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藏彝走廊南部地区而言,应该以参与式发展的原则增强社区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社区和个人能动地参与到《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复兴中来,推动《格萨尔》口头传统与现代社会语境相适应。
文化专题 2024-08-15
结合史诗《格萨尔》中的实例对占卜仪式的基本要素巫师、传承方式及装扮和占卜仪式的工具、祭品、语言和动作等进行分析,以此论述藏族占卜仪式的具体形态、特征和社会功能。
文化专题 2024-08-12
文章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苯教寺庙历史概貌以及现状调查分析,认为苯教自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原始性,致使苯教寺庙周边信教群众的信仰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文化专题 2024-08-08
本文从法会、供奉神系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德格地区现存苯教寺院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阐明德格苯教的基本情况和总体特征,从而揭示苯教长期影响德格社会的历史原因。本文对丁青寺被毁和重建的原因也进行了解读和思考。
文化专题 2024-08-07
“垛顺节”是苯教禳解仪轨“垛”民俗化、节日化的结果,具有村落仪式和佛教“羌姆”的形态特征,亦有汉藏相融、佛苯共存、僧俗共舞的特点。
文化专题 2024-07-29
环县影戏是古老山区穷乡僻壤人们的精神之柱。它以纸亮子为舞台,透过灯光使雕镂的牛皮影人登场表演,弦乐合奏,酣畅淋漓,音韵入神。
文化专题 2024-07-26
基于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的预言,以及历代宁玛派高僧撰写的《莲花生大师传》和各种祈愿文等文本,“创造”了初十日法会。法会以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仪式活动,不断演绎莲花生大师的历史功绩,强化普通民众的社会记忆,建构莲花生大师的神圣性。
文化专题 2024-07-24
一千多年来,青朴以其良好的修行生态环境建构了修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相互依存的“宗教生态空间”及其运行模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其承载的独特宗教文化生态亦在发生变化,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文化专题 2024-07-22
麦积山石窟35窟的主佛及48窟的四臂观音,呈现出藏传佛教的艺术特点和题材特征,且在麦积山石窟文献资料室保存有一批珍贵的藏文文献,内容不仅有经文,还有祈愿文、咒文等。
文化专题 2024-07-18
者对20世纪末以来国内关于西藏帕拉艺术风格绘画的重要文献论著中学者的重要观点、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等进行系统爬梳整理,并概述其研究特点,以求发现当下的研究空间,期待挖掘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文化专题 2024-07-17
目前国内对于藏传佛教所川犍稚的研究还只是个别零散和简要的记述,还未有专门的论著和文章,因此通过运用前人所著古籍文献内容并结合对个别寺庙的田野调查,对犍稚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会将弥补关于犍稚研究的空白。
文化专题 2024-07-16
甘肃礼县东部西汉水北岸的大堡山,是公认的秦人肇始之地,因此,最早的畤祭出现在这儿。随着秦国力量的崛起,秦人沿着陇关道翻越陇山,到陇山东侧的汧渭之会,畤祭的中心也转移到了陇山以东和雍州之地。
文化专题 2024-07-12
佛教传入西藏以后,通过与本土宗教的斗争与融合,以及与吐蕃统治阶层的政治融合,逐渐在民众信仰、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藏传佛教教义对吐蕃以后西藏基础法律体系的形成,对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文化专题 2024-07-11
2007年10月26日,金·史密斯先生决定将其毕生收集的藏文文献捐赠给西南民族大学,而且还为这些被捐赠的藏文文献支付了从美国纽约到中国成都的所有运输费用。西南民族大学秉承金·史密斯先生深远的智慧和周全的考虑,将其所捐赠的藏文文献珍藏在新建的“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中供藏学学习者和研究者查阅与研究,实现了金·史密斯先生希望所捐赠的藏文文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发挥最大利用价值的宿愿。
文化专题 2024-07-10
基于对四川康定瓦斯碉白塔的实地考察,本文指出,藏传佛教转经仪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通过累积身体运动来达成修行目的的具身性实践。转经仪式的三个面向,即身体主体的建构、对环境的具身性感知以及具身性社交的达成都说明,不僧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越出个人的环境和杜会层面,身体实践都占有核心地位。
文化专题 2024-07-03
目前SUNO等AI音乐平台在藏文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加强数据采集与标注、优化模型训练、扩展平台功能,以及开展文化推广和教育项目,AI音乐平台可以更好地支持藏文音乐创作,促进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专题 2024-07-02
Copyright © 2023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