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幡,藏语叫“金赞才茂”,插挂经幡是将印有祈祷语、图符的经幡,高挂于神山顶的“拉则”之上、神山圣湖的经旗杆上,悬挂于寺院佛塔四周、村寨屋顶之上或帐篷左右,这是藏传佛教和民间习俗中的一种祈祷祭祀形式。

       一般经幡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的布块挂在悬于山口、山顶等处的长绳上;一种是由主幡与各幡舌组成,主幡通常用白色布,幡舌是缝在主幡上的小布条。同样采用蓝、白、红、绿、黄五色,也有在主幡的边上镶块布的。第二种经幡又可分为大和小两种。经幡的制作形式和采用的色彩正好体现了五行文化。五色分别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大地。其深层含义则是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或地、水、火、风、空世界形成之五大元素。有时经幡也与风马混同,因为经幡的边上也往往印有风马图案,经幡因此也被译为“风马旗”。

       插挂经幡还有其盛大的祈祷仪式。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西藏阿里岗仁波切神山每年一度的“塔尔庆风马旗”立杆盛会。相传它起始于10世纪古格王朝初期,已历经千余年,成为僧俗民众祈祷、祭祀佛祖、神灵,护佑安宁祥和,人畜兴盛的盛大节日,尤其是12年一轮的马年立杆盛会更为隆重。根据佛经记载,藏历马年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和圆寂三个重大纪念日重叠在一起的日子,后又因这一天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噶举派高僧米拉日巴尊者与苯教徒纳热苯琼斗法获胜的日子和藏传佛教传统的宗教民俗节日—萨嘎达瓦节,于是后世的佛教信徒便把马年作为岗仁波切神山的本位年。这一天便成为岗仁波切神山竖立经幡旗杆的庆典日—丹巴素兴节。这一天,来自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各地,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朝圣信徒云集岗仁波切山脚下的“色尔雄”(意为金盘),参加竖立经幡旗杆仪式和转神山、圣湖大朝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