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庙是四臂观音信仰中心,也是四臂观音文化的传播圣地。金川观音庙,六山来朝,祥云缭绕,形似六瓣清莲。这里,六山竞秀,一水东流,其地形可以用“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河边,寺庙在山腰间”的藏族民谣来形容;山体则呈南北走向,山弯水绕,气象万千,一条公路沿河岸蜿蜒着,一直伸向山腰的观音庙。有幸走近敬仰已久的巍巍纳勒山、滚滚杜柯河,感受悲智双运的观音文化,品读一个个救苦救难的热血故事,领悟光照千秋的慈悲精神,我不禁赞叹观音信仰是半个亚洲的信仰,是阿坝藏区一个不朽的传奇!在金川,巍巍纳勒山,四臂观音庙,酥油灯永恒不灭,朝拜观音的信众络绎不绝;而在舟山,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观音朝拜圣地,传统寺庙和民俗……风景千般不同,人们对观音信仰的虔诚之心一致。佛教文化,浸润在一衣一饭,一花一叶之中。当佛教的信仰从小注入信众的血脉,让信众在知足少欲和乐观的心态中成长,此后不论过上什么生活,碰着什么境遇,都会体现出那份天然的快乐。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是快乐的源头活水。
观音庙,位于金川县观音桥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景区纳勒山峰峦叠翠,山上山下景观相连,景景皆禅,其中观音庙、观音广场、转经路、大佛塔、龙达台、大转经轮、大喂桑瓶、大象山、嘛呢墙、欧都庙、观音心咒等十二景观交相辉映相,美美与共,为苍翠葱郁的纳勒山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自马尔康西去沿梭磨河下行44公里,过可尔因红旗桥,溯杜柯河而上36公里,行程80公里,至海拔2560米的观音桥镇,登上海拔3685米的纳勒山腰,即核心景观观音庙所在。观音庙对面的象鼻山,据说是大圆满法器、乐器、响器和经典伏藏之地,一直等待着有缘人的掘请。这里,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丰富的高原风光,更能感受四臂观音大慈大悲的悲心愿力,不愧是一处展示四臂观音文化,富有深刻哲理寓意,能够启迪心智、教化人生的根本道场。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就有观音菩萨的大悲精神;哪里有普陀,哪里就有观音,“清净为心皆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佛教今天已经是中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一般的中国人,如果信仰佛教,做得最多的事,是到佛寺里拜佛。拜佛的同时,也拜菩萨。《法华经》中有一品,称作《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中讲到的观世音或者说观音,完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形象出现,从此成为一般人精神上求助的对象。《法华经》在东晋十六国时代由从龟兹来的高僧鸠摩罗什译出后,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佛教徒诵读最多的经典之一,观音菩萨也就为人们所熟知。到了唐代,又有了被认为是玄奘翻译的《般若心经》。《般若心经》也简称《心经》,经文的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对于中国佛教的信徒而言,《心经》也是一部几乎每天都要念诵的经典。于是观音的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原有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其中,观音文化是佛教融入中国社会、中国化程度最深的典型,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观音菩萨形象在中国无人不知。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核心精神,而观音就是慈悲的象征,观音文化核心就是慈悲的文化。“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充分体现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深心悲愿和悲悯众生、与乐拔苦的济世情怀。慈悲友善、扶危济困,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总之,在中国,与其他几位菩萨相比,观音菩萨似乎最能救困济厄,因此最服中国的“水土”,也最受欢迎和崇拜。观音菩萨在印度,原本为男身,到了中亚,依然是男身,到了中国汉地,却一举而变化为女身。