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敏

2004年的国庆影坛,香港推出的《新警察故事》与美国灾难大片《后天》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国内观众眼球的最有力争夺者,谁都不曾料想,这时的影坛却奔出了一匹"黑马"--一部关于保护藏羚羊志愿巡山队故事的《可可西里》。在这部大部分是以业余群众演员组成的阵容里,一张"贵族的脸庞"和一双"鹰一样的眼睛"格外引人注意,他就是在片中扮演队长日泰的藏族演员多布杰。

多布杰生于1958年,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人。198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现为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影视艺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电影《红河谷》、《彝海结盟》中分别饰演了藏族头人和彝族头人,在电影《极地营救》中饰演汉族飞行员曾瑞朴,《心跳墨脱》中饰演校长。尤其是在电视剧《雪震》、《太阳乐土》、《康定童话》、《爱心无价》、《拉萨往事》、《西藏风云》、《啊、雀儿山》、《文成公主》、《八瓣格桑花》、《达玛誓言》、《尘埃落定》、《格达活佛》等剧中担任了主要角色,是出镜率很高的电影演员。荧屏上,他将鲜明的人物个性、深邃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煤矿踏入艺术殿堂

1976年,西藏日喀则的一个煤矿里,18岁的多布杰和500名青年一起将自己的身心完全地扑到了煤窑里。作为当时西藏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多布杰与艺术似乎没有一丝的缘分可言。但机会还是垂青像他这样的年轻人。那年,恰逢自治区话剧团到煤矿招收演员。那时招收的标准很简单:看一下长相,唱个歌,然后就跟着念一首毛主席的诗词。命运似乎就是在这样简单的情节中被改变了,多布杰和另外一名工人被话剧团招入旗下,告别了煤矿工人的生活,踏入了神圣的艺术殿堂。当时的上海戏剧学院专门开办了藏族班,有针对性地帮助西藏培养艺术人才,多布杰进入话剧团后直接被送到了上海,系统地学习表演。

从遥远的西藏高原第一次踏入陌生而繁华的上海,多布杰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学院不但给他们上艺术课,还用一年的时间给他们补习文化知识。学院邀请了不少知名演员给他们讲课,"赵丹老师、张瑞芳老师给我们讲课时,我们几乎一半都听不懂,很多学生都睡着了。"说到这,多布杰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多布杰的人生轨迹开始了质的转变。在上海戏剧学院4年的学习时间里,他对表演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还在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多布杰当年主演的毕业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竟然震撼了整个上海戏剧界,并获得了英国莎士比亚研究院的高度评价,多布杰的演艺才华初露端倪。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多布杰回到自治区话剧团担任演员。1988年,多布杰第一次从舞台走上了荧幕,在《布达拉宫秘史》中饰演男二号,尽管影片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公映,但多布杰在片中的表演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从那之后,多布杰片约不断,很快成了一位出境率非常高的优秀演员。

活跃演出舞台的"雄鹰"

1995年因在电视剧《雪震》中成功塑造了藏族头人"贡布"的艺术形象,多布杰获得第1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配角奖;1997年因在电影《红河谷》中成功地饰演了藏族头人,获得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02年因在电视剧《八瓣格桑花》中塑造了归国藏胞"洛桑丹增"的艺术形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影视题材剧目奖"骏马奖"最佳男演员奖……在众多闪光头衔的映照下,多布杰走上了一条演艺水平逐步成熟、艺术生涯不断迈向新峰的星光大道上。

几年来的多个"第一",多布杰渐渐地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后来,阿沛·阿旺晋美的艺术形象第一次被搬上荧屏,因他在《西藏风云》中成功塑造了阿沛·阿旺晋美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他真正为全国影迷所熟知应该始于电影《红河谷》,在《红河谷》中,多布杰饰演的"头人"一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他的戏份不多,但每一次露面,都带给观众一种震撼。他那带有藏语韵味的深情表白,留给观众一个英雄气十足的硬汉形象,有观众在论坛中评论说"头人"的眼神可以"直达心灵"。

在《极地营救》中,多布杰饰演的汉族飞行员曾瑞朴,危急关头,他和邵兵扮演的范康一起,驾驶着黑鹰直升机,成功地营救出了被雪崩围困的县委书记等人。尽管"曾瑞朴"的台词不是很多,也不是男一号角色,但多布杰在片中还是作出了精彩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心跳墨脱》首演后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多布杰在其中主演了校长这个角色。

