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一个天真烂漫、热爱自由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天性衍生出不可胜数的民间艺术瑰宝,而弦子,正是其中尤为灿烂夺目的一颗。
       在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德钦,弦子的地位和风行程度是独一无二的。在德钦大大小小的乡村市镇,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庆嫁娶,只要是人们欢乐相聚的地方,都少不了弦子歌舞。弦子舞没有固定的舞场,人们可以聚集在广场、林中空地、晒场或任何可以容身的场所呈圆圈起舞,常常是男唱女应,女唱男和,面对面而舞。人数也不加限制,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它的形式是如此自由,不拘一格,因此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在舞场上大显身手。

       弦子到底何时在圣地卡瓦格博生根发芽已不可考,我们知道的是,发展到今天,在日常生活和心灵归属的各个维度上,弦子文化已经是德钦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因为德钦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集、地质历史记录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以,这里的文化传统才越发强韧而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藏族人民以其独特的传统方式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平衡,创造和沿袭着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自觉能力。德钦弦子,就是这种能力的绝佳体现。又因为德钦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所以德钦弦子其实已经不光是藏族人的,而是民族融合大潮中,藏族文化与其它少数民族文化互相碰撞、互相激发形成的产物。

       解放前,弦子舞被统治阶级斥为伤风败俗的“叶花子”货色,不准在正式场合演唱,甚至明令禁止。然而扎根在劳动人民的肥沃土壤里的弦子舞,不但流传了下来,而且越来越丰富、完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弦子”其实是汉语里的叫法,藏语中叫做“仪”,意思是“载歌载舞的游戏”。我们称之为“弦子”的这种伴奏乐器,就是藏族的胡琴,在藏语中叫做“兵永”, 构造和普通二胡近似,只是琴筒较大,琴杠较短,琴弦和弓弦都用马尾制成,因马尾易断,故现在琴弦逐渐改用丝线代替。琴筒、琴杆、琴轴、琴码均为木制,琴筒挖空后一面蒙羊皮、牛皮或猪皮,琴弓用竹片弯成弧形系上马尾,与二胡相比显得短小。竹弓夹在两琴弦之间拉奏,音色深厚、饱满而又柔软,让人听后不禁要兴歌起舞。

       弦子舞是唱词、曲调、舞姿三者的完美结合。音乐曲调大都高亢明亮,粗犷豪放;旋律流畅悠扬;节奏鲜明活泼;舞姿优美,刚柔并济。音乐和舞蹈开始时速度徐缓,随着内容的发展,情意逐步加深,最后用急速演唱和急速旋转的舞蹈形成高潮。


       弦子的舞蹈动作与锅庄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韵律和风格上却完全不同——锅庄沉缓凝重,弦子则活泼抒情。由于人们的大胆革新,弦子舞在体态上以新颖的昂首挺身代替了锅庄的弓腰屈背,于是很快在群众中流传起来。

       弦子舞的舞蹈动作以膝关节的自然颤扭,双腿的摆动及相随的手臂动作为主。因为它是近代的产物,发源地又与祖国内地接壤,因此宗教对它的约束较少,舞姿就比较开放。基本的动作有点摆步、双扭步、垫步跳、双绕手、单扭步、左右悠腿、前进点步、前踏后撤步等。“颤”、“开”、“摆”、“扭”四字大约可以概括弦子舞的特点。

       女子的舞彩袖是弦子舞不容忽视的一个亮点。飞扬的彩袖总能造就一种欢乐飞腾、优美舒展的氛围,正如弦子歌词中常言的:“姑娘的长袖飘起来,小伙子的心儿也飞起来。”藏族人民每逢喜庆佳节,妇女皆着长袖上衣;进入舞场,则舞动长袖,翩翩起舞。传说,藏族彩袖起源于文成公主进藏的年代,是文成公主将内地的服饰传播到藏区各地,故在民间舞蹈中挥舞长袖的动作一直保留下来。

       弦子舞以圆圈为基础进行队形的发展变化。由于人们宗教信仰上的习惯,比如宗教生活中的“转经”——行途中遇到宗教建筑物,如寺庙、佛塔、嘛尼堆、经幡等时,均需从左边绕道而行,故在舞蹈中形成了自左向右环形的普遍规律。

       弦子舞还流传着一些模拟动物和反映生产生活的舞,如《孔雀吃水》,藏语叫“玛呀其通”,多为女子所舞,带有表演性质。《兔舞》、《牧羊姑娘》等也是类似的。

       德钦弦子的词和曲都相当丰富,拒不完全统计,光是曲调就有三百余首之多。据了解,它们并非专人所作,均系人们将心灵要表白的话用诗文唱出,并相互配合乘兴创作,日积月累,岁岁增加。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的不同,德钦弦子的词曲和舞蹈都包含独特的文化基因,从而有别于四川的巴塘弦子和西藏的芒康弦子,形成了自己本地区的风格特点。


       弦子对歌中,歌调常用的结构是六言四句,也有七言八言等。歌词创作用赋、比、兴等方式,比喻生动,抒情自然,叙事朴素大方。即使单把歌词拿出来,从文学性上看也颇堪玩味。通篇往往有大量的对偶、排比等叠句手法,其文字规整、凝炼,语音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大多数弦子歌词有一句或数句衬词,本来都有明确的含义,但成为衬词后,只起到起兴的作用。


      弦子舞的填词虽然较为随意,可以即兴赋词,然而也要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律。一个完整的弦子舞会也要依循一个固定的程序。舞会刚开始时,一般都要唱有关相会的歌词,然后,主客双方会各自领唱迎接辞和到来辞,并用许多曲调互相问安、赞美,而当舞会行将结束时,则要填分别的歌词,听到对方唱分别的歌,本方要唱挽留的弦子,舞会结束前最后一曲,一定要唱寓意吉祥的弦子,


      弦子歌词的取材更是浩浩汤汤,无所不包。有忆念父母深恩的,有歌颂友谊的,有刻画爱情中的微妙感受的。还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情感流露,不一样的对美的认识,有表达对神山的崇敬之情的,有的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察。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德钦弦子不止是一种声音和身姿的艺术,它还是德钦人民传统的道德观、审美意识、价值判断的综合展现,是德钦地区整个民族区域文化的载体。保护和光大德钦弦子,是传承德钦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