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寺,俗称黑帝庙,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乡黑帝庙村,村以庙得名。这座古刹坐落在医巫间山后尾之平顶山南龙,南临东沙河,地处平原沃野中。据《阜新县志》和《满洲·锦州省古迹》记载,瑞昌寺始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是阜新地区最早的清代喇嘛寺庙建筑之一,为土默特旗旗寺。到清康熙时,还亲御书匾额一方,赐名曰:“瑞昌寺”。
一、瑞昌寺历史情况
1、瑞昌寺建筑
瑞昌寺按汉藏结合式建筑,分两进院落,寺院四周建有较高的石砌围墙,最前方有影壁墙一面,依次为山门五间,在天王殿前立有高数丈石旗杆一对,为独石。一对巨壮的雄狮分站两侧。进山门便是一进院落,左右有钟鼓楼两座,中间为天王殿五间,歇山式,坐北朝南,塑有四大天王像,还有一对石碑亭,为顺治御制石碑文,讲述乌鸦救主之典故及建寺之缘起。院西有僧房五间,东有斋房五间。
穿过前大殿便是寺院中心,满院青砖铺地,植有花草树木,在措钦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放一铸铁香炉,几尊藏式石刻佛像分立两旁,造型独特,形态各异,端正庄严,极具东蒙地区藏传佛教雕塑风格。
措钦大殿为硬山式,坐北朝南,按三层楼阁式筑成,总高五丈余。殿内金碧辉煌,气派雄浑,主供八米多高藏式六臂观音菩萨站像(在藏传佛教中比较少见,一般都是四臂观音、八臂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比较常见),两侧供千尊释迦牟尼佛;中为释迦牟尼佛,迦叶、阿难两大弟子分立两侧;东厢房五间,塑满得佛像及五殿阎王像;西厢房五间,塑有大木拉注4佛像;檐前建有楼一座,内塑金刚佛像;东西各廊房塑满佛像。
后殿前有索伦杆一对,五间,塑满得佛像;西厢房三间塑桑的(集密金刚)佛像;东厢房三间,塑德本齐注7佛像。
在各殿内围墙壁上绘有各种藏传佛教的壁画,线条流畅,艺术精湛。
围墙外有关帝庙一座;另有萨尼衬扎仓(因明哲学院)和时轮扎仓各一座;药王殿一座,并有清代皇帝塑像的庙宇九间及僧房数处;灵塔殿五间,供奉有一世活佛的肉身白塔(村人称古尸塔)及二世、五世、六世、七世活佛的舍利塔(三世活佛圆寂于去内蒙传法途中,肉身在当地火化土葬;四世活佛生前嘱寂后土葬;),殿中有万岁九龙金牌,上书满蒙汉三处文字的“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寺院佛殿台阶都是绿色石头砌成,并有栏杆数处。
寺院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楼台亭阁重叠,蔚为壮观。由于历史原因,古寺迄今只剩些零星苍松古柏和部分断墙残垣遗存。
2、御制匾额
瑞昌寺三殿各有御制匾额一块。
山门有“敕建黑帝庙”一匾,为汉文,纪年为顺治八年,有顺治帝御笔之宝、印章;
措钦大殿有“瑞昌寺”一匾,为满蒙藏汉四咱文字,为康熙御笔之宝;
后殿有“福佑恒沙”一匾,为汉文,乾隆帝御笔之宝。
3、瑞昌寺活佛、僧众
瑞昌寺活佛共传八世,第八世堪布活佛于清光绪年间圆寂,自此停止转世。
瑞昌寺鼎盛时期有僧人三百余人,至民国解放初期县志记载有僧人八九十名。最后一任住持——吴·道那高,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人。
二、瑞昌寺传说
明朝后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诸部逐渐崛起。出生在建州女真斡朵里部的努尔哈赤,经30年征战,建立了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开向明宣战,并接连攻沈阳,破辽阳,攻占了辽东70余城。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在用兵宁远(今兴城)、锦州的战斗中,多次经过阜新地区。据考,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盛京后,他曾亲率大军西渡辽河,与明军在广宁(今北宁市)一带展开激战。
传说在这一年深秋,努尔哈赤率部在广宁一带与明军交战中吃了败仗。无奈,他率领残部一路退却。当努尔哈赤率队退出长城沿线镇静堡(今白厂门)后,天色已晚。将士激战一天已是人困马乏,吃了败仗后更是士气低落。此时,身后的明军仍紧追不舍……跑着跑着,努尔哈赤也觉得胯下的战马明显慢了下来。越过一道山梁,忽然间,他的视野中出现了一片黑幽幽的大树林。“是走是躲?后面的明军一定是越来越近,怎么办?”情急之下,努尔哈赤拨马由小路绕进了黑树林。
一队人马刚刚在密林中安顿下来,便听见有少量人马尾随而至。“进去查看,是否藏于林中?”原来是明军的探马。努尔哈赤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就在这时,只听得“扑楞楞”树林中飞起了一大群乌鸦。“乌鸦栖于树上,林中一定无人!”随即,明军马队的蹄声渐渐远去了……
二十几年以后,清世祖福临为纪念太祖努尔哈赤这次林中脱险的经历,特命人找到了这片位于今阜蒙县富荣镇南境的“黑树林”,并于顺治八年(1651年)拨国币在这块“吉地”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寺庙,亲赐匾额“敕建黑帝庙”。既瑞昌寺,也是我市境内始建最早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三、瑞昌寺的宗教文化地位
蒙古贞地区在历史上曾被誉为“东方藏传佛教圣地”,据民国时期阜新县知事杜秉沦于民国九年报热河省公署公文中叙述,本县藏传佛教寺院达369座,东蒙及东北地区最为繁荣的。瑞昌寺作为蒙古贞地区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是由清政府投资兴建的土默特旗旗寺院。1650年,呼和浩特昭的乃济托音来到蒙古贞部落,在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就是以瑞昌寺为阵地,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播佛教。他在蒙古贞及附近地区收下三个著名的弟子,其中之一就是国庙瑞应寺的始祖活佛桑丹桑布。所以可以说是瑞昌寺本地藏传佛教传承的源头。
由于瑞昌寺是清政府所建旗寺院,除了象其它蒙古贞藏传寺院一样举行各种法事活动外,为纪念乌鸦救罕王努尔哈赤,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寺院前竖立着一根木杆。这根木杆下端镶在汉白玉夹杆石中,上端有一个碗状的锡斗。此杆满语称索伦杆或索摩杆,是满族祭天用的“神杆”。 为了纪念乌鸦救命之恩,寺庙重大节日或庙会,都会将猪下水、肉等切碎拌以碎米,放在院中索伦杆上的锡斗内,以饲“神鸦”。旗杆很高,两个小喇嘛折腾半天,上下几次,才能把东西放完。不一会, 便会飞来成群的乌鸦在旗杆的周围盘旋,争相抢食碗状东西里的肉食。直到把东西吃没了,乌鸦才会散去。据当地老年人讲,那场面颇为壮观。这一满族特有的习俗在北京和东北一直延续到清末。
从瑞昌寺的历史与传说可以看出,瑞昌寺的建设与影响与两位著名的的历史人物密切相关,一是清高祖努尔哈赤,瑞昌寺因其而建;另一是被尊为“父亲喇嘛”的乃济托音呼图克图,蒙古贞因其以瑞昌寺为阵地传播佛法而成就“东方藏传佛教圣地”。由此而奠定了瑞昌寺在蒙古贞地区重要的历史地位及宗教文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