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杨志军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
这里有人与人的故事、人与动物的故事、动物与动物的故事,最感人的是人与动物合力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互助共生的故事。
如果说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三江源就是大河之母。在这块方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有雪山高原、山川河流、滩涂沼泽、草原沙漠,它以坦荡博大的胸怀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作家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就是一部带领少年读者走进三江源、与三江源世界零距离接触的作品。这部作品结构简单,开篇第一章、第一句就是“爸爸失踪”了。小主人公小海和妈妈为了寻找失踪的爸爸,在司机巴雅尔叔叔开车带领下,一步一步走进三江源,人随车走、景随人移,一部大戏徐徐拉开帷幕。一幅幅自然画卷徐徐展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层层展开,作者精心构建了三江源一个纯净澄澈、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自然世界。
作品以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描画了三江源独特的肌理、丰饶的血脉、宝贵而罕见的动植物资源。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家是从来不会忽视故事的,这里有人与人的故事、人与动物的故事、动物与动物的故事,而最感人的是人与动物合力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互助共生的故事。
作品通过回忆、插叙、旁叙等艺术手法,把以小海一家三代人为代表的三江源保护者前赴后继、结缘三江源,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感人故事一一呈现出来。不要以为小海的父母是一对情深意浓的夫妻,因为爸爸李强常年扎根三江源,妈妈并不理解,父母之间产生了巨大裂痕,他们一直处于“分开”状态。两种对立的态度、一个有矛盾的家庭是格外有戏的。而小海的爸爸之所以为保护三江源的动物、以跪拜姿态舍家舍命地工作,也是有前因后果的。当然在三江源,有人保护也就有人伤害,不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偷猎盗猎动物的偷猎者,即使投资建立小海动物保护中心的笑脸叔叔,也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有偷挖虫草者,修桥筑路,甚至登山旅游都会给三江源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其实小海爸爸的失踪,就是为了追踪一些为纯净水拍摄广告的人。作品正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塑造了多个为了守住三江源、为了救治保护动物而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普遍人,那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
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心保护下,三江源建立起了最完整的自然生态。文中有一段小海和爸爸的对话,爸爸告诉小海,植物养活了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又养活了食肉动物,如果没有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就会把植物吃光。一个没有植物的地方就会变成荒漠。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刻意要传达的是一种天人合一,人与动物互相依存、互相救助、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自然面前,人与动物不分高低,世间万物平等,在作品中,每一座山峰,一个人、一匹马、一头牛、一只羊、一只飞鸟,每一个他们救助过的飞禽走兽都有名字,甚至有辈分之称,比如,黑颈鹤姑姑、斑头雁大叔等。其实这不是简单的称谓,而是别有深意,体现了人对动物的尊重。
小海救护站救治了难以计数的动物和飞禽,这里有瘸子猞猁、拐子岩羊、断了翅膀的鸬鹚、受伤的白唇鹿——当小海他们开车去寻找受伤的爸爸时,一路上金雕小白、斑头雁大叔和红嘴鸦阳阳紧紧跟随,为他们探路,侦查目标,指引方向。当人被困暴风雪之中,断炊断粮之际,金雕和秃鹫会衔来野兔丢给困在大雪中的人。他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被秃鹫救过来的人。在藏区人死以后,尸体不是土葬也不是火葬,而是有专门的饲鹫人,整理以后喂鹰。作品中的普姆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不辞劳苦的饲鹫人。由些可见,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人类不过是其中的一环。这种自然面前万物平等的理念,是三江源大自然得以保护的根本。这部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动物文学,或者说高于常见动物小说,也正是因为它以一个非常强烈的信息传达了这种万物有源、和谐共生的理念。人类救助遇难的动物,动物也会救助遇难的人类,小强的爸爸和一帮拍摄纯净水广告的人,身陷冰洞,小海和妈妈以及雄鹰支队的人遍寻无果时,是两只大灰狼星宿海和平措最先发现了他们,它们拼命地在冰雪中刨着,引来了很多很多动物,一群动物在冰雪中舍命救人,那场面是极其令人感动的。当人们为了纪念因救人而牺牲的饲鹫人尼玛建立雕像时,同时也为一群为救人而死的动物和飞禽建立了雕像,两组雕像并立,把人与动物两组不同种类生物的美好的形象永远留在了各拉丹冬雪山上,这也是一种万物平等的体现。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故事,作者不露声色、不着痕迹地阐明了在大自然面前,处于自然生态最顶端的人类到底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尽一份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人类是一种有情感的高级生物,这种高级就表现在对自然一草一木的热爱上。作品中有一首小海爸爸李强根据当地牧歌曲调填词的歌曲,那应该是一首“三江源之歌”,这歌一直在牧民中传唱。在这首歌里,他们深情地赞美每一座冰雪洁白的山峰,每一条充盈、饱满、澄澈的河流,每一片开阔坦荡、草肥花艳的丰美滋润的草原,他们赞美一只鸟、一条鱼、一头牛、一匹马,让所有的生命各得其所,让所有的日子扎西德勒。全书每一个故事、每一首诗歌都充满了对三江源的祝福与热爱。读这部作品,我们除了被一个个万物共生的故事而感动,还有一层温馨美好的情愫不时漫上心头。如果说,读这本书我们是追随作者亲临亲历了一场难忘的三江源之游,实际上这场阅读漂流更是一场最纯净而美好的精神洗礼。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部作品依靠文字的独特魅力,把事、诗、歌、画、情、理、趣七艺统一,做到了故事中有情有理,理趣相映;文中穿插了很多诗与歌,诗、歌、文三者有琴瑟相随,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之感。我也曾试图把某段诗或者歌词删掉,好像读来意趣差了很多,生活气息也淡了很多,文采也略觉逊色。还有此作的场景很多,画面感很强,对独属于三江源的云、雾、雨、雪、太阳、光和草地都有细致准确的描摩,写出了此时此地、此情之下独特的质感,不得不佩服作者老到而娴熟的艺术功力。
原刊于《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