中国人对于观音菩萨的崇拜,宋代以后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印度来到中国的所有佛菩萨中,观音温柔而善良,无限慈悲,常常救人于水火,无怪乎会成为中国佛教信徒最喜爱、最感觉亲近的一位菩萨。中国民间所讲的“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正是对此的一种形容。佛法是信众生命的灵魂,相信轮回、善始善终是雪域藏地历史的传统。观音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藏区四众弟子千年来的慈悲与智慧。大乘佛教最核心的,就是慈悲做人,智慧做事。观音庙,是观音文化传承之地,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这里主要供奉的四臂观音是代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四臂观音菩萨,藏语称为“特基钦波”,意为“心自在观音菩萨”。这里,因供奉由著名藏王松赞干布所修之五尊观音像之一的四臂观音而闻名于世,亦被尊为金刚瑜伽母的圣地之一。藏传佛教“三怙主”中的观音为四臂观音。四臂观音为“嗡嘛呢叭咪吽”六字观音心咒的主尊,藏语称“奇木格”。四臂观音是雪域人守护神,老幼皆诵其六字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 由于四川观音庙心自在观音与浙江省普陀山欢自在观音和西藏布达拉宫圣自在观音本为同根三姊妹,故该庙名气颇大,香火旺盛,布施丰厚。相传,原始天尊有三个聪明、贤惠、美貌的女儿,大女儿为欢自在,二女儿圣自在,三女儿心自在,这就是国人传说中的观音菩萨三姊妹。大女儿的根本道场在浙江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二女儿的根本道场在西藏布达拉宫“帕巴拉康”殿,三女儿的根本道场就在这纳勒山腰的心自在观音庙内。藏民认为,朝佛只到拉萨布达拉宫还不算功德圆满,还必须朝拜金川的观音庙才算功德圆满。三女儿是怎样到这里来的呢?据说,在1200多年前,观音三姐妹分别遨游四方以体察民情,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三女儿云游到纳勒山,在此小歇片刻,便沉睡不醒。一个勤劳质朴的小伙子肯奇热耕地时,铧头不小心挂着一块石头,天空中猛然听到“阿扎”一声巨响,一尊天成的白玉石观音菩萨应运而生,应运而生的她开口与肯奇热述说自己就是自然天成的三女儿心自在观音菩萨,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以菩萨之身来度化众生。从此,信众于是就将这个地方称为“五登科”,意为“神仙显现的地方”。一声巨响也惊动四面八方的活佛、喇嘛和四众弟子,于是他们纷纷前来诵经、礼拜和观想,并在纳勒山腰上建成一座被称为“普陀山第二”的巍峨寺庙,以供奉心自在观音菩萨,十分灵验,香火也很旺,素有“小布达拉宫”美誉。从此,这里香火繁盛、慈航普度,遂成为心自在观音的根本道场 !观音庙正殿供奉的观音菩萨的帽子是用金银、珊瑚、翡翠、珠宝镶嵌而成,两侧有莲花生塑像和108座释迦牟尼塑像,以及银塔和经书。殿内几百上千盏酥油灯日夜长明非常壮观。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上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之神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由这一段话,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完全是为了救苦救难,要给我们得到安乐,所以才由佛位倒驾为菩萨位的。
浙江省舟山的普陀山和西藏的布达拉宫是同源词,都来自于梵文拉丁转写的Potalaka,即印度的补怛洛迦山。它是佛经中一座山的名字,是观音菩萨的祖源地。如果要讲观音菩萨根本道场,必须要提及观音根本道场补怛洛迦山不可。这个观音菩萨根本道场原来在佛教的祖源地印度。唐时,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明州(今宁波)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遂促进了普陀山欢自在观音根本道场的形成。南宋志磐《佛祖统记》、日本镰仓时代虎关师炼《元亨释书》以及方志《大德昌国州志》等均记载,唐咸通年间日僧慧愕从五台山请观音像,经明州乘船回国,途经普陀之莲花洋,舟胶不动,愕祷告日:“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 当从所向建立精蓝。有倾,舟行,竟止潮音洞下。居民张氏目睹斯异,遂舍所居, 筑室奉之,呼为不肯去观音院。” 这个虔诚的日僧,以为观音菩萨显灵,不愿东渡日本,于是便在普陀山上修建了供奉此观音像的寺院,并取了一个有趣的名称“不肯去观音院”。随着故事传播到东亚各国,普陀山终成为遐迩闻名的欢自在观音根本道场。2012年,中日合拍的电影《不肯去观音》就以此为题材。