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梅里雪山

普达措

  沿崎岖山路骑马或步行,进入云南香格里拉大山深处。阳光透过千年古树,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探寻到山脚下的藏民央宗家,进得屋里,央宗年迈的母亲热情地招呼大家。喝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吃一碗口味独特的青稞粉、品一块牦牛干巴,疲惫顿消,这就是香格里拉带给你的那份恬静。

  这个“吉祥如意的地方”就是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香格里拉,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作为中国大香格里拉腹地,巴拉格宗、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等独特的资源优势与神秘的民俗文化早已让迪庆闻名遐迩,各类驴友、摄影家、朝圣者络绎不绝。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如何相得益彰?如何让众人识得这片圣境而又可以保护好当地自然环境?迪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孙红军说,一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利用,加强保护力度和措施。二是加大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当地民众对香格里拉保护意识和荣誉感、危机感,自觉维护香格里拉的环境。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大环境保护和民族文化保护内容。

  普达措——人神共居之地

  世代安居于此的藏族姑娘央宗,在普达措公园成立之初就来此工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不仅因为这个工作养活了她一家人,还因为这里是藏族心中的圣地。她说:这里的植被保护得如此完好,一切都要归功于香格里拉藏民族传统的文化理念和关爱大自然的自觉行为。人类文化的产生使得人们感悟到人类自身的渺小,从而形成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和原始宗教笨教。按照笨教义,当地百姓认为万物都有灵性,不可轻易破坏。

  普达措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藏语意为神助乘舟到达湖的彼岸。走进普达措,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都保留着最原始的样貌,可以说它就是一处无任何污染的世界。作为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普达措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构成,碧塔海、属都湖与藏族文化自然村形成了这片人神共居的神秘之处。沿属都湖岸边静静漫步,你会偶遇好奇的小松鼠,它们一点不怕,只要有吃食,甚至还会爬到你手边。沿岸那苍翠的密林中,随处可与千年古树相遇,有些古树自然地死去,旁边又冒出新芽。央宗说,如果说碧塔海、属都湖是我们的高原明珠,那么杜鹃、箭竹、苔藓、忍冬、云杉等丰富的植物群落就是普达措的衣服;猕猴、猞猁、云豹、金猫、黑麂等珍稀动物就是它的眼睛。

  到了碧塔海,央宗突然兴奋起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碧塔海里有种鱼叫‘碧塔重唇鱼’,专家说它可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生物。那些鱼自由自在地在碧塔海里生活,没人捕捞,自生自灭。这种鱼一般深藏在湖底,很少靠岸,所以,藏族人民把它奉为神鱼”。央宗的话瞬时感染了大家,期待于这次行程里能看到神鱼;此时,我们的高原反应似乎也不那么强烈了。湖水清澈见底,虽终究没有看到碧塔重唇鱼,但是可以自由地呼吸着这片原始生态里的空气也真是足矣。

  巴拉格宗——从原始村落走来

  “雄鹰留恋,展翅蓝天。河谷幽涧,古道绵延。山水云间,一个世外桃源”,这首悠扬的藏语歌,引起人们的好奇,当下的世外桃源,在何处?或许就在巴拉格宗。曾经,这片176平方公里的土地,遗世独立,雪山、峡谷、冰川、河流、高原湖泊、原始森林的美景,藏在深处不为人知。大山里的人们走不出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

  “巴拉”藏意为从巴塘而来,“格宗”藏意为白色的城堡,这座金字塔般挺拔的山峰就是巴拉格宗雪山,海拔为5545米,是香格里拉第一高峰。巴拉格宗在穿越千年的时光里,始终只有一个村庄——巴拉村,它坐落在香格里拉大峡谷中部的格宗雪山下海拔3000米的山腰,沿岗曲河谷垂直而上700米左右的地方。

  走进巴拉村,斯那老人讲述说,他世代居住于这个村子。过去,村子通往外界只有一条人马道,大约半米宽,记得是1979年七林旺丹组织大家一起修的,大约30公里。当年,从村里去一趟香格里拉县城需要走四天多,去东旺乡政府也得需要三天的时间。他的老伙伴扎史七林急性胃病发作,大家伙背他出村子,一路小跑,几个人换着背,可是还没有走一半的路,他就去世了,大家只得把他又背了回来。像扎史老人这种得了急症走不出山去世的人还有好多,尤其危险的是女人生孩子,缺医少药,很多时候都是大人孩子都没有保住。

  历经千年风霜,外面的世界已经千变万化了,然而巴拉村却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始终与世隔绝。没有电力供应与现代通信,甚至没有一寸公路,村里稍有条件的人家都搬走了。直到2002年,一位叫斯那定珠的当地人回到故乡,开山凿路,巴拉格宗才得以显露于众人。

