次唐卡展为期四天,来自社会各界的观展人士络绎不绝,有上海复旦大学EMBA硕士生,复旦大学禅学社社员,以及艺术、房地产、金融等各界代表。他们都为唐卡绝伦的艺术价值及深邃的哲学象征所震憾和倾倒。于12月17日圆满结束展览后,纷纷要求延长展览时间。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交流,是促进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也是本次唐卡展圆满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近5万善款援助藏区孤儿学校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2009年底接受到来自新加坡慧姿女士的一笔个人捐款,在通过调查了解后得知以下两组织急需资金援助:
夏河县麻当乡化旦尖错孤儿学校是一所面向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孤残、贫困儿童而成立的“吃、穿、住、学、医疗”等免费全托制福利学校,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解决办学经费。现有入学学生64名,专职教师5名,四个教学班,学校以甘肃、青海等五省区九年义务制教育课本(藏)为主,开设了藏语、汉语、英语、数学、藏族舞蹈等课程。孤儿学校的成立开学,对于有效解决孤儿生活难、教育难等问题,确保孤儿健康成长,促进和谐稳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建校不久,化旦尖措孤儿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种种困难,包括校舍存在损毁、危房等问题,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简陋,师生无基本医疗保障,看病难等问题。
青海西宁贡奔香巴林孤残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民间公益慈善学校。专门培养藏区孤残孩子学习一技之长,集唐卡、刺绣、石雕、木刻为一体的非盈利慈善学校。学校创办人是藏文研究专家三智才让先生,他长期帮助孤残孩子学习技艺并无偿收养他们。三智才让在创办学校之际投入了自己的180万元积蓄,当年经商所赚的积蓄如今已所剩无几,他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又加重了三智才让肩上的重担。2008年学校又从塔尔寺搬迁到了西宁南川西路。三智才让又租了三层的民房作为教室和宿舍。新搬迁的校址条件十分简陋,昏暗的校舍没有光线,没有暖气。学校搬迁后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困难,学校需要招聘老师,但是招聘的西宁本地的老师都走了,因为工资低不愿意干!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使得三智老师面临更多的困难,东跑西跑筹集善款来支撑学校。
在对以上两家组织经过了解后,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将接受到的5万元捐款分配后进行了援助,用于两所学校面临的资金问题,并部分改善了学生过冬时节的取暖和饮食问题。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执行视频直播藏文化、藏语讲座项目

有人说,21世纪是藏学的世纪,藏文化正以她发展爱心、培育智慧、关注心灵、创造和谐、重视环保、以人为本等独特魅力,被国内外的学者及大众等普遍关注。很多国内外的藏学爱好者,纷纷进入藏区,学习藏语及藏文化。为了能更好的弘扬藏文化,满足藏文化爱好者的良好愿望,为了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此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从2009年起筹备通过藏人文化网开辟视频直播藏语、藏文化教学栏目,聘请资深藏语教师和藏文化学者,以网络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藏语和藏文化的系列教学讲座的项目。
目前,网络视频直播服务器及其托管、摄像机、网络光纤、专业录音设备、背景墙装裱、灯具购买以及前期运营等准备工作已陆续完毕,预计2010年3月底将正式启动该项目。该项目的前期运营费用来自于广州居士张彤丽女士的资助,视频直播项目启动后,她还将继续以资金援助的方式支持藏文化的传播和藏语的在线学习。
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实施开辟视频直播藏文化、藏语教学的前期,全部采用免费授课。讲座内容:藏文化教学以五明文化为主。藏语教学在视频直播开通初期,以安多语教学为主。先从字母学习开始,设立初级班。随后逐步升级,设立中、高级班,逐步递进。等条件成熟后,即开设拉萨语教学。


联系方式:
地址:(730030)兰州市城关区力行新村5号801室
电话:(0931)812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