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41b3f3-f140-4601-adac-fa8c8e6e72df.jpg

青海作协组织作家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青年路社区采访


        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里,青海省作家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党对文学工作、作协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开展主题实践创作,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精品创作,深化文学服务,在守正创新中奋力推动青海高地文学向文学高地的跨越。


高举旗帜  立心铸魂


        青海作协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文学界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引领。在省文联党组领导下,在驻会工作人员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承办中国作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青海培训班,在青海作家网、《青海作家》开设“学习十九大精神”专栏,转载重要学习文章,发表作家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文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青海文学周”期间主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组织中国作协会员、全体委员、主席团成员、党员作家、少数民族作家、网络作家及青年作家等作家群体开展理论培训、辅导讲座、交流座谈,引导广大作家不断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五年中累计培训作家1200余人次,覆盖全省各州县、各行业中青年作家。坚持高举旗帜、立心铸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各民族作家为时代放歌、为人民书写的信念更加坚定,行业内正气充盈、士气高昂、文气馥郁。3名作家被评为青海省第四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名作家被评为全省最美文艺志愿者。


“深扎”引领主题创作  真情讲好青海故事


        青海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当前正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和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提供了广阔天地。省作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持续深入开展“扎根沃土、笔耕高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访创作活动9次,组织121名作家深入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6个自治州和海东市及青海油田、青海盐湖集团,聚焦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驻留在牧场、村庄、产业园区、创业基地和生产车间,采访农牧民群众、基层干部和一线工人,创作出记录攻坚进程、反映时代精神、讲述青海故事的三部作品集《新青海的容颜》(脱贫攻坚主题)、《青海,我的家园(第二辑)》(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青海生态文学作品集》(生态保护主题),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积极承办中国作协“我们向着小康走——中国作家玉树行”主题采访活动,多位作家深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乡镇村社,采访书写全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重建家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故事。组织4名作家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一日·工业兴国”采风创作活动,创作了多篇表现脱贫攻坚和工业发展的优秀作品。2020年青海作协被中国作协评为创联工作先进集体,1名作家获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此外,十余位作家主动“深扎”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及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援青一线等地区和部门采访创作。

        组织“中国梦”主题创作,讲述新时代青海故事。青海作协和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联合举办了7届“中国梦·青海故事”征文活动,参与作者达1000余人次,评选出116篇获奖作品,出版《中国梦·青海故事》作品集3辑。


壮大创作队伍  完善梯队结构


        发展会员重质控量,会员规模稳步增加,创作水平逐步提升。五年间新增省作协会员416人、中国作协会员35人(占全省现有中国作协会员总人数30%)。作家队伍中基层作家、少数民族作家、40岁以下青年作家逐年增加,梯队结构更趋完善。

        重视作家政治理论培训和知识更新。五年来,先后推荐55名作家到鲁迅文学院高级研修班、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鲁迅文学院浙江高研班等不同班次深造学习。开办中青年作家读书班、少数民族藏语文学创作翻译培训班、《青海湖》重点作者读书班、“深耕黄河文化、厚植青海故事”主题培训班等共7期,邀请省外著名作家、编辑29人,省内作家、专家19人授课,培训作家400余人次。

        强化对网络作家的组织与服务。立足成员少、成立网络作协条件尚不具备的实际情况,及时设立网络文学委员会,加强组织,确保服务职能到位。召开网络作家座谈会,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在青海日报以专版形式推介网络作家、作品,增强网络作家归属感和职业荣誉。与共青团青海省委共同举办青年网络作家“网著梦想”沙龙,系列活动将30余名网络作家团结到作协大家庭中,青海网络作家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突破。


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创作成果丰富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高度引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突出特色,培育亮点。青海民族众多,各民族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争奇斗艳。省作协切实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使命,通过推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健康发展,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提供文学动力、培养文学人才、创新文学成果。280余名少数民族作家参加各类培训班,21名少数民族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分别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化隆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组织召开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文学创作会议,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政治引领,研讨重要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规划未来五年创作。编辑出版《青海湖》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文学作品专号5期。积极完成中国作协“汉译民”藏语卷(2016五卷本)翻译、编辑、出版工作。开展“汉译民”精品图书进学校、进寺院活动,向玉树州寺院、青海民大藏学院、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隆务大寺、黄南州民族中学、塔尔寺等十余家单位赠送中国作协“汉译民”精品图书共1000套5000册。联合举办两届“我和我的祖国”藏语短篇小说有奖征文。与青海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青海世居民族经典记录丛书》(含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共6卷)和《青海世居民族少儿长篇小说丛书》(《天敌》《雪豹王子》《蓝月亮》《小牧马人》《阿里和穆巴奇遇记》《天边的彩虹》共6部)。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成果突出,成为青海文学的亮点。梅卓的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拉先加的中短篇小说集《睡觉的水》(藏文)、龙仁青(翻译)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使青海省获得此奖作家达到22人。古岳的长篇报告文学《冻土笔记》获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索南才让的小说《哈桑的岛屿》获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金葵花奖。15部作品获得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3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民译汉”出版扶持工程。2部作品获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

