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药草台寺
卓仓大寺(汉语称药草台寺),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座落在乐都县城南三十公里的瞿昙镇石坡村,东距瞿昙寺九公里,《西宁府志》曰:“药台在城南五十里,瞿昙寺下院也,依山临流,多产药草,因为寺名云”,寺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四季雪色,俨若银屏;山中林木浓郁,各种动物,在林间出没,“南山积雪”、“药草清泉”自古成为乐都十二景之一,而南山曾因隋炀帝当年西巡狩猎,为后人乐道。清泉溪水,田园牧场,古刹村落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僧众修身养性、信徒朝拜的圣地,如今亦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大明万历元年(公元1578年),三世达赖喇嘛与蒙古王爷俺答汗在青海湖仰华寺会面,瞿昙寺主持华旦桑波(史称班丹藏卜)派其侄华旦坚赞邀请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讲述寺院与村庄毗邻的不利,达赖欣然授记建寺地名并赐名“扎西当卡”,此后,在瞿昙寺寺主华旦桑波等人依照三世达赖之授记,由瞿昙寺高僧喜饶却旦,卓仓囊索头人华旦坚参及曲嘉朋措等人为施主,历经三十余年筹划,募捐和修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药草台寺落成,形成与瞿昙寺建筑遥相呼应,巍峨壮观的群筑群落,具有典型的汉藏建筑风格。公元1621年,华旦坚参等人到互助佑宁寺朝拜时,得到土观呼图克图的支持,把刚从卫藏学成返里,时任佑宁寺堪布的夏尔·尕让噶居·彭措南杰大师请到瞿昙寺,主持十月的“五供节”纪念活动,并主持了药草台寺的开光仪轨。自此夏尔·尕让噶举居·彭措南杰成为药草台寺首任堪布,尕让噶居做为以后历代转世活佛之名号,成为药草台寺寺主,在彭措南杰主持下,不断踵事增华,建扎仓,立法规,讲授五部大论,传授显密正法,注重僧人辩经,开创了佛寺的优良学风,明清二代鼎教盛期,该寺有近500僧侣,建有大经堂、宫式山门、讲经学院、弥勒佛殿、彭措衮迥四佛殿、吉哇院、印经院等主体寺院建筑,另建有颇具规模的尕让仓、知亥仓、曼巴仓、居巴仓,贡哇仓等活佛囊谦以及众多的僧舍和佛塔。根据《安多政教史》记裁,夏尔·尕让噶居·彭措南杰大师在往生国土的刹那,站起来豪迈地说道:“众生大都躺卧而亡,我尕让噶居却要站着故”说毕圆寂。其传奇事迹,至今在藏区民间广为传颂,影响深远, 史书中明文记载。该寺历辈尕让活佛曾因渊博的佛学知识和藏历学知识,闻名遐尔。
历史上,药草台寺不仅建筑规模宏大,而且寺藏文物十分丰富,价值极高。寺内珍藏有历代皇家馈赠的珍品,法器法物,壁画佛像,一应俱全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堪称瑰宝。其中,寺院珍藏的全套《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印经板等更使寺院熠熠生辉,在历史上,药草台寺曾得到达赖,班禅的备加呵护,继三世达赖之后,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莅临卓仓大寺,讲经论法,勤勉僧众遵守僧规,虔诚静修,并在黄缎上亲赐“僧规戒律”百余条,俾使世代教徒遵守法规,绍隆佛种。五世、六世班禅也先后从遥远的扎什伦布寺寄来不少珍品,使寺院佛光无限,光彩照人。
药草台寺与瞿昙寺同属一寺,史称瞿昙寺下院。经过长期的历史洗礼和社会发展变化,瞿昙寺逐步演变为政教合一的寺院,而药草台寺从开光之日起,在尕让噶居活佛的主持下,四方佛僧云集,习法研典之风极浓,戒律严明,学风优良,劝善化俗,慈云广被,曾出现过不少高僧大德,卓仓大寺以其自身的宗教人文和地理环境,不仅在安多地区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在四川、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地久负盛名,为弘扬佛教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9年,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把药草台寺与塔尔寺、大佛寺、瞿昙寺、广惠寺、白马寺等六大古刹一起共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极左思潮泛滥,药草台寺也未曾幸免于难。而“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开始,使寺院雪上加霜,寺内珍藏了数百年的文物遭到毁损和流失,华丽壮观的建筑全部拆除充公,寺院成为一片废墟。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民众对恢复重建药草台寺的呼声日益高涨。第八世·夏尔·尕让噶居·洛桑晋美南嘉活佛顺应民意,不辞幸劳,在繁忙的机关事务中挤出时间,经常奔波于海南和卓仓之间,或向上级政府反映情况,陈述问题;或深入卓仓各地民间,倾听群众意见,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卓仓各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以及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支持,使寺院恢复重建工程在人力和资金上得到保障。在八世尕让噶居活佛的主持下,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先后建成了经堂、弥勒殿、三世殿、山门、围墙、尕让囊谦,藏医门诊等建筑,并对贡哇囊谦依照文物保护的原则,全面进行了维修和加固。2004年,由几位著名企业家共同投资数十万元,建成一座高18米,宽11米的菩提佛塔,蔚为壮观。恢复后的寺院建筑,体现了原有寺院的建筑名格,显得古朴典雅。1998年,该寺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