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拉顿珠于15世纪20或30年代左右出生在洛扎北部的门塘,后来被人称为门塘大师。门拉顿珠自幼聪慧,精通各种书法。由于婚姻的不幸,他被迫离家出走,到处流浪。相传他在浪卡子县的羊卓达隆地方偶然发现了一盒画笔和一些线描粉本,勾起了对绘画的强烈兴趣。于是他到萨迹等后藏各地拜师求教,跟随当时最为著名的艺术大师多巴扎西杰波学习绘画,开始了绘画生涯。

  门拉顿珠从临摹早期祖国内地汉传佛教绘画作品中获得了丰富的养料,将汉族山水画和其他内地绘画风格特征融合到门塘派绘画背景之中,是他对西藏绘画的重要贡献。据说,当他临摹一幅内地的织丝唐卡时,忽然回忆起他前世在中原内地作创作这幅作品的情景。此后,他绘画风格的美学思想更加靠近内地绘画。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最后创立了门塘画派。对此,18世纪西藏著名的艺术大师杜玛格西·丹增平措评论道:门拉顿珠的画作“颜色和晕染皆厚重,除略有些松散外,布局在许多方面很像内地卷轴画。人物的姿势,骨相和肌肤都异常完美,脖颈较长,双肩下垂,五官轮廓鲜明突出。画面晕染充分,用色细腻、柔和、富丽堂皇。石青和石绿十分突出。因为在一定距离看,这两种颜色非常优美,如果趋近一些,两种颜色更为细腻,衣袍和饰带的形状不对称。虽然基本色非常多,但比内地基本色要少,与其他绘画相比在佛像色调上更为丰富。通过有一些力度的晕染笔触进行晕染的痕迹很清楚。这就是工巧化身门塘巴所创画派。”扎什伦布寺现存部分作品是门拉顿珠的代表作。

1458年至1469年期间,他和其助手一起在扎什伦布寺创作了大量的壁画和唐卡作品,其中包括在措钦大殿绘制的八十大成就者环绕金刚持、十六罗汉陪伴释迦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十二宏化,祖拉康中按内地风格绘制的佛传壁画,北壁的“度母净土变”、不动明王、马头金刚和四大金刚以及一幅长约28米、宽约19米的巨幅释迦牟尼布画唐卡等重要作品。据说门拉顿珠和他的儿子在羊八讲寺还留下了很多奇妙的壁画。

  门拉顿珠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也是著名的绘画理论大师。他一生著有《论典善说宝鬘》和《如来造像度量品·如意宝珠》等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中,前者是对绘画实践和理论的总结,对画布的准备、标示量度轮廓线、调制颜料、勾勒并配置画笔、晕染、再次勾线、涂胶、调色和绘制壁画等方法、步骤和效果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后者主要集中于造像量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在论述各家造像量度说法的基础上,对一些说法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完整的主张。这部著作广为人知,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经常参考的重要著作之一。

  门拉顿珠的儿子和弟子是门塘画派早期的主要传人。他的儿子门塘巴绎央(又称作古冬绎央巴)曾参与了羊八井寺院壁画的绘制,并于1506年前后完成了羊八井寺的巨幅锦缎唐卡。他的侄子门塘巴希瓦沃,于1484年为洛扎的色喀寺创作了译师玛尔巴像。门拉顿珠的弟子遍布西藏各地,门塘画派的风格不仅对当时的壁画和唐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当时的版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1533年在阿里东部边界的贡唐刊印的《妙乘大藏》木刻,1482年至1504年释迦却丹刊印的萨迦班智达对因明学《因明正理宝藏》注疏《正理宝藏详说》的插图等版画都出自门塘画派画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