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荣·泽仁邓珠(四川甘孜州档案局研究馆员)    

       藏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灿烂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经典、历史文献、逻辑哲学、天文历算、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按藏民族传统的分类法可将上述内容分为大小十明:声明、内明、因明、医明、工巧明为五大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算学称之为五小明。这一切不仅是藏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财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高科技与信息网络时代为标志的二十一世纪。高新科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藏民族要想跨入新世纪,进入现代化,必须自觉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快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与转型,此事关系到一个民族能否赶上时代潮流并挤进世界先进民族之列的大问题。西欧和日本,新加坡在这方面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本文就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谈点个人粗浅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藏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藏族传统文化是以本教文化为根基和源泉,外来佛教文化为充实、丰富并起到先导作用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雪域文化。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远古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它是在文明与愚昧、自身与外来、进步与保守、开放与封闭、进取与守旧、先进与落后、发展与停滞,吸收与排他、继承与冲击、消亡与复燃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族人民祖祖辈辈在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因此,藏族传统文化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特征外,还有其他的个性特征:即她有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稳定性、排他性、社会性、导向性和国际性。我们在研究藏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八种个性特征。

       二、藏族传统文化与宗教的联系

       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不懂宗教文化就不能全面弄懂藏族文化。这是因为:本教和佛教对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文学、艺术和伦理道德、社会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宗教经典中包含有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天文、历算、医药、建筑、工艺、雕刻、绘画、戏剧等内容。

       在不少人看来,宗教与科学如同水火,是一对孪生冤家,他们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然而,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联系。这里只举五个例子:一是古今中外不少宗教徒曾在科技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例如哥白尼、加利略、一行和尚、龙树、马鸣、登巴西绕米沃齐、莲花生、大译师仁青桑布、俄洛登西绕、仲顿甲瓦迥勒、布顿仁青珠、萨迦根呷坚贞、五世达赖喇嘛昂旺洛桑嘉措、第司桑吉嘉措、宗喀巴洛桑扎巴、夏扎扎西坚贞、工珠月登降措、局迷旁朗吉降措、松巴益西班觉等;二是宗教人员在翻译佛经的同时,将大量的医药、历算、工艺、美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述译成藏文,促进了藏民族科技的发展;三是过去所有藏文科技著作,大多数是宗教高僧大德们编著而成的,他们为发展藏族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是本教经典中的物本体论思想和对立统一世界观和佛教经典中大小十明学大多属于科学技术成就,不是宗教和神秘主义内容。同时将所有科技著作和佛经一样,都是由寺院和宗教人士刊刻印发并保存下来;五是寺院作为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教育基地或最高学府,不仅培养佛学家,而且培养出一大批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天文历算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医药学家和艺术家,为藏民族的科学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宗教文化与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宗教对藏族社会的发展进步曾起到过推动作用。

       然而,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宗教不等于藏族文化。有人说藏族文化就是宗教,把宗教视为藏族文化的全部。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由于对藏族文化不了解的一种表现,但它误导了许多人的认识。传统的“十明学”划分中,清楚地界定了宗教只占了十明学中的一明,即“内明学”,其他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修辞、星算、戏剧、韵律、辞藻等九明学都是属于大众文化或世俗文化,人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宗教与藏族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的原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的作用,藏族文化的发展、继承和传播,都是依靠和借用宗教这个载体和媒介来实现的。加之藏族历史上没有像中世纪欧洲那样宗教与文化脱体的“文艺复兴”运动。

       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中的积极作用

       一、传统文化培育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传统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营养源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教养和心理素质的外在体现。

       藏民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和生存环境、社会政治、宗教信仰等的作用下,形成了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英勇善战、好强不息、抑强扶弱、团结协作、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养和孕育了这个民族豪爽开郎、憨厚纯朴、热情大方、心直口快、通情达理、虚心谦让、知足常乐、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以善为本、重情淡财、施舍济贫的性格。

       二、传统文化哺育优良的道德观念

       藏民族是一个非常讲道德的民族。多数人均能勤俭朴素、乐善好施、尊贤重礼、守分服从。尤其是宗教文化,它以巨大的特殊功能和高强度的渗透力,把自己投身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之中,使宗教禁忌和世俗伦理成为藏民族的伦理道德、风尚习惯的基本内容,以准则的形式规范社会,以巨大的社会功能有力地维护和稳定了社会秩序。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要求人们做到真诚正直、不贪不图、尊老爱幼、敬奉师长、谦虚礼让、男女平等、贵贱平等、勤俭持家、扶弱抑强、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救护生灵、保护生态,提倡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如制定于公元七世纪的《十善法》、《兄弟处世哲学问答录》和后来的《萨迦格言》、《水树格言》、《国王、大臣、王妃修身论》等伦理道德专著中显示得非常清楚。藏民族的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正是文明社会所追求的道德价值观,其实质上是一种以德治国的学说。

