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来源:新浪-浪逐觉者的博客)
当今,国际上很多研究者都在研究各教派的哲学。国内也同样,建国以来,宗教研究,尤其对佛教和藏传佛教研究方兴未艾。研究人员和研究单位日益增多,这是一件好事,感到很欣慰。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历史唯物观点,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首先,所有执行者对宗教人士、宗教思想问题方面持正确态度;其次,对各教派的哲学思想深入领会,才能贯彻好,执行好,与其相符的唯物主义政策。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件事物的起因、性质和情况等不能够细致了解的话,会将自己推向黑暗,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如果对几千年来深入影响人类思想的宗教思想问题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灵活地应用政策,执行者必须深入领会各教派思想,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下面对佛教哲学尚待研究若干问题列举如下:
1、唯识派哲学中具有一定的唯物成分: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和物质都具有表象和本质两种属性。要认识本质,只有通过表象才能认知,事物的表象是表现性质的唯一途径。表现也有一定的性质和规律,通过表象和规律认知事物的方法,称为哲学。哲学分符合一切事物规律的哲学和违反其规律的哲学两种学派,前者为唯物主义,后者为唯心主义。这两种学派都以事物的表象为依据,开创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如果离开实际表象,都无从谈起。唯物论者通过事物的表象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唯心论者相反,虽然通过事物的表象反映事物的性质,但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真实性质。从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两者互为因果、表里,在相互斗争中逐步求得发展,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这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人类社会和世上各种现象中,有些是事物的本质反映,有些是事物的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相互依存。歪曲事物本质,以现象为依据的理论为唯心论;挖掘事物本质,以本质为依据的理论为唯物论。当今,某些人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简单地归结为物质与意识第一性而区别,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为唯心论,其实并不然,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观点。在佛教很多宗派中没有一个人认为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所有的物质都由心所生,这种说法在印度,中国内地、西藏都从未有过。在印度和中国内地兴起的唯识论宗派中也从未出现过,藏传佛教所有经典中至今未发现有这种说法。只是萨迦派和噶举派已故喇嘛的道歌和一些作品中曾有提到,所有显现都是心所为,一切幻想都由心中生出,但根本不是讲意识第一,物质第二,也不能理解为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在一些的人的眼中一切事物以静止不变、孤立存在的方式显现,是因为自己的片面认识所导致,其实不然。比如:在黄昏,曾经见过花蛇的一个人,突然看见一条黑白花绳,误以为一条花蛇,胆战心惊,感到恐惧,那是因为他以前看见过那条花绳一模一样的蛇,而从来没有看见过花蛇的人,在任何环境下也不可能把花绳误认为一条花蛇。因此,认知事物的臆断真相的偏识都由事物的假象所致,这种假象并不是非正确思想的来源,真实根源是用事物的假象臆断真相的错误认知方式。产生这种错误认知主要是不依据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判断的错误意识或者思想所造成。假如非真实的想法也从客观真实中产生,那么,这种想法也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我想,以上说法只能为唯物论,不能为唯识派。
2、同样,空性一词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由各自因缘形成,没有一个事物能够自主孤立存在。无论在印度,还是中国内地,或者西藏的佛教徒从来没有一个人否认过一切事物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没有一个人承认过无因无缘,什么都没有,空荡荡的存在。佛教徒说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自然产生和现在人说的任何事物都能自然产生,这两句话有本质的区别。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通过内因外缘而缘起产生,没有一个事物是无缘无故、纯粹、自然或者自主产生;而现在人讲的任何事物都能自然产生,是指任何事物都不为人力,自然而然地产生。咋看起来这两句话语意上有点矛盾,但实际上只是语言的指向和环境不同罢了,都符合实际,合情合理,都是唯物论观点。
3、佛教讲的究竟真理也是唯物论观点。他们认为如果是究竟真理,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空,什么情况下,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会认可的。就是说符合实际客观的真理才是究竟真理。比如:人们视诬陷他人、故意杀人、抢劫财物等行为坏事、恶事;专门利人,毫不利己、讲真话、爱岗敬业、帮助别人为好事、善事。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情况下,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承认的真相才是究竟真理,因为真理永远不变。
4、一个人的品性,不是以旁人对他的支持度来衡量,而是通过他的言行和举动是否符合现实来辨别。如果符合,那就说明这个人合格,与之相反。因此,很多人说的话合乎逻辑,符合实际;个别人说话天衣无缝,有情有理。谁说的话、谁的思想贴近现实,合乎实际,那么,这个人就会被认为很合格。
5、大乘佛教认为所有恶行都由私心所致,没有私心就谈不上恶行。比如:偷盗、杀人、撒谎、挑拨、打架、盗窃、诈骗等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由私心所致。如果能够根本废弃私心,那么,人们的恶行也就能被彻底摧毁。为了人们自觉行善,发扬善事,我们首先应该以约束性的社会制度、校纪校规、宗教仪轨等抵制坏行为;然后以教育的方式让人们明辨善恶,让人们自觉转变观念;第三,寻找恶行的根源,破除私心。这个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有限的欲望适当监督、保护;对胡作非为者尽全力阻止,逐步让人们破除私心,回归善行。只有积德行善,才能把我们的世界建设成为远离硝烟,美丽富饶,幸福美满的家园。这也是符合事实的唯物论观点。
在佛教理论中,对唯识论和唯物论相辅相成的例证很多,所以说佛教哲学值得研究,值得分析。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认识它的价值,才能认清两千多年来佛教为什么能够深入影响人类思想;才能认清当今科技特别发达的国家接受佛教的原因;才能认清作为人们思想问题的宗教行为和思维,是否需要正确对待、是否需要正确实施相关政策。这是我三十多年来研究佛教的一些观点,以资料形式第一次公开发表,望广大读者指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