在对艺术的追求上,多布杰是个很执著的人。为了演好电视剧《八瓣格桑花》中旅居国外的藏胞洛桑丹增这个角色,他特意走访了回拉萨定居的好几位经商人士,同时还第一次出境到尼泊尔,对那里的藏胞进行了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多布杰发现,那些在国外生活多年,目前已经进入老年阶段的藏族同胞,大多数希望落叶归根。于是,在塑造洛桑丹增这个人物时,多布杰尽力突出民族文化、思乡情结,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矛盾,从而真实地再现了一个藏族老人的真情实感。2002年,"洛桑丹增"这一艺术形象让多布杰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影视题材剧目奖"骏马奖"最佳男演员奖。

话剧,是多布杰踏入艺术门槛的奠基石,是他艺术生命道路上的启明灯,当他在荧屏上开创出自己的一条成功道路之后,多布杰并没有在西藏话剧舞台上消失。多年来,多布杰的身影不时在西藏自编自排的多出话剧中出没。在记者采访多布杰的那段时间里,他正在参加纪念江孜抗英斗争百年大型话剧《宗山魂》的排练演出活动,在剧中,多布杰扮演了一位清政府驻藏官员高亮(高督司),由于主张反抗英军侵略而被清政府撤职,但他并没有因此离开西藏,而是选择留下来和广大藏族同胞一起投入到了反抗英军侵略的战斗当中。

《可可西里》让观众熟悉一个全新的多布杰

《可可西里》中日泰队长的演绎让多布杰的表演风格骤然改变。因在其中出色的演绎,多布杰与梁朝伟、刘德华同获2004年台湾金马影帝的提名。多布杰告诉我们,自己从小就比较内向,很少跟别人交流。《可可西里》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的影片,加上多布杰那张冷峻的脸颊,使全片的基调低沉、灰暗、冷峻,但他却能在观众的心中激起一种莫名的震撼。在拍摄该片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他始终没能掌握好"日泰"队长的特点,在拍记者尕玉找巡山队长日泰那场戏时,镜头不多,但他们却拍了十几次。"无论我怎么演,导演就是不满意,最后我都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了。"多布杰事后自己总结说:"导演陆川一定是希望我们忘记以前套路性的表演方式。比如按照惯常的思维,有人问谁是日泰,我说我就是,这是种正常的反应。但是在《可可西里》里,这却是行不通的。"多布杰说,在可可西里这个特定的环境当中,日泰作为一名巡山队长,每天都在与环境、生存、盗猎分子做斗争,所以处事会很机敏,在性格和思维上这个人物与其他人也是不一样的。他对外来者是不欢迎的,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会想:"这个人从内地进到一个山沟里,到底想了解什么,是不是像特务一样来了解巡山队内部的一些情况?"

于是,这场戏最终按照导演非正常的思路重新进行了拍摄。面对记者的询问,日泰的回答是冷冰冰的一句:"你想干什么?"多布杰自己觉得,那种态度演绎起来很舒服,后来的每一场戏多布杰都尽量按照导演很逆反、很另类的要求去演,使得日泰这个人物看上去简洁、冷峻,但却准确而丰满。

日泰的死是全片的高潮,本来是可以很煽情的,但最后出来的效果是,日泰死得很冷峻,没有一丝悬念,也没有悲壮的音乐背景,但带给观众的震撼却非同一般。多布杰说:"我觉得这个特别好,跟以往的一些片子不一样,这种处理比较还原生活。"

作为藏族演员,很多人都觉得多布杰演绎青藏高原上的《可可西里》的故事是轻而易举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在身体上,藏族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超人",在高原上怎么奔跑都没有关系,其实他们也时刻面临着缺氧、肺气肿等健康上的威胁。而在故事环境的熟悉上,多布杰以前也没到过可可西里,没见过盗猎分子是什么样的。于是在拍摄前多布杰接受了不少训练,从头学起。比如,可可西里当地的语言,虽然那里的人也都是藏族,但影片中要求演员的发音要接近青海玉树人的味道,带着方言的感觉。

对于能有今天的成绩,多布杰始终认为"如果没有当年上海戏剧学院的好老师,就没有藏族学员的今天。"事业如日中天的多布杰依然还是那么的谦虚,他把功劳全都归功于老师,而对自己的努力却只字未提。用他自己的话说,"荣誉只能属于过去,前面的艺术道路更加艰辛,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然而,从多布杰不多的言语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告诉我们,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他会不断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艺术表演能力,认真钻研,吸收、融会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