       三、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依法治国理论

       藏民族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产生了氏族和部落之间、氏族与氏族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人伦道德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为主要内容的习惯法规。

吐蕃历代君王,一开始就确立了以法治国的体制。约在公元二世纪左右就有成文法。到公元6——7世纪藏王朗日伦赞和松赞干布父子执政时期,吐蕃法律已日趋完善健全,先后制定有《三十六大法》为母法的行政法、组织法、刑法、民事法、军事法和其他法律。从这以后的帕主贡玛、噶玛法王、甘丹普章等地方政权先后制定了《十五法典》、《十三法典》、《十六法典》、《十二法典》、《正直明鉴法典二十一条》等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藏民族是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纠、依法治国的民族。同时藏族为人类法制社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纵观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法律内容,其中许多精华部分值得继承和弘扬,它对于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法制意识,以及依法治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文明社会的建设。

       四、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

       藏族传统文化中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勤奋向上的民族精神。如藏族文学名著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民族英雄人物,他们降伏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率领藏族人民南征北战、浴血战斗、为民除害、保卫家乡和人民,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和毅力。

在新世纪中,我国仍处在发展中国家,藏区的经济文化还处在贫穷落后的阶段。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迎接贫困落后的严峻挑战中,必须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勤奋向上的精神。

       五、健康向上的优秀文艺作品

       藏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它是藏族人民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以生活为原形创造的文学作品。例如八大藏戏取材优美的神话传说。《尼妃汉妃公主》歌颂了藏尼和藏汉联姻与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同时赞美了吐蕃君臣的智慧;《智麦更登》塑造了一位舍已救人的王子智麦更登的形象;《洛桑王子》、《苏吉尼玛》、《卓瓦桑姆》、《白玛文巴》都有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思想内容。藏族长编小说《青年达美》、《绿颈鸟的故事》,民间故事《阿口登巴》、《尸语的故事》,神话故事《莲苑歌舞》、《候鸟的故事》等,其内容都是弘扬正气、惩治邪恶、赞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

       六、传统文化中的先进科学技术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文化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藏族科技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一直是藏族第一生产力,是藏族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是不断否定神秘主义的文化主流。作为科学理论性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距今5千多年前的神话时代,当时就已有《卵生世界》、《神猴变人种》、《青稞种子的由来》等哲学思想。对物质世界已有经验思维方式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能。

       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先民是较早进入农牧业时代的民族。考古发现大量属于远古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谷种、家畜、耕作、纺织、冶炼技术的文物遗迹;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4千多年前,藏族的冶烁技术已达到高超的技术,这在西藏曲贡和安多地区发现的青铜器得以证明,比史书记载的公元前400多年前布德贡甲时期有治烁技术还早2千多年。在今青海、甘肃、西藏、四川、云南等藏区出土的陶器的种类、形状、色彩、纹饰、陶质等证明,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藏族先民的制陶技术已达到高超的水平,不但掌握了氧化还原技术,还掌握了陶器中夹砂等原料来增强陶器的抗烧破能力,发明和使用当时较先进的工具——陶轮。

       汉文史料《帝王世纪》和《中国民族史》等权威史书中,清楚地记载炎帝神农氏是羌人。他把安多藏民的农耕文化,彩陶文化和建房屋居文化随着安多藏民沿黄河和渭河东迁而带进中原地区,这在安多地区的考古中得到证实。这与藏族史书中记载的观世音菩萨向雪域洒下不种自收的五谷和金银财宝,十二邦国、二十四大氏族筑城割居一地,每个邦国都有君王和大臣,人们学会饲养牛、羊、狗,引水灌溉的定居生活的记载是相吻合的。这充分证明藏族先民在远古时期,不仅具有科学的思维萌芽,而且已掌握了农牧业、冶炼、纺织、饲养家畜等技术。早在公元前1400年的象雄王朝时期,藏族本土原始宗教本布教法师们禳灾祈福、驱邪治病、求雨止旱、口念咒语、降神伏妖、修建祭坛和庙宇等活动中,就明显地体现了远古的星算、医药、建筑等科技活动。到了吐蕃时期(约公元前825——公元923年),科学思维已进入系统化阶段,突出表现在《蛋生世界》中关于世界由五种本原物质(水、木、土、火、风或王种原物、风、火、露珠、山)构成了本体论思想的产生和关于世界由若干矛盾对立面构成以及天人合一(天界、人间、地狱)的世界统一观,直接引发出关于天文历算学、人体科学、医药学、语言文字学、法律学、逻辑哲学、伦理道德等科学理性思考。农业,牧业、冶炼、纺织、建筑、铸造、桥梁、工艺等技术取得全面进步。其中许多科技还是属于世界之最和亚洲第一。被誉为“吐蕃八大贤人”的8位著名人物在农牧业、铸造业、度量衡、语言文字、服饰文化等方面建立了承先启后的伟业,推动了藏族社会的]进步。同时还产生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幻想。藏族文明同中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一起,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而藏族文明较上述中原文明、南亚文明和中亚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均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藏族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空间。

