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首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结果公布。引人关注的是,在实际参加评估的235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有9位评估不合格,按照规定如果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其传承人资格。
在非遗保护中,传承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精巧技艺的同时要对这些技艺传播,培养后继人才。当前,绝大多数非遗传承人以“艺比天大”的精神,到社区、到群众中间去,开展非遗项目及其相关保护知识和技艺的普及活动,有的热心带徒,无偿传授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活儿;但也有少数传承人入选后,不仅技艺没长进,而且对于传授技艺糊任务。有的开始倒也热心传艺,看到自己的头衔就是“赚钱的招牌”,渐渐地走上商道。
没有退出机制,就没有真正的保护。苏州市取消非遗传承人终身制,加大绩效考核,通过向不作为或欠作为的传承人亮“红牌”,来倒逼传承人履行传承责任,此举击中了管理的软肋,值得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说到底,它的传承和保护最终靠的还是人——代际传承,所以,认定和保护传承人是必要的手段。但这种认定和保护不该一劳永逸,给予传承人资格和相应的政策支持,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带动一个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绝不仅仅看传承人自身的能力水平如何,还要看他为非遗保护尽了哪些责任。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却不履行相关责任与义务,就应该打破“铁饭碗”,取消其传承人资格。
少数非遗传承人的“退”,对非遗保护工作来说却是大进步。建立非遗传承人“换血”和退出机制,把真正干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活儿的能人推向一线,是推行长效管理、激励能者上的有效手段。以制度设计和严格的执行,倒逼非遗传承人尽心履职,不仅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有活力,还有利于形成传承人队伍新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