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的水葬地点及道场

       瓦斯沟,是藏区常见的地名,为汉藏语混用,瓦斯系藏语音译,意为关口,沟为汉语,两语混合,即指深陡的峡沟。

       比较著名的则有康定瓦斯沟,它位于康定河与大渡河的交汇地带,有上瓦斯和下瓦斯之分。目前它是康定、泸定和丹巴三地的交通枢纽,它大多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在解放前,在这里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水葬文化。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通常而言,水葬主要分为漂尸式、投河式和撒灰式三种。而在瓦斯沟地区则主要实行投河式水葬。水葬在藏区的场地要求十分严格,一般场地一定要请活佛和高僧卜算卦定,并且需要在水流湍急、两河交汇、水深拐弯、鱼类众多之处。而瓦斯沟就满足这个条件,据当地年长的人口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瓦斯沟的水葬较为流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藏族人民汉化程度的加深,当地人民不断的吸收汉族的丧葬文化,水葬才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关于瓦斯沟水葬文化的来源,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通常有以下几种:

       1、藏族人民对水的原始敬畏之情。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正是由于水延续了人的生命,所以,他们认为人死后,应该回归本源;正是这种缘由,所以在瓦斯沟地区的藏族人民一般都不在河边玩水,也不吃鱼。

       2、水葬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在瓦斯藏族人民观念深处水葬和远古苯教有很多相似的观点。把尸体抛入水中喂鱼,正是对河神的祭祀。当地人民通过水葬,供奉神灵,以防河水泛滥成灾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净化思想的传入和苯教的某些理论又有相同之处,故水葬在瓦斯沟地区得以保存。

       3、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瓦斯沟地区,大渡河沿岸高山峡谷,蔚为壮观。本地的藏族人民身居深山峡谷,无法实施天葬,又缺少火葬的基本燃料,而实行土葬,土地资源又极其稀少,而惟一拥有的是一条长年奔腾不息的大渡河,选择它来处理尸体是最好的方法。不论从意识形态出发,还是从外在的物质客体出发都符合当地人民的传统习惯。

       笔者认为,无论是出自于哪一种目的,瓦斯沟的水葬文化都与目前甘孜州提出的“圣洁甘孜”文化品牌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不仅仅体现在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更体现在甘孜藏族人民在灵魂上的圣洁。所以,在甘孜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瓦斯沟作为康定、泸定和丹巴三地的交通枢纽,其水葬文化应当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