       在新的世纪中,藏民族将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挤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新世纪中承先启后、弘扬创新。

       七、藏族传统文化精神是新世纪精神的合理成分

       文化精神是指体现在文化系统结构中的本质、核心、价值体系和心理呈现。藏族传统文化,其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保持鲜明的雪域文化主体性精神

       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族人民自己创造的,其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创造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坚持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条件的正确理解、把握和利用,表现出对人文社会环境能动地进行调解、适应和合理选择,始终保持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色,自觉地融汇于人类文化绚丽多彩的滚滚大潮中。其次藏族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中向前发展的。如佛教文化就是对藏族本土文化的最大冲击和挑战。但是藏族文化一方面敢于直接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敢于或善于吸纳、引进和融合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是被动地照搬照抄和生套外来文化,而以以自我文化发展需要为根基和源泉,主动地选择、吸纳、消化和改造外业文化,以促进自我文化的发展。

       (二)创造性精神

       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所创造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人类文明,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之中,表现出一种富有理性、善于创造、追求崇高、机敏睿智和豪爽强健的文化精神,在藏族文明史上,有许多世界之最的奇迹:最早发明球类(马球发明于公元6世纪);最早驯马养马和饲养野牦羊(原始社会);最早有模特(公元779年建桑耶寺时从全藏各地挑选形象俊美的男女作模特塑像);最早发明快餐(糌粑);执政时间最长的朝代(吐蕃王朝自聂赤赞布约公元前825至公元923年末代藏王白科赞共45朝1748年);最早种植谷物的民族(距今5千多年就会种植粟米、青稞、麦子);最早派留学生到国外求学深造(公元630年左右派吞米桑布札和其他青年到印度、唐朝等国留学);最早在金沙江上架设可渡千军万马的铁索桥(公元670年吐蕃在今云南维西塔城乡境内的金沙江上建铁索桥);最早制造彩陶并能在陶上纹饰图案1千多种;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藏族医学(公元7-9世纪就有人体解剖、胚胎学、阿夏医生用金刀给盲眼开刀、人体教学挂图等)、冶炼技术和建筑技术(如安多和拉萨曲贡出土的五千多年前青铜器和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7世纪间建的拥布拉岗、降巴敏久林、布达拉宫、温乡九层石墙宫等);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像(扎西伦布寺降巴佛总高26.2米,佛手长3.2米、手指长米);世界上最大的布画(布达拉、扎西伦布寺巨幅唐卡);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共140多部);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藏戏(公元700多年时就有);世界上最早的快递邮票(公元7世纪就有快递邮员标志—银铃);世界独有的珍品昌珠寺的珍珠唐卡和布达拉内的由20万颗串成的珍珠曼陀罗、13米高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金质灵塔、铜质镀金巨型时轮坛城等等举不胜举。

       (三)奋进性精神

       雪域高原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寒大陆,有“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之称。那里地势高峻、气候恶劣、土地贫脊,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其自然和地理环境远不如周边地区。但是伟大的藏族人民在同恶劣的自然地理逆境的搏斗中,却表现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永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和品质。在极端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新的世纪中,藏区要实现现代化,正需要这种精神。

       (四)爱国主义精神

       在藏族历史上,藏族人民多次爆发反抗外来势力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对藏族人民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斗争,多次掀起反对外国殖民主义,扩张主义和内部分裂主义,卖国主义的顽强斗争,以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自古以来藏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捍卫雪域高原的完整;自古以来十分珍惜同国内外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上述这些无不是藏族人民爱国精神的伟大历史壮举。