  村里人说起斯那定珠都忍不住竖大拇指,“这个康巴汉子,一个字‘行’。”

  斯那9岁时才被父亲带出大山,走了四天,骑马加步行。外面的世界打开了他的眼界,也给他创造崭新人生的机遇,活的不再像祖辈那样。但是巴拉村始终在他心底深处。1999年,斯那再次回到故乡,已经略有些积蓄的他决定修建通村公路、创建巴拉格宗公园,以开发旅游来带动家乡人民发展致富。为了这个梦,他当年见谁都会说:“我的家乡虽然落后,但它是世人向往的神圣净土,旅游资源丰富,我要修条路、建个公园,揭开巴拉格宗神秘的面纱,带领巴拉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当我们对村民说,斯那就是当代愚公啊。村民们没有听懂,却只是一味地竖着大拇指。10余年来,斯那在悬崖绝壁下为家乡修了一条宽为6.5米、长35公里的柏油路。有了路,没有电,村民生活依旧不便。2007年,他又筹资700余万元,从上桥头架设全长34.8公里10千伏输变电线路至巴拉村,解决了景区及周边4个村落共50多户人家的用电问题。2009年,斯那定珠再筹资128万元,在岗曲河上建了一座大桥,从此,巴拉村民到香格里拉县城由原来的4天缩短为1.5小时。巴格拉宗揭开神秘面纱,探秘者络绎不绝,当地百姓有了更多就业及赚钱的机会,大家的腰包着实鼓起来。

  梅里雪山——一场朝圣之旅

  载我们从香格里拉到德钦的司机,是位纳西族同胞,一路上不停地透露出他对梅里雪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向梅里雪山最高峰发起冲击,却遭遇雪崩,全体队员(共17人,其中中方6人,日方11人)骤然遇难,震惊世界。海拨6740米的梅里雪山,为云南省第一高峰,是一座从未被人类征服过的处女峰。位于西藏与云南的交界处的它,有着无比壮观的雪山群和世界稀有的海洋性冰川,还有着让藏民们每年都要来朝拜的神秘高山寺宇!

  正如央视主播徐莉在梅里雪山转山之后所写的《垭口》所言:“我去梅里雪山转山了,不为洗清罪孽,只为实在的劳其筋骨,和设想中的苦其心智,在生命中多留下一些关于活过的模糊记忆。”今年是藏历羊年,正是梅里雪山——卡瓦格博的本命年,藏族人认为每一座雪山都有自己的属相,而梅里雪山属羊,2015年正是神山的本命年。在藏人的信仰里,神山的本命年转山,能够得到更多的福祉,绕山功德增加百倍。

  路上,我们就有了高原反应,下车狂吐。却意外收获了月光下的梅里真容,它静静地屹立在月光下,静谧、自然,近在咫尺却又远于天涯。据说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山峰是地球上汪洋消退、陆地升起之时出露的第一座山峰。

  夜宿德钦飞来寺,一夜辗转,头疼如裂。心里特别担忧,明日估计与梅里转山无缘了。迷迷糊糊中,似乎被清脆的鸟鸣唤醒,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想是否错过了日出。打开窗帘,梅里卡瓦格博主峰映入眼帘,静月当空。静默中等待那曾多次看到的金光映照下的雪峰。果然,第一缕阳光洒下,雪峰竟变得柔美起来,从峰顶到半山处,金光闪烁,朝阳下的雪山似乎就要迎风起舞。

  从飞来寺到雨崩村,车行至西当就只能骑马前行了。西当至那宗拉垭口12公里的路几乎都在上坡,骑在马背上,紧张之余还是忍不住拍照,密林深处植被丰富,似乎是上帝的颜料泼洒人间,红黄绿紫迷眼!一米来宽的人马通道上经常会遇见转山的藏民,“扎西德勒”,美好的祝愿,让心底变得纯净。那宗拉垭口到雨崩下村的5公里路程,我们选择了步行。几经周折、历经险阻,终于,我们到达了雨崩神瀑。骄阳下,神瀑自陡峭的山顶落下,彩虹散落,大家沉浸在各自内心的涤荡中。

  回程中,一路步行,三十多公里的路,有峭壁、有平坦,恰如这丰富的人生。在这条沿着山腰前行的半米宽土路上,一侧便是急湍的河流,一路绿色蜿蜒,望不到尽头。

  目的地,似乎怎么也走不到了,虽然走到脚也肿了,可是心底却如明镜般!景、静、净、境,直达空旷,这就是梅里朝圣之旅最大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