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西藏历史刚刚迈进动荡起伏的十七世纪,立足于后藏的减巴弟斯的政治势力越来越强大,使他们在与仁蚌巴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最终占上风,取代仁蚌巴而统治了卫藏大半江山。减巴弟斯平措朗杰和减巴弟斯丹琼旺布相继执政二十多年,藏族人统称他们为减巴弟斯。在短短二十几年中,两代减巴弟斯在政治上推行了一些新政策,减免了一些杂税,方便了群众。在他们统治期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减巴弟斯专门派遣人员从阿里、拉达克、白帝((藏文)Sbal di现称白帝斯坦,今巴基斯坦境内)等西藏西部边远地区召集了巴里((藏文)Ba 1i)、其酷顿珠((藏文)Kyi gu don gruob) ,噶姆尼((藏文)Dgav mu ni )、觉桑((藏文)Jo bsang)以及白帝之子古帝((藏文)Gu di)等一批能歌善舞、且精通器乐与卡尔歌舞音乐的艺人,第一次在减巴弟斯的首城日喀则桑珠泽宫廷里组建了卡尔巴歌舞乐队。有关这一点在布达拉宫的供云卡尔纲要经书《赏心悦耳目之喜宴》中有详细记载:“明知舒心、悦于耳目之诸多音乐品种中,出类拔萃的乃属自无暇吐蕃后裔迁移上游阿里一带统治时就呈现在那儿的诸歌舞音乐,以及来自卡基((藏文)Ka qi克什米尔等地)、门((藏文)Mon拉达克等地)等地的歌舞艺人。为此减巴弟斯派遣人员“吉维巴”(即拉萨河上游之人),并召集了巴里、其酷顿珠、噶姆尼、觉桑等。后又有乐师古帝到达,并把不为自性作态而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形体姿态分为二十一种。长调为马上和举旗摆阵之时的音乐,其中易解的小曲均称迎送鼓乐,分为七八种,一般在示威等宏大场面演奏的器乐统称为“朵达玛”((藏文)Mdo mdav ma卡尔吹打乐之统称)”。
在短短的二十多个春秋里,减巴帝斯在自己的宫廷里不知表演了多少遍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卡尔歌舞以及音乐,但正当他津津有味的欣赏这些音乐,并陶醉于其中时,由宗喀巴(1357—1419)创始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已经成为了在西藏影响很大的宗教势力,并有蒙古部族固始汗撑腰。固始汗于公元1642年派兵攻打桑珠泽,推翻了减巴帝斯的统治,宜布将西藏所有十三万户的统治权献给五世达赖阿旺罗桑迦措,五世达赖喇嘛成为了政教合一的领袖,西藏地方噶丹颇章政权从而走进了历史。为此,后藏的艺人和民众当时就唱到:“既然帝巴减巴成为固始汗的阶下囚,只好把‘朵达玛’乐器献于福田施主二王(即五世达赖与固始汗)”。关于这一点《赏心悦耳目之喜宴》则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
“此歌是诛灭天下一切不同政见而不合的部队并统治整个雪域时,由后藏乐师和一般民众所唱的老调”。
虽然雪域高原自古就有“鲜”、“卡尔”等诸多歌舞音乐品种,而且其中卡尔就含阿里民间的卡尔、泽当的卡尔巴谐玛、林芝的统朵卡尔、亚久卡尔、萨迩卡尔等颇具地方特色的诸多卡尔舞蹈和音乐。然而,自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五世达赖喇嘛登上政教合一的宝座后,其殿前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供品中,“卡尔”音乐及歌舞就此成为了献于历代达赖的“赏心悦耳目”之神乐供品。从此在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宫殿里响起了“朵达玛”那美妙动听的“卡尔”乐曲,并且历经四址个春秋后,供云卡尔音乐及卡尔歌舞乐队又得到了一次补充。