       (五)开放性精神

在藏族历史上藏族文化有三次向外大规模开放传播的浪潮:第一次是公元7-9世纪的吐蕃王朝,当时将藏族文化传播到中亚、东亚、南亚各国;第二次是公元13世纪藏族文化传入中原各地和蒙古地区;第三次是清朝时期藏族文化广泛传入内地。藏族文化对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呈出现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过程。

       (六)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现代化教育中的作用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内容比重很大,其中绝大多数内容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学习、继承、弘扬和传播藏族优秀文化是藏区各类学校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受教育者成为有文化的带动者,为藏区建设贡献才智,在藏区各类学校教育中,应开设一定比例的关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在藏族社会历史中,有象雄古国(约公元前1455年——公元650年左右)的远古文明,有拥仲本教创始人登巴西饶米沃齐(公元前10世纪人)的文明传播,有第一个王聂赤赞普(约公元前825——前785年)的建国立业,有吐蕃32代藏王松赞干布(公元617——698年?)的统一大业,有王妃赤准公主和文成公主(公元7世纪人)引来印度文明和中原文化,有吐蕃八大贤人(公元前505年——公元9世纪)的承前启后的伟业,有宇妥月登贡布(703——813年)把藏医药推向成熟,有吐蕃末代藏王达玛乌东赞(803——845年)的国政改革,有岭格萨王(公元10世纪)的抑强扶弱英雄浩气,有藏戏和桥梁专家唐东甲布(1385——1465年)的劳苦功高,有萨迦班智达根呷坚贞(1182——1251)精通十明学科,有格鲁派创建者宗喀巴洛桑扎巴(1357——1419年)弘扬佛法改革宗教,有五世达赖喇嘛昂旺洛桑嘉措(1617——1682年)的深谋远虑,有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5年)的丰功伟绩,有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6——1933年)的改革举措,他们在藏族历史上,乃至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把伟大智者们为本民族的兴旺发达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作为子孙后代永远值得效法和学习的榜样;把伟人智者们身上闪耀着热爱民族、坚持真理、开拓进取、勤奋好学、励精图治、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后人的心中,化骄傲为动力,唤醒民族自尊心、自强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伟人智者们的业绩编成教材让后人发扬光大。因为学生对历史与现状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深,越能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家乡刻苦学习。

       藏族传统文化内容包括科技、哲学、宗教、医药、历算、建筑、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雕刻等。这些内容在中、小学教材中由浅入深逐年编排。大学则可以成立专业和系科,开设藏医药系、天文历算系、文学系、藏戏系、宗教系、绘画雕刻系、音乐舞蹈系等。

       藏族传统文化走向因步自封的社会影响

       藏族传统文化自公元18世纪开始走向自我封闭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18世纪以后把藏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重心移向寺院,将文化的传播变相地成为宗教职业人员的专利关在寺院经堂内,教育脱离了民众,与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逐步隔绝,形成了过于封闭的学术氛围,只重视寺院僧人学经,忽视世俗教育,社会文盲率极高,造成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低下。文化的拥有者们,处于对文化的一种崇敬和厚爱,给传统文化披上一层唯古唯佛、神秘离奇的外衣。文化中的科学性逐渐浸入神化,把许多旧的事物被认为是魔的幻化;把许多奇的事物被看成不详之兆;把许多新的事物被视为违背正统的胡作非为;把许多改革创新、不拘于传统的智士和学人被定为背叛列宗列祖的叛逆行为。藏族历史上也有不少人看到了藏族文化的悲哀,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之时,时时受到保守势力的压制和迫害而未能成功。藏族文化走入神秘化怪圈的结果,使曾经称雄中亚的强盛民族,在数百年的漫长时间里,停滞不前,逐步走向衰败与落后。

       把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抬到神庙中作为神的化身供奉起来,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他们的创造力和业绩被异化。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被神化以后,使藏民族在几百年中陶醉在封闭排外的忘我尊大之中,导致藏族传统文化循规守旧,形成现代文化的断层,最终导致藏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保守性和滞后性,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和诸多社会历史因素,出现当今藏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势力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

       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中的消极作用

       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中具有优秀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落后和阻碍民族发展进步的一面。

       一、藏族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果,但也有不足。其主要是没有形成试验科学传统和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更缺乏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欧洲出现,而未能在雪域高原上出现,这是上述原因之一。藏族历史上虽然有着伟大而丰富的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但相对来说,全社会的科学精神不足,没有科技意识是个最大的缺陷,也是我们民族的致命弱点。鉴往开来,继承原有的优秀文化,弥补历史的不足,是当代藏民族,特别是藏族青年一代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职责。