        组织申报文学扶持项目,编辑出版精选作品,强化对创作的引领和服务。积极组织作家作品申报中国作协系列扶持项目,一批优秀选题获得扶持:4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14位作家获得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名作家获得浙江作协签约作家项目,1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1位作家获得中华文学基金会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1位作家作品获得省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编辑出版文学图书,整体推出作家最新佳作。出版《青海文学十年精选》(6卷)、《野牦牛翻译文学十年精选》(4卷),精选259名作者最新优秀文学作品(含藏译汉)300余篇(首),基本囊括各文体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一大批作家与作品在国内文学界崭露头角,《丙申年》《麦仁磨快的刀子》《天湖》等30余部作品获得省级文联(作协)、出版机构文学奖项。创作出版作品150余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1100余篇。

        以培训、研讨促进创作。举办中青年作家重点作品改稿班、少数民族作家读书班等多种培训班,会诊10位青年作家创作中的作品,组织《丙申年》《西进!西进!》《黄河从这里拐弯》等作品研讨会,召开网络作家对话会,为《黄河传》《金玉斗》《昆仑圣殿丛书》《干净的雪》《醒》等15部作品组织出版分享会。系列培训和研讨会促进了作家和评论家的广泛交流,有力引导了创作。


加强平台建设  扩大内外交流


        举办重要文学活动和评奖活动,扩大青海文学界对外交流。举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通过主题对话会、朗诵会等形式,加强省内外、国内外诗歌创作交流。举办第二届、第三届昌耀诗歌奖评选活动,编选出版《高车——昌耀诗歌图典》,举办纪念昌耀逝世20周年座谈会和昌耀经典诗歌朗诵会,搭建起青海文学新的对外交流平台。协办全国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系列活动“繁荣生态文学、共建美丽中国”文学论坛及“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青海行活动。组织省内外作家在青海湖流域、河湟地区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文学采风活动。

        浙江、青海作协交流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巩固发展。8名青海学员参加浙江作家高级研修班培训,2名青海作家签约浙江文学院。“浙江作家海西行”“觅踪海上丝路”等主题文学交流与采风活动成效丰硕,在作家培训、期刊交流、创作采风等方面都有新举措,取得了新成绩。新增6对基层作协结对,使两省州、县级作协结对达到14对。

        拓展和深化全省文学交流平台。不断丰富创办已满12年的青海文学周内容和形式,以“青海精神高地与文学创作”“时代使命与文学担当”“深耕黄河文化、厚植青海故事”为主题,展示文学工作成果,强化创作引领,促进基层作协组织、全省作家、文学内刊之间的交流,加强中青年作家培训,成为重要的省内交流平台。


延伸服务触角  抓好文学惠民


        与社会各单位合作开展文学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学需求。联合举办李南公益诗歌讲座、文学小分队进校园文学志愿服务活动、中国诗人茶卡盐湖采风创作、“百年华诞、放歌青海”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诗歌大奖赛、残疾人“飞鸟杯”朗读者诗歌大奖赛、“青海移动好故事”纪实作品征文、“家风家教你我他”征文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和“书香社会”,倡导爱残助残、保护生态、快乐写作等良好风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基层作协组织不断壮大,共同奋进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相对而言,青海基层作协组织建设起步晚、困难多。这五年是市(州)、县(区)作协组织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段,实现市(州)级作协全覆盖,县(区)作协覆盖60%,扩大基层作协负责人在省作协委员会任职比例,定期召开基层作协主席联席会议,形成了“自主工作、一呼即应”的紧密协作工作格局。

        今后,青海作协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带领全省各族作家,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抓好创作和服务,努力建构青海文学高地,为青海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新贡献。


原刊于《文艺报》2021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