967年(宋乾德五年),太祖赵匡胤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1214年(嘉定七年),宁宗赵扩钦定普陀山为观音菩萨道场。641年,松赞干布与唐朝联姻,迎娶大唐文成公主,他遂在玛布日山上修建了宫殿。因松赞干布把圣自在观音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尊佛,于是就用佛经中观音菩萨根本道场来给宫殿命名,遂称作“布达拉宫”。布达拉便是梵语“补怛洛迦”二次音译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纳勒山、普陀山和布达拉宫,恰好均处于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也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由于三者的渊源,现在赴纳勒山的海内外游客也是日渐增长。藏族谚语说;“阳光虽然普照大千,却难照进向北之洞。”“倘若没有信仰之环,引度之钩岂能奏效。”汉族谚语说;“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难度不受之人。”藏族与汉族谚语的意思竟然如此相似,由此说明了藏汉民族世代的观音信仰,在漫长历史长河中逐渐具有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同特征!
观音庙,始建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薪火相传25代,是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毗卢遮那大师在嘉绒藏区弘扬佛法时曾亲自参与四臂观音和圣山的加持,并为寺庙取名“勒琼德钦朗”。观音庙,供奉众多佛菩萨像,收藏有大藏经、唐卡、法器等众多文物,观音庙以心自在著称于世,是四众弟子心中的圣地。1961年,观音庙的东西两殿因为失火而毁,唯心自在观音菩萨得以幸存。今天的观音庙为1979年恢复重建的,建筑面积1822平方米,正殿396平方米。殿前场坝面积900平方米,为宗教活动所用。观音正殿东西两侧建有经堂、经院、佛塔、僧舍、客居等建筑。正殿中心供奉的心自在观音菩萨像,面目慈善,微带笑容;头表通达法性,四臂表四无量心;身表自性清净无垢,不为烦恼、所知二障所障;头戴五佛冠表五智,发表不染;五色天衣表五方佛,双跏趺表不住生死,手印表不住涅盘;主臂的双手于胸前合十,表智慧与方便合一双运;左手持莲花一株,表清净无恼;右手手持念珠,表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出脱轮回;上身披天衣帛带,下身穿裙裳,衣带飘拂流畅,具有动感;佩戴镶嵌金银、珊瑚、翡翠、珠宝的宝冠、耳饰、项饰、手钏、脚钏等,显得华丽富贵。佛龛前供物不计其数,231盏银制酥油心灯昼夜不熄。正殿还供奉有释迦佛、莲花生、文殊菩萨、 观音菩萨 、金刚手菩萨、诸圣舍利塔、宗喀巴大师、笃布巴大师、唐东杰布、大藏经三套。正殿周围安装有41个大转经轮。每每进入观音正殿,呈现眼帘的是慈眉善目的四臂观音菩萨,人们不禁从心里涌现出虔诚之心,不由自主的站在菩萨面前,合掌默默的观想、持咒和祈福!身边来自四面八方的四众弟子,都带着一种神圣的表情,观想、持咒、磕头、膜拜。朝圣者持诵《观音心咒》祈求观音菩萨慈悲加持,朝圣者礼拜观音菩萨忏悔自己的身心业障。观音天成圣像庄严,殊胜无比,朝圣者一边持诵《观音心咒》,一边眼观观音菩萨慈容,心中满是感动,很多信众不知不觉泪眼婆娑,祈愿菩萨的慈悲加被。朝圣者用感恩的心、恭敬的心朝山,有根器的信众还可以从凡夫拜成圣者,从无明拜到光明。朝山每一拜都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每一拜都是拜自心中之佛,信众也在拜山的修行中种下佛法的善根种子,成就自己的佛国。朝山虽然是拜在地上,但人格尊严却从中升华,因为拜佛可以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以,只要心中有佛,耳朵所听,眼睛所看,都会是观音菩萨的说法与示现。因此,朝山拜佛往往能拜出自己的欢喜;拜出自己的智慧;拜出自己的清净;拜出自己的信仰;拜出自己的健康;拜出自己的财富。每次朝山拜佛,经过虔诚地忏拜,反复念诵观音心咒,每一拜好似自己身心的彻底放下,好似信众内心被洗礼,感恩之情充溢内心。每次朝山都非常殊胜,功德也不可思议。观音庙四季景色不同,但信众灿烂阳光和真诚笑脸是不变的。由于常年有阳光照射,冬季的观音庙特别温暖和煦,充满神秘、圣洁和静谧的感觉。每年藏历12月18日,为观世音菩萨生日。在这殊胜的日子,观音正殿内香火鼎盛,善信纷纷云集观音正殿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并发心念诵观音菩萨心咒:嗡嘛呢呗美哄舍!回向给所有众生,祈愿世界和平安宁,祈愿家人、朋友平安喜乐!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音庙,供奉由著名藏王松赞干布所修的五尊观音之一的四臂观音而闻名于世,同时亦被尊奉为金刚瑜伽母的圣地之一。 