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各宗各派都把诵经念佛当作第一要事,把经典理论书藉当作恭敬朝拜对象尘封在书橱的当今世上,当作实践的学问、认认真真学习三藏教理、并将其当作证悟化众第一要素而奉献一生的只有藏传佛教界人士。从11世纪中叶开始,按印度那烂陀佛教大学的学制,在西藏桑普建起了辩经学院。此后,藏区各地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辩经学院,最著名的辩经学院如哲蚌、色拉、甘丹、扎什隆布、青海塔尔寺、甘南拉卜楞寺、里唐大寺、西康强巴林,以及外蒙甘丹寺等。
20世纪中期,哲蚌寺有学僧七千,色拉寺学僧五千,扎什隆布、塔尔寺、拉卜楞寺各有三四千。大小辩经学院全藏区有一千五百多所,学僧有几十万人。各辩经院都设有显宗和密宗博士学位。显宗学院主修的是“五部大论”,即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俱舍学、律学。因明学包括《摄类辩论》和《释量论》,学制4-5年。般若学以《现观庄严论》为纲,学习印藏学者的般若疏论,学制一般3-4年。般若学考试答辩合格后,授予中级学位。中观学以《入中论》为纲,学习龙树《中观论》和提婆《中观四百颂》等有关中观的各家学说,学制一般2年。俱舍学以世亲《俱舍论》为纲,学习上部和下部阿毗达磨诸论,学制4年。律学以功德光《律经根本颂》为纲,学习戒律。完成五部学业共需16-17年,经考试答辩,成绩优秀的可以获得“多冉巴”、“拉冉巴”等显宗博士学位。然后再进入密宗学院,学习密宗总论和各部分论,学制3-4年,辩论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俄冉巴”即密宗博士学位。如甘丹金座法王的任职资格,必须取得显密双学位,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学修实践,品德威望具佳者,才有入选资格。
讲学、传法、著作都需要有公认的学术资格。讲辩立论,重教理二证,教内的地位,也以学术地位而升迁。在佛教各宗派中,以学知识、做学问为主而且有正规学制的也只有藏传佛教。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藏传佛教是重知识、知识力量最强的佛教。藏传佛教的经论研究成果之巨大,以堆积如山的论文论著为证。如果把这些藏文佛教理论著作全部翻译成汉文或外文,需要花数百年的功夫。而且,其中有关佛教哲学方面的有些著作,可以毫无逊色地排在世界级哲学名著的行列。因此,藏传佛教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在宏伟的布达拉宫,和金碧辉煌的佛殿、佛像、佛塔等有形的文化,而是在独特的思想精神的无形文化遗产方面。
至今,很多人只知道雪域高原的有形文化,不知道藏传佛教的无形思想文化遗产。藏传佛教是以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为主的几十个民族参与下,在一千四百多年的漫长经历中形成的思想文化产物,它以特有的利众价值观和博大的精神遗产、锐利的智慧,获得了现代社会的普遍认可;以一种信仰的强势地位,进入欧美等西方国家,从一个局部地区的信仰文化,变成了拥有几十个国家信众的国际性宗教。研究藏传佛教的刘宇光博士评价说:藏传佛教“在阐释的方法上采取严格的学院哲学格式,尤其因明论式深异于以玄思为法的汉传诠释”,“比之于汉传佛学,藏传佛学是颇能完整、平均而踏实地综合及发展了大乘佛学所有必不可缺的理论环节:中观、量论、唯识、成熟阶段的阿毗达摩及如来藏思想,且互相制衡,不会一面倒地只偏于一项”。(见《当代西方的藏传佛教哲学研究》198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