随着阿里三围的收复,尤其是平息拉达克叛乱后,该地的卡尔老乐师德娃玛尼((藏文)De va mani)、歌手拉达克乌坚布赤((藏文)Dwu rgyan bu kryi)等来到布达拉宫,他们同时带来了许多当地民歌。当时的噶丹颇草政府组织了一批精通卡尔音乐的艺人重新对供云卡尔音乐进行了整理和编排。有关这一点,在《赏心悦目之喜宴》中详细记载:“托水狗之年(1682年)福田施主二人之功德,尤其救世先主之因,使阿里三围收复于已后,拉达克老乐师德娃玛尼、妇女声乐歌唱者拉达克乌坚布赤等相继到达并带来诸多阿里的新歌舞,由减巴帝斯来编排。老卡尔乐师玛兴南卡等检查其中所有熟知的乐曲是否适宜,以便消除是否有残缺不清的疑虑,并作了一些精简。由精通歌舞以及善于演奏苏纳((藏文)Bsu sna)吹管乐及丹布热(扎木念琴)、哔旺(拉弦乐器、二胡类)等所有器乐的古帝之老二扎西、通达演奏婉转动听的苏纳乐者达尔多次旦((藏文)Dar mdo mtse bsdan)、擅长于用玛古热((藏文)Ma gu ra目前尚不明系何地乐器)乐器同时演奏几种音调的强加罗桑((藏文)Byang rgyb blo bsang)等校对旧乐之旋律,其中有所不妥或遗漏之处重新补充修好“。卡尔供云之乐经过当时的重新审定整理而得到了提炼升华,尔后又在地方政府的旨意下,由扎西、卡古⋅罗桑旺久((藏文)Bya sgo blob bsang dbang pyug)、康沃欧珠((藏文)Kang vog dngos grub)等专门人员对所有供云卡尔音乐进行了编排,并氢歌词与乐谱并列记载于经书。这卷载有宫廷供云卡尔之乐的纲要经书于1688年秋全称以《赏心悦目之喜宴之钓钩》的醒目书名呈现于当时的历史篇章中,从而便 卡尔音乐向更高一层飞跃,在西藏音乐史上竖起了一个文明标志。
来自阿里一带众多的卡尔巴艺人们是布达拉宫第一代供云卡尔乐舞的专业演员,但后来逐渐被卫藏一带招进的卡尔巴艺人所替代。同时,噶丹颇章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制度,让艺人在有关地方政府的官员那里根据专业职能进行歌舞、器乐等专业技能考核,其中的优秀者被任命为“卡尔本”((藏文)Car dpon),即主管卡尔歌舞乐队的官员或乐师,据说在这一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有人用金钱来买此官爵的丑恶行为。另外,当初阿里的卡尔巴艺人们供职时,在布达拉宫还允许像拉达克乌坚布赤和其古布赤等女艺人献艺供职,由此表明刚开始对演员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但在这以后的历史中地方政府不令要求所有卡尔歌舞都要有十岁左右的男童表演,而不允许有女艺人在宫廷卡尔歌舞乐队里献艺。并且允许卡尔巴宫廷乐团从属于政府、贵族名人、寺庙等管辖的各庄园属民中直接招收条件合格的卡珠巴((藏文)Kar prug ba),即卡尔乐学徒。这些学徒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可参加正式演出,与此同时还继续对他们进行一些藏文化及歌舞音乐等的教育。但由于落后的社会制度及教学方法,使卡尔巴学徒总是无奈的在谩骂和棍棒下成长起来。
卡尔歌舞及其音乐不是在什么时间都可以演出的,而必须在特写的时间和地点要演出相应的乐曲。如每年藏历元旦在布达拉宫的大殿里演出、元月三号和二十七号在龙王潭演出、二月三十日会供仪仗时在大昭寺、雪村、小昭寺等地公演。另外,每年达赖喇嘛从冬宫布达拉宫到夏宫罗布林卡时,为迎接他的吉祥到来也要表演。除此之外,他们通常还担任历代达赖喇嘛所有出宫回宫时的马上迎送鼓乐的仪仗奏乐,以及为表达对所有上世达赖喇嘛圆寂之日的纪念哀悼,在各个相应的时节,从布达拉宫上要吹奏苏纳(唢呐)和打玛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