       二、新世纪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化时代。藏民族固有的勤劳、勇敢、智慧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的同时,必须充实新的时代内容。我们的勤劳不能仅仅停留在出大力、耐大劳的苦力上,把传统的勤劳与学习应用现代科技结合起业,树立科技有用的观念;我们的勇敢不能长期停留在简单、粗犷征服自然和人的能力上,把传统勇敢与提高人的智力结合起来,培育头发达、智力高尚的勇敢人;我们的智慧不能局限于传统科技的继承上,把传统科技与现代高科技、新技术结合起来,培养开拓型和创新型的智慧人。

       三、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中,有些消极落后的观念必须改革。

       容易知足、安于现状和小胜即安,这种观念容易阻碍人的开拓进取和勤奋向上精神。在新世纪,我们要树立凡是人干出来事,凡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人间奇迹和人类幸福生活,我们都应努力奋斗,敢于好奇、敢于碰撞、敢于试验、敢于探索、争取获得;凡是别国和别的民族拥有的一切先进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们也通过勤奋努力设法拥有。

       不愿参与竞争,过于忍耐迁让,甚至听天由命的思想,有碍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容易带来追求上的滞后性。藏民族在新世纪要想挤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因为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

       重农牧,轻工商,重节约和积蓄,轻开源追求和索取的观念,有碍于藏民族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规律的应用。

       重出大力,耐大劳,轻智力投资和改进生产劳动方式,有碍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尽快缩短差距,走共同发展进步之路。

       重传统,轻现代,重自己固有的,轻别人引进的封闭保守思想,有碍于自身的进步,不利于吸收新鲜事物,不利于学习和引进别人先进的东西,不利于学习和利用现代高新技术。

       过分强调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和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重精神、轻物质,重来世、轻现实,忽视现实追求和奋斗,有碍于树立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和励精图治的精神,不利于藏民族的振兴和进步。

       重依靠和依赖,轻自力更生和自寻生财门路。对任何事都乐意依靠别人的指点、同情、施舍和帮助的习惯,现已养成“等、靠、要”的惰性思想,缺少自力更生,自强奋发的思想。这种重依靠,轻自强发奋的惰性思想直接导致藏区经济文化落后,缺乏创造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藏族传统文化中来世幸福的内容直接影响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力度,不利于现实生活的追求,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藏民族把相当一部分社会财力、人力、物力和时间花费在朝佛转经、虔心礼佛上,对自己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不予过问或很少去关心,忽视劳动致富和科技有用,导致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

       藏族传统文化与新世纪现代文化相结合

       藏区实现现代化是历史的要求,是藏族人民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藏族传统文化与新世纪现代文化相结合,是藏族文化继承向前、发扬光大和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抛弃或否定传统文化,单纯地去追求现代文化,即丢弃传统,重新起步;也不能固守传统文化而忽视对现代文化的学习、吸收和引进。本人认为对藏族传统文化采取“扬弃”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优秀部分坚定不移地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使之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为了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对传统文化给予分门别类地归纳与整理,我在编写《藏族通史·吉祥宝瓶》时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但还不够。

       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中的发展趋势

       历史是动态的,社会是前进的,昨天的辉煌并不代表今天的辉煌,只能作为前进的动力,不能视为骄傲的资本而沾沾自喜、不求上进。因为创造人类辉煌历史的是我们的祖辈,而不是我们自己,它已经成为昨天。我们所要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是今天和明天。当今天别人有的你没有,今天别人做到的你做不到时,喜欢作单纯的纵向比较或用自己的优势来比别人的劣势自我安慰、不思进取,不大愿意多作些横向比较来发现差距,激起落后感和紧迫感。藏族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中的发展方向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精华发扬光大,舍弃糟粕忍痛割爱,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其具体为:

       第一、如何继承、创新和保护传统文化

       继承和借鉴是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批判中继承,在选择中借鉴,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开发利用中加以保护,是藏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如何继承、借鉴、创新、发展和保护藏族传统文化,是关系到藏族文化生死存亡的大事,关系到藏民族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本人认为:

       一是要以时代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以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直来;三是要与文化的全球化紧密结合起来;四是要与藏区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五是要与藏区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六是要与探索文化走向市场和文化产品化紧密结合起来;七是要与藏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制定藏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市场化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不加强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借鉴、创新、发展和加以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藏族传统文化衰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制定藏族

       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是有必要建立藏族文化标识系统,保护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并举。

       二是建立传播、弘扬藏族文化的精品网站,这是传播和保存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建立精品网站,首先要藏族文化数字化,其次要进行藏文字的计算机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