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在它的基础上苯教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那时已有了书法艺术,并产生了艺术流派。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法体系。

      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此外,在吐蕃第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字体,字体多达40余种。

      前弘期至后弘期之间约100年,其间出现了帕萨体。

      后弘期以来,随着弘法,大量的编译、誊录活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白徂体和专门用于书写经卷的乌梅体,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新的字体。

      书写迅疾、形体优美流畅的酋体和酋钦体(大草)是后弘期书法艺术的一大成果。酋体和酋钦已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的字体被广泛地运用。

      从藏文产生以来至今,先后共出现了如上字体。其中常用的有乌金、徂仁、徂同、朱匝、白徂和酋体等。特别是酋体运用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