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美国原子弹之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罗伯特·奥本海默,在描述海森堡(海森伯格)的不确定原理时所做的与佛教对比:
“譬如,如果我们问:‘电子的位置是否保持原状?’我们必须回答:‘不!’如果我们又问:‘那电子的位置是否随时间而变?’我们必须回答,‘不!’如果我们再问:‘电子是否静止?’ 我们必须回答,‘不!’如果我们还问:‘它是否在运动?’我们必须回答:‘不!’当被问及在命终后,人的自我情形时,佛陀早已做出了类似的回答。这种回答,对于开始于十七十八世纪的科学传统来说,是不熟悉的。”
2、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PhD),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一个平行于有关于诸如这样常规理想化受限有限的适用性的原子理论问题,我们必须转到科学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学,或甚至认识论的那种问题,而那些问题是当试图协调我们在现实存在的人生大戏剧中作为旁观者和演员的位置时,像佛和老子那样的思想家早已经面对过的问题。”
尼尔斯·玻尔:“真理有两种:一种真理是没有重要意义的,其反驳方所展示的,显然也是荒谬的;另一种是深奥的真理,其反驳方就需要通过同样也是深奥真理的事实来辨明。”
3、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士在构建知觉时,经常借用佛教的宇宙观,如他的术语“意识流”,是巴利语vinnana-sota的英语直译,世界的各种语言在描述佛法时,“意识流”被译为各种各样的名字,但在英语中被普遍了知为“心识流”。他在《宗教经验之多样性》一书中提升了禅定对现代心理学的功能价值。威廉·詹姆士声称:“这是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将要学习25年的心理学。”
4、爱因斯坦关于宇宙宗教观念的观点:
“即使在社会发展的较早时期也能发现宇宙宗教观念的端倪,例如,在大卫的诗章和先知书中。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中的宇宙元素更为强烈,就像叔本华的华丽散文所展示给我们的一样。”
以下观点均摘录自爱因斯坦的著作《我的世界观》:“我认为宇宙宗教的激情,构成了对于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卓越的激励。”
“用最广泛意义的话来说,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寻求宗教思想和信仰的感情与需要呢?稍加思索足以告诉我们,是最具变化的情感主导了宗教思想和经验的产生。”
在爱因斯坦看来,宗教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和“宇宙宗教”。
爱因斯坦认为,原始宗教:人们由于种种恐惧才开始寻求宗教的庇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集体中寻求道德和社会的价值,并因此开始寻求道德宗教或社会宗教。在这个层次或阶段,宗教中的神是被人格化的,这也是科学与宗教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因素。之后,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高的宗教形式,即宇宙宗教。他描述到:
“一个人若认识到,器情世界中所展示出的人类欲望,目标和不可思议的秩序,都是微不足道时,他会将个人的痛苦生活视为一种牢狱,并希望将万物作为单一的有意义的整体来体验。”(宇宙宗教cosmic religion)
5、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哲学家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Bertrand Russell ) 描述佛教作为一个冥想和科学的哲学:
“佛教是冥想的和科学的哲学。它主张科学的方法,并追求一种叫做理证的最终结局。从中可以得出对于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如:什么是意识和物?两者之中哪个更为重要?宇宙是在朝着一个目标运动吗?什么是人的位置?有没有一个高尚的生命?因为科学仪器的局限性,注定了科学不能成为先导。佛教所要征服的是心。
罗素认为佛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宗教,因为“佛教几乎不具有迫害因素。”
6、英国数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弗烈·诺夫·怀海德(Alred North Whitehead):
与罗素(Russell)共同撰写《数学基本原理》,是一个被专家普遍认为在相关数理逻辑和哲学主题内,最重要最具学术价值的著作。他宣称:
“佛教是历史上应用形而上学方面,涉及范围最为广大的例子。”
“未来的历史课程,应该以这一时代解决科学与宗教之间矛盾关系的问题为中心。以宗教标志为基础并因此,人们得出生活的意义,而有效的科学知识可以塑造和控制我们的生活。”
7、物理学家薛定谔
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创立了量子力学中著名的波动方程,即薛定谔方程。下面这一段话说明,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实验对粒子的实在性、恒常性观念造成了冲击。
薛定谔曾针对这种唯物的原子及原子组成成分的观点,警告我们:“最好不要把一个粒子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而应看成是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
8、物理学家劳伦特·诺塔尔
劳伦特·诺塔尔(Laurent Nottale,1952~今,法国)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位科研主任(a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CNRS),多次获得法国的各类科研或论文奖。他创立了标度相对论(Scale Relativity),旨在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统一起来。(维基百科)
劳伦特·诺塔尔曾说:“有些哲学家走得更远,他们得出结论说,无论物质还是意识,任何事物都不是固有存在的。如果我们追溯这一思路的历史,似乎最初出现在东方思想中,是由乔达摩·悉达多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
这个概念并非虚无主义,它不否认现实或者存在,但它却是对存在本质的最甚深的见解。如果事物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存在,但依然存在,那么它们的本质,就必须要在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关系中寻找。
只有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的,而不是这些事物本身。事物就是关系........未来的物理学能否成功地建立一个目前还仅仅是纯粹哲学设想的方程式呢?”
9、英国诗人T.S .艾略特
佛教对于艾略特的吸引不仅仅是哲学上的。涅槃是灭尽烦恼,即欲望的湮灭,从执着中解脱——因此,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 在年轻的艾略特心中,曾有过一个高于一切的要获得解脱的愿望。
佛教的绝对论与他在莫拉斯的思想中所发现的任何思想,一样是不间断的,尽管也许正是这些理由吸引了他,东方宗教和那些想从家族中挣脱出来的人,有更多的浪漫友好关系,否则这种捆绑会束缚他。
10、英国小说家福斯特
在寺庙外的圣殿后面,生长着圣树。在这个圣树下,或者说是在这个祖树下,佛陀曾静坐在那里。满是金叶的广场嵌满了树干和树枝,几英亩的花园里面长满了树木和鲜花,布满了还愿石,小佛堂、地狱、雕像。寺庙位于庭院里的深处,低于周围的水平面。当一个人向上驱动并看待每件事,就都像是突然从堤坝边缘出现一样,这样的观点正如书中所说:“不容易被忘记”。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可能有任何类似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