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部落的苯教寺院,都遵循东巴辛绕的苯教理论,主要内容:一是九乘,主要包括教义、教规、四门五苦、密三宗和俗人规章。教义主要是“祈福禳灾”;教规,指苯教对寺院、对僧侣等方面的规章;四门五苦,主要讲万物的形成,万物种类,万物的消亡;密三宗,即苯教的显宗、心宗和密宗。二是身、言、心教,即东巴辛绕是身教的祖师,主张用自己的身体,来传苯教,“身体力行”;木却德木珠是言教的祖师,就是传辛绕的语言,按辛绕的话传教,忠实地执行辛绕的教义;扎巴南卡是心教的祖师,他们通过前人传下的苯教经典,加以深入领悟,付之实施。三是五大明,即声明(语言文字)、因明(哲学逻辑)、工巧明(工艺)、医方明(藏医)、内明(教规)。四是苯教要求僧侣履行十件善业:身体实行三条:一不杀生,二不俞盗,三不淫;嘴巴忌讳四点:一不说假话,地不挑拨离间,三不咒骂别人,四不乱吹牛;心里遵守三项:一不怀害人之心,二不产生占有别人好东西之心,三不存在对传教的人有怀疑之心。做到这十件善事,人们和谐了,世界安宁了。
苯教的活动节日,主要是:在苯教始祖辛绕的生日和死日,喜绕坚参(十四世纪苯教大师)的生日和死日,各个寺院创建人的生日、死日和各自规定的日期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若尔盖各苯教寺院普遍举行宗教活动的时间是:藏历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四月初一至十五日;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十二月十五至三十日、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两日是各地苯教共同的节日。十五日,还要举办跳神。比如大金寺,全年二十个节,宗教活动四十四天;相藏寺,全年十二个节日;葛相寺,全年十个节日;尼显寺,全年五个节日;桑州寺,全年四个节日。解放后,苯教活动集中在每年年终和春节期间。其它活动日期,按农牧业季节而定,一般安排在农牧生产淡季。
苯教的活动,主要形式是念经,根据不同情况念各种相应内容的经;其次是跳神,每次要跳两天,跳神的苯教徒,有戴面具的,也有不戴面具的,面具的画法和色彩也有区别,以表示神的种类与善恶;跳神的姿态有表示欢乐的,也有表示忿怒和凶恶的。苯教的巫术活动,据藏族博士研究生格勒同志在康区的调查资料及笔者在若葛尔盖的调查,两地巫术活动相似,这些巫术:
一是“占卜吉凶”。有的用彩色带子打结,视解结的顺利程度判别吉凶;有的将动物肩胛骨丢入火中,从骨上的裂纹去判吉凶;有的采用掷骰子的方法,以掷出单数为吉,双数为凶;普遍流行的,是数念珠时,以最后出现的单或双来定吉凶,以单为吉,以双为凶等。
二是“习咒诅”。咒术分口头咒术和施食咒术两种,口头咒术即反复念诵专门的咒语。施食法咒术,施咒前要准备牛角、刀剑,铁链、三角铁器、弯钩斧头等工具,无铁质的,用木质也可以;又用糌粑粉捏成各种人形及其他开头的制品;正式诅咒仪式开始后,就念着烧死、淹死、埋葬死等这些诅咒“敌人”的专门咒语,并对施食进行处理,即采取:把施食的“敌人”埋葬在当道的地方,让人们边咒边踩,使“敌人”不得复活;将施食拿到十字路口焚烧,在光天化日之下烧为灰烬;把尖形施食,朝敌人方向丢掷,以消灭敌人;苯教巫师,手执钢刀,一面念咒,一面用刀插入施食人形的心脏,砍断四肢。
三是驱鬼如魂。苯教巫师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与鬼魂打交道,他的巫术“为死者开路,叫死尸还魂。”据称:东巴辛绕同喇嘛教中的莲花生祖师一样,可以降妖伏魔,为活人开神门,为死者闭地狱门。驱鬼仪式:先摆一个神坛,垫上人皮;巫师戴上黑色的面具,以防在施行法术时看见各种妖魔鬼怪;使用的法器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法铃、双面摇铃,人腿骨号;二是一把杀人的刀,这把刀用于杀死魔鬼;还用糌粑捏成各种形象的鬼怪。当仪式开始以后,巫师处于错迷状态,假装与妖魔鬼接触,把自己的骨、肉、血等送给鬼怪。法铃激烈摇动,人腿骨号剧响,双面鼓响咚咚,巫师手拿杀过人的刀,念驱鬼咒,做一些怪动作,狂舞乱跳,用刀砍掉控制的鬼怪的四肥,挖去心脏,最后丢在柴火堆中焚尽,仪式即告结束。执行这种驱鬼活动的巫师,“要懂得并运用三百六十种死法和四种驱鬼法,八十一种镇伏鬼邪之法。”上述驱鬼仪式,只是苯教巫师驱鬼的一种方式而矣。
四是跳神治病。苯教认为人的病祸都由于鬼作崇,当人患疾病时,必须请苯教跳神驱反禳解。苯波烧松柏枝和果实,用烟作“桥梁”、与神相通,苯波作法后,向神问明病源和治法,接着念经、献祭、祈禳,将病魔驱走,直到苯波认为病人灵魂回体,即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