观音庙,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白玉传承的道场,主要是闻、思、修藏传佛教前弘期宁玛派白玉传承的经典。这里的四众弟子,根据所获历代祖师所传大圆满经续、论著、法本,结合现代人的根性,依次第修种种前行,清净身、语、意障垢,积集福慧二资粮,培养成堪受大圆满的法器,进入大圆满正行修持,证入大圆满。观音庙的心自在观音菩萨与西藏布达拉宫的圣自在观音菩萨和浙江普陀山的欢自在观音菩萨本为同根三姊妹,故观音庙名气颇大,香火旺盛,布施丰厚,每年冬闲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各地通往观音庙的大道上,人们不时能见到络绎不绝的信众从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观音庙朝佛。磕长头的信众绝不会用偷懒办法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时,则划线或积石为志,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观音庙。
走进纳勒山,扑面而来依然是浓厚的宗教气息在空气中弥漫着,迎风招展的五色经幡、桑烟缭绕的煨桑台、朝佛者行色匆匆的脚步和那永不停息的转经,是观音庙乃至纳勒山的标志,这座观音庙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记载着千年的文明的传承,观音庙的高度永远让人仰望。观音庙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个小时似乎就是在诵经、转经、祈祷、祝福中开始的。登山朝庙的路上,玛尼石随处可见,经幡迎风飘扬,龙达漫天飞舞,桑烟袅袅升起,朝圣者前仆后继,观音心咒声声入耳,你会发现观音庙的摄受力、加持力和震撼力、影响力是如此之大,尤其是看到路上磕等身长头的老妇们反复口念观音心咒,虔诚地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地,一次次匍起用身体藏量完成内转寺庙经轮、中转观音寺庙、外转纳勒山,心无旁骛,虔诚祈福,这种虔诚可能是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下的都市人非亲眼所见难以想象的,而一旦亲眼所见,心灵深处仿佛也得到净化。那些长途跋涉,到观音庙朝佛的信众,都拥有纯洁、向善的灵魂,山势越险峻,他们的信仰越坚定,他们不仅仅为自己祈福,也为众生祈福。朝佛的信众往往都有很好地涵养,懂得感恩,心境坦然,内心丰富,淳朴良善,有敬畏心和道德底线。难怪星云大师的人生观是:“信仰是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以退为进,以无为有,以众为我。”在纳勒山悬挂五色经幡是每位朝拜者必做的功课。五色经幡,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河流,黄色代表土地,五种颜色由上至下依次排开。其悬挂主要用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佛经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源于梵文,每一个咒字都具有无限的功德和原力,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是成就人们福德智慧的源泉,也是修行觉悟的资粮,蕴含着无量无边的能量、智慧、慈悲,是古印度人观音信仰的智慧。“嗡”的音共鸣的位置在印堂。这个音是宇宙最和谐的原音,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身、语、意三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因此,口念这个音的时候,就是表示我要和宇宙、大自然融为一体;“嘛呢”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叭咪”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念此心咒,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吽”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务必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直至达到佛的境界。这个音共鸣的位置在丹田。虽然,观音心咒只有六个音节,其实是4个字,整个连起来是说:我愿意跟宇宙,和大自然的能量非常和谐的合而为一。我的心,我愿意无限的慈悲,众生需要我,我愿意帮助你,这个就是如意宝珠,是象征着菩萨的慈悲心。莲花是我的心,像莲花一样的清静,出瘀泥而不染。达到空心的境界。我愿意慈悲和我的智慧同时一起成就。