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遮那是赤松德赞最初受命出家的“预试七人”之一,约为8世纪人。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继续派人到印度去迎请佛教名僧,同时也派出一批人到印度去留学。从印度请来的僧人中有大乘佛教的无垢友、法称和克什米尔的阿难陀等。派到印度留学的第一批人中即有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到印度后,看到当时大乘佛教密宗尚盛,而显宗已日益衰落,于是他拜了一些密宗名僧为师,学到了印度佛教密宗中的许多教法,密宗知识相当渊博。

赤松德赞画像

       毗卢遮那从印度回到桑耶寺后,遭到两派人的反对。一派是印度的僧人,因为住在桑耶寺的印僧主要是学显宗的,莲花生大师也是先学显宗,以后才兼通密宗的。另一派是吐蕃传统的苯教徒及其代表势力,他们给毗卢遮那加上罪名,说他在印度学到的一切,将要给整个吐蕃王朝带来灾难,要求将毗卢遮那处以死刑。在种种谗言加害下,国王无奈便将他以流放处置。

 毗卢遮那画像

     相传,毗卢遮那大师被流放到阿坝一带时,开始当地嘉绒王和苯教势力同样对他进行过精神和肉体上的各种折磨和摧残。曾将他投入装满青蛙的地牢里,用传说青蛙聚会能放出一种毒素将人毒死的方法害他,但他安然无恙。又放进许多虱蚤和蚊虫去咬他。但由于他修法已深,洞中仍念经不止,说教不息,所以用什么办法也奈何不了他。他过人的胆识毅力和对佛的虔诚之心终于感化了嘉绒王,放他出牢,并支持他在阿坝一带建寺收徒,译经传法。当地的佛教即从此时由他传播开来。

       他的学识和功绩,在阿坝藏区至今传颂,民间誉称他为“点燃东方佛教明灯的圣人”。毗卢遮那大师在阿坝住过多年,人们用他的法号命名的地名、寺名、山名不少。如在阿坝地区的马尔康卓克基乡的峰壁峡谷中有一座曲径通幽、雅致秀丽的山洞,名叫“毗卢杂普”,意为“毗卢岩洞”。洞内留有他修行时的面壁身影、掌迹、讲经说法时留下的脚印及靠头卧睡的痕迹,洞口建有古亭庙宇楼阁。这座他当年修行、住宿过的岩洞,至今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