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娘佛塔(又名“佐娘佛塔”)藏语全称为“藏娘切旦巴吉伦波”,其意为“藏娘佛塔旺伟自成”,位于距青海省玉树州府结古镇80公里的通天河南岸藏娘村。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藏娘佛塔为土、石、木结构的藏传佛教佛塔,坐西朝东。塔心上下部有预留的暗室和“地宫”,其余为实心,据说暗室内藏有被称为圣物的七色沙。独特的土、石、木结构,内壁画回廊、暗室、暗道、地宫及进入这些部位的通道设计是藏娘佛塔最为突出的建筑特征。

       该佛塔由印度著名学者弥底于公元1030年到玉树地区在通天河流域弘扬佛法时所建,距今已有979年的历史。佛塔高40余米,周长200米。藏娘佛塔的塔形集印度古塔的特点和藏族古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塔身独特,雄伟壮观,古泽恢弘。整个佛塔造形按照佛教关于世界形成的结构原理和佛教对宇宙学说的解释而建造,具有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及寓意。藏娘佛塔的修建,标志着藏传佛教在康区“后弘期”的开始。而且是标准藏传佛教佛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佛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也说印度的金刚塔)共称著名三座藏传佛塔。

       在藏族历史上吐蕃赞普郎达玛于公元841年到846年间执政时期,藏传佛教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法难事件,号称藏传佛教“百年黑暗”时期。后来史学家以此为界,将藏传佛教通史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断代史。即“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是指公元七世纪中叶从松赞干布开始算起至九世纪中叶郎达玛灭法为止,这段时期长达200年之久。弥底是在郎达玛灭法之后的历史背景下从印度来到西藏,但是当时“后藏”和“前藏”都尚未成熟弘法条件,因而就撵转来到康巴地区,后在“嘎哇”(即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传播佛法。当时在佛法的“黑暗”时期兴建佛塔意味着点燃了藏传佛教在康区后弘传播的火苗并逐渐蔓延燃烧,因此弥底大师对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兴盛和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藏娘佛塔藏有诸多佛教所依珍品,塔前的碑文则记录了见拜此塔的无量功德。弥德大师500年转世一次的特殊转世制度,也由此开始。据说,当年弥德大师离开藏娘塔,就预言500年后将有转世,并继续完成塔顶的修复。藏娘佛塔的兴建,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藏经、丹珠尔》、《青史》、《红史》等多部藏、汉史籍中都有该塔的记述。在藏区具有较大的影响。还传说佛塔中藏有弥底大师从印度带来的释迦牟尼舍利,因此佛塔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所以许多佛教信徒从藏区各地不辞路途遥远前往藏娘朝拜、游览。有的信徒还说,朝拜藏娘佛塔可以治愈胃病,尤其溃疡等疾病,个别患有癌症等不治之症,并且被各家医院判诊为活期不长的信徒,在此虔诚朝拜转经,积累功德后不可治疗的绝症不知不觉中得到痊愈。

       藏娘佛塔因历史上地震而塔基沉入地下,约公元1757年,西藏鄂日寺大堪布巴登求君对佛塔进行了修缮,并编著藏娘塔志,之后又有许多知名学者曾先后修缮过此塔并编写过塔志。

       藏娘佛塔作为闻名遐迩的雪域藏区的朝圣地之一,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而且更具有历史文化及艺术意义。塔内遗存文物极多,有佛画、壁画、雕塑、石刻、陶瓷等,这些文物数以千计,保存完好,特别是弥底留下的微型小塔石模子,做工精细、造型逼真,小塔上端还刻有八个小塔,这样细微精致的塔模世所罕见。由弥底遗留下来的绘雕艺术也十分精美、奇异绝伦,可与蜚声海内外的黄南热贡艺术想辉映,互媲美。由于弥底大师传播和遗留的绘画艺术的影响,藏娘村历史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绘画,这一绘画传统流传至今,因而藏娘村的绘画艺术从尺度、色泽、线条等独具特色,声誉响彻整个康区。由于地理偏僻、交通极为不便等条件的影响,藏娘绘画艺术的特色品牌没有打出更广的范围和声誉。

       藏娘佛塔旁边的寺院叫桑周寺又名“龙珠寺”,全称“桑周德庆岭”,意为“如意大乐寺”,现为萨迦派寺院。为了便于管理藏娘佛塔,公元1260年八思巴指派萨迦派著名高僧嘎啊尼当巴(曾任元朝帝师)到藏娘将原有的名为“仁真傲赛苯教古刹”,改建为萨迦派寺院。从那时起,该寺院一直维护、修缮、管理着藏娘佛塔,使藏娘佛塔得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桑周寺从弥底圆寂以后形成了转世活佛系统,现已传致尼玛多杰活佛主持寺院。

       佛塔是一种综合的,而且又是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对区域性佛教史和民族宗教史以及文化发展史的研究提供着最有价值的实地资料,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五彩缤纷、沁人心肺的佛教文化,是佛教文化形象的体现,至今仍焕发着佛教文化的灿烂光辉。

      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遗体被弟子们火化,将其舍利分成八份,建造八种类型的佛塔供养。这八种类型的佛塔代表了佛祖从诞生到涅磐的八大成就,或者说佛祖八个不同的精神境界。藏传佛教信仰者常以建造八个灵塔来纪念佛陀一生为拯救万物和有灵而建造的无量功德。藏传佛教以此为原理和依据,又将佛塔可分为“身、语、意”三种内容,“身”之塔代表佛陀,佛提萨陲或高僧活佛的化身;“语”之塔代表佛陀的教诲;“意”之塔代表佛教最基本的精神思想和佛陀所持有的空寂明净。

       藏传佛教认为佛塔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促进和谐、繁荣、长寿、健康、和平,使人摆脱愚昧;更甚者,佛塔具有一种威慑力,能摧毁一切邪恶,赐福于塔所在地的万物有灵和佛塔建造者,为此朝拜者、供信徒们顶礼膜拜,祈祷保佑。在佛教信仰者的观念中,拜塔如拜佛,所以绕塔礼佛是佛教信徒的主要佛事活动之一。

       为了保护佐娘古塔,公元1260年藏传佛教高僧嘎阿尼当巴(曾任元朝帝师)在古塔之旁修建了桑周寺。桑周寺现有大小经常3座、佛殿4座和僧舍等建筑。寺内保存的许多宗教文物,在人物刻画、制造工艺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因此佐娘古塔和桑周寺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角巴顿珠系青海省文联格萨尔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