观音心咒可谓情智双运,是双Q的圆满,成就最圆满的EQ(情商)和IQ(智商)。历史证明,决定一个人的成败IQ仅占24%,EQ则占76%。所以,麦彭仁波切在《百咒功德》中说:“观音菩萨是见解脱、闻解脱、忆解脱、触解脱。”藏传佛教把观音心咒看作经典的根源,要求四众弟子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们,主要是从咒语和脑电波、脑磁场的关系角度,研究咒语的作用机理与效果。他们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最惊人的发现是“咒语会产生脑磁图”。这个实验证明,咒语的力量不只是来源于念诵时产生的声波,当人们默想时,依旧会产生磁场力量。可见意念也是物质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圣贤教育认为,命由心造,心存善念就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在长期的修持下,念诵心咒就是利用心咒声波的穿透性、折射性,带动内气行走,达到意到声到气到。以意领气,以意催声,声气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浑沌气流,这种音频气流会使身体气脉产生震动,除血流速度加大以外,血液粘稠度会下降,血球悬浮,这就给血液及血液中的氧气、负离子、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向病变组织内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肌体抵御疾病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病变组织(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
巍巍纳勒山,铭记着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不朽功勋;滚滚杜柯河,讲述着一个个慈航普度的传奇故事。在中国,观音信仰已融入到四众弟子的血液之中,几乎等同于佛教信仰。观音庙的千年香火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佛教的诸多活菩萨中,观音菩萨是总代表,观音的故事、传说、心咒、梵音、造像、乐舞、唐卡、坛城等等,在佛教众多的佛菩萨当中是最丰富、饱满、亲切的。观音信仰消除了阶级、等级、民族、敌友的重要界限,是和平、仁爱的重要表现形势。英国哲学家汤比因说,未来拯救人类的是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教。也就是说,未来拯救人类的是中国的士大夫精神和大乘佛教。佛教,是生活之本,是生命之本,是教证之本。今天,藏传佛教的内证体验,在对治现代化所带来的弊病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和亲和力。佛教总是在现实的缺憾中,给人以理想的期盼。佛教是化世俗的,是不能世俗化的。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天、地、人三才,以敬畏之心对待人、法、素三王的时候,时刻感恩和礼赞天、地、人三才和人、法、素三王成就了我们,我们就能与其他生物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从印度的布呾洛迦山,有了中国浙江东海的普陀山,有了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也有了四川金川的观音庙。一位菩萨,四处地名,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汉藏佛教徒最重要的朝圣之处。而《大唐西域记》中关于观音的故事又一次说明,历史上中印之间曾经有过怎样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 纳勒山“神圣空间”的四臂观音道场对广大信众和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感染力和震撼力,造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效果,对信仰佛教的人起到了感化、教化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普通游客和观众,则使他们受到了与尘世不同的宗教文化熏染和观想,因而观音庙成为了他们的心灵向往之地。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上。”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如是说。
作者:庄春辉,男,藏族,四川省阿坝州文联党组成员、调研员,中国文联民协会员,阿坝州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