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卓尼禅定寺

  我有空就行走在藏传佛教寺院之间,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各地著名寺院都留下过我的足迹。有朋友戏我舍近求远,极力推荐禅定寺值得一看。深秋我们一行几人驾车,经临洮、冶力关到卓尼,汽车走到进卓尼的岔道,在山谷中行十几公里的急下坡弯道,眼前豁然一亮,卓尼县城被群山环绕,密林围护,洮河水在大山之间冲击出一片肥沃的谷地城镇建筑错落有致的散布在洮河岸边的山坡上。汽车停在山顶,我向在大树下对弈的几位老者询问禅定寺方位时,老者笑指停车右方,我顺着手指方向,看到禅定寺近在咫尺。谢过老人,我们放弃先去卓尼柳林宾馆的打算,汽车右拐爬上山坡不足百米就站在了禅定寺的寺门口。
  伫立寺前,山川形胜,一览无余;万家景象,尽收眼底。背面大山,层层叠垒;东、南、西三面峻岭分别为:雅尔山、古雅山、玛钦山。泱泱洮河自西而东弯过山脚逶迤东流。峰峦叠嶂之中茂林修竹,常年郁郁葱葱,远山起伏。眺望东南方向,则见贡布茨娜悬崖峭壁上,隐约有自显观世音菩萨像,庄严慈祥;岩壁之下,刻着藏文六字真言。年年岁岁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来此煨桑磕头,诵经念佛,缕缕轻烟萦绕山间谷地,幻化出一种奇特瑰异的神秘意蕴。不得不使人赞叹当初选定寺址者的慧眼独识。

  康熙赐名“禅定寺”

  禅定寺门楼前的长长阶梯,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之感,门前威武的石狮身上被人系上了哈达。寺内虔诚信徒和慕名游客络绎不绝,在院里玩耍的小喇嘛也随处可见。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为寺门书额″禅定寺″三字砖雕于寺门顶端引人瞩目。在寺院我们见到了我朋友认识的喇嘛格桑道德,憨厚淳朴,非常健谈的格桑道德如数家珍的向我们详细地讲解着禅定寺的过去、今天。
  禅定寺经历了宁玛——萨迦——格鲁巴三个历史阶段,属于北方四大寺院之一。是改宗前整个藏区萨迦派一百零八寺中颇具名望的寺院之一。改宗后,仍与安多著名的拉卜楞寺形成黄教寺院两大总领寺系统。明朝景泰六年至天顺八年(公元1455年——公元1464年),大寺堪布仁钦龙布赴藏从师,通达了宗喀巴的显、密两宗教义后归里,将寺院改宗格鲁派。寺名亦改为“噶丹谢周林”(译为兜率论修寺)自任赤哇,制定了严密的寺规,使格鲁派教义发扬光大。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更寺名为“当增达吉林”(译为静旺寺)。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之弟阿旺臣来嘉措被康熙皇帝召见并封“大国师”,受僧纲爵,是洮州五僧纲三土司之一,并赐“禅定寺”匾额,从此卓尼大寺改称禅定寺,寺名也沿用至今。

  700年建寺历史

  禅定寺始建于公元1254年,在金末元初时,元忽必烈邀请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去内地讲经传法,途经卓尼沟时,见此地风景优美,苍松翠柏,山清水秀,遂将原喇嘛老桑八代密宗红教寺移建在现今寺址,命其弟子格西喜绕益西在此建筑经堂,广收僧徒,宣扬佛法,于公元1295年建成。据藏经记载:萨迦法王以稀有蛇心檀木雕刻之释迦站像一尊赠献该寺,作为奠基纪念,世代相传,至今珍藏。嗣后,禅定寺因得卓尼杨土司始祖些地的支持,寺院得以发展,特别是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些地献的内附,明王朝封些地为卓尼土司之后,便开始了“兄为土司,弟为僧纲”的历史,如独子,则身兼二职。使禅定寺成为卓尼宗教、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禅定寺原名卓尼大寺,原直属西藏色拉寺。禅定寺建寺历史比拉卜楞寺早450多年,是甘肃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格鲁巴寺院。


  据有关书籍记载,禅定寺在卓尼土司玛索干布时期有僧人近万人,似不可信。但禅定寺的确鼎盛了较长时期,一度被列为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全国著名的藏传教寺院,并曾涌现出过许多佛教名僧,以及珍藏有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而闻名于世。

  雕版蜚声海外

  禅定寺有着悠久的雕版印刷技术,尤其是其印经事业不仅在国内藏区颇负盛名,而且在国际上也极有影响。当时,禅定寺就已建立了专门的印经管理机构,具有较为庞大的专业印经人员,从征订、印刷、复核、包装到销售,都有严密分工、流水作业,职责分明。在杨汝松任土司时,禅定寺刊刻了举世闻名的卓尼版《大藏经》,耗银17325两,禅定寺因此名冠藏区,成为卓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禅定寺的印经业不仅是安多藏区历史上的一个创举,而且也为发展传播佛教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以著名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为代表的卓尼版经典佛学作品成为日益繁荣的国际藏学研究中的珍贵资料,不仅国内著名图书馆中多有收藏,而且也被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等国际图书馆珍藏。不过由于战乱,刊刻和出版卓尼版大藏经等珍贵佛教经典的卓尼禅定寺,屡遭战火焚烧破坏、浩如烟海的经卷连同大量珍贵印版均被焚毁一空,留给后人的只有遗憾。现存美国的卓尼版《大藏经》,是美国国际地理社会探险队队长乔治.洛克于1927年至1929年在卓尼活动期间从禅定寺购买并运往美国的。

  古刹再度兴盛

  禅定寺有着较长鼎盛时期,占地近百亩,大小建筑物170多幢,以大寺为中心,曾统领洮、河、岷、迭、狄、宕地区大小属寺108座之多。寺内原收藏着许多精美的佛像,有数不清的经卷,还有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 直到1927年,辉煌的禅定寺及其珍贵文物遭到毁坏,特别是举世闻名的卓尼版的《大藏经》印版化为灰烬。寺院从此衰落。以后虽经第十九代土司兼僧纲杨积庆重建,但入寺僧人总不及前,仅400余人。禅定寺于1980年重建,1981年11月10日批准开放,政府拨巨款在旧址上陆续按原来的藏族寺院建筑风格,恢复修建了三大学院、四大囊钦、五幢佛殿,加上寺门楼和僧舍共80多幢建筑群,现有 160多名僧人。
  禅定寺内原设有参尼、居巴、萨里瓦、谦巴四大扎仓。禅定寺最高负责人为僧纲,总揽全寺宗教教育、行政、司法等项事务。僧纲为世袭。僧纲之下设三套组织,一是戴哇雄,简称“戴”(即僧官衙门)。下设大小头目,大头目主管本寺部分行政事务,代表寺主办理属寺事务。大头目下设班头两人,负责监察全寺僧人持戒情事,班吏5-10人,负责递送通知,传人等杂务。二是坐庄喇嘛办事处,简称“喇”,即通称的赤哇,管理全寺宗教、法事活动。三是尚署组织是吉哇办公处(卓尼方言读吉西)简称“西”,是办理本寺各学院事务的行政机构。
  从五幢佛殿到三大学院,倾听着格桑道德喇嘛讲述古寺的历史,回到寺门楼,仰望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为寺门书额的“禅定寺”,已过去四个小时。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在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愫里距禅定寺远来越远了,很明显,我是将一种难以说清的情感存放在了那里,禅定寺佛堂屋顶上小喇嘛凝视的眼神,成了我回到城市后一种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