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太.jpg

姓  名  才让太(Tsering Thar)

性  别  男

民  族  藏

出生时间  1958年9月5日

工作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职  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  位  博士

社会兼职    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际苯教研究会(IABR-AIRB)副主席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教学和学术活动

77.9-79.8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讲授藏语文。

79.9-81.8  在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第一届藏族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班进修。

81.9-82.8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讲授藏语文。

82.9-85.7  在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夏日东·洛桑协珠嘉措教授和多加格洛教授门下攻读藏族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85.7-87.3  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任教,讲授藏族古典诗学理论名著《诗镜论》和《藏族史》。

87.3-06.7  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从事苯教研究。

91.11-93.1  国家公派留学意大利,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和象雄研究院作访问学者。

从九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三日在意大利撒丁岛参加“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并提交题为《苯教及其与藏传佛教的关系》(意大利文)的学术论文。

九二年六月十日在意大利沃戴热(Volterra)文化节上作了题为《大山民族的文化》(意大利文)的学术报告。

九二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在挪威参加第六届国际藏学会并提交题为《论七赤天王时期佛教始传吐蕃》的藏文论文。

九二年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四日在意大利阿奇多索(Arvidosso,GR)参加第二届国际藏语学术讨论会并提交论文《论藏语普通话》(藏文)。

九二年十月五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在意大利锡也那外国人大学参加意大利高级A班并毕业。

93.1-93.7  在英国牛津Godmer英语学校进修英语。

95.6     九五年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在奥地利格拉兹(Graz)参加了第七届国际藏学会并提交了题为《扎拉寺及其部落》(Dralag Monastery and its Tribes)的学术论文(英文)。

95.9-96.7   赴奥斯陆参加由挪威科学院高级研究中心组织的“苯教大藏经目录研究”的合作课题,与该课题组一起共同完成了《苯教大藏经目录研究》(英文)的编著。并参加了在奥斯陆举办的第一次有关苯教文化研究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苯教大藏经研究学术讨论会”。

96.7-01.6   参加由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主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参加,为期四年的“苯教寺院研究”课题。作为本课题内容,从1996年8月至1999年11月访问了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藏区一百三十多座苯教寺院。

98.7      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参加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藏学会并提交了题为Bonpo Tantrics in Kokonor Area(《青海湖地区的苯教密士》)的论文,英文。

99.8.23-28  参加了在日本大阪召开的名为“New Horizons in Bon Studies”(苯教文化研究新的地平线)的国际苯教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并提交了题为The bla ma in the Bon Religion in Amdo and Kham (《安多和康区苯教传统中的“喇嘛”》英文)的论文。

00.6.24-30  参加了在荷兰莱顿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藏学会交提交了A New Bonpo Center-Shar-rdza Hermitage(《一个新的苯教中心---夏尔扎修炼地》。

03.9.6-12   参加了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藏学会,提交了题为"Bonpo Education in sNang zhig Monastery"(朗依寺的苯教寺院教育),英文。

00.3-04.6   在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03.4.2-7.12 在澳大利亚悉尼参加英语培训

06.8.27-9.2 第十一届国际藏学会 德国波恩,论文:Migration of Khyung in Tibet(穹氏家族在西藏的迁徙),英文

06.7.14     调入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从事教学工作

07.7.25-28  在西宁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藏文专业教学工作研讨会

2010.4.23-26 在哈佛大学参加Inner Asia and Chin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nections (内亚与中国:文化与历史的交流),提交论文:(Tsewey Monastery and Bon Religion around Kokonor)《佐海寺与青海湖周边的苯教》。

2010.8.15-21 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十二届国际藏学会(IATS),提交论文:The Three Saints in History of Bon Religion in Amdo (安多苯教历史上的三圣者)。

2011.9.8-12 参加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SOAS)题为“苯教、象雄和早期吐蕃”(Bon, Shangshung and Early Tibet)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题为the Reasons of Grigum Tsanpo’s Death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止贡赞普的死因及其历史意义)的学术论文。

2013.7.21-27 参加在蒙古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藏学会,提交了题为the Territory of Ancient Shang shung (古代象雄的地理位置)的学术论文。

2014.7.19-26 因青海省委的邀请,参加来自北京的25位社会科学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考察团,集中对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提交了“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问题和语言文字问题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论文。

2014.9.19-20 参加在青海西宁举办的全国藏汉双语教学高层论坛,宣读了题为“民族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和重新认识---以青海藏族教育为例”的学术论文。

2014.11.8-10 因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政府的邀请,对该县勒乌乡雍仲苯教摩崖石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交了对于该摩崖石刻的年代、内容和价值三个方面的结论性报告。

学术著述

用藏文发表:

一、《苯教史名著〈嘉言库〉》,《青海教育》1982.6,西宁。

二、《论藏族现代文学的发展》,青海《民族语文工作》1984.1,西宁。

三、《论〈旋努达美〉中的佛家出离思想》,《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4.2,西宁。

四、《〈诺桑王子〉研究》,《青海教育》1985.6,西宁。

五、《论梵语文学对藏族古典小说的影响》,《藏学论文选编》(硕士论文选)第二辑。1991.2,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

六、《论七赤天王时期佛教始传吐蕃》,第六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西藏研究》 (Tibetan Studies ) 第二辑。

七、《论藏语普通话》, 1992年在意大利参加第二届国际藏语文学术讨论会时的会议论文,先收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后在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的《藏语文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99.9)转载。

八、《甘孜州藏传佛教寺院志》中十一座寺院历史的研究和撰写,作为内部资料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印出,1999。北京。

九、《雍仲苯教〈大藏经〉形成试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藏文版)2005.5。

十、《詹巴南喀与苯教新派的起源》,《中国藏学》,2012.4.

十一、《对藏族教育的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藏文教育》2015年第1期。

十二、《关于藏汉双语高等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藏文教育》2017年第4期。

用汉文发表:

一、《古老的象雄文明》,《西藏研究》1985.2.

二、《〈智美更登〉初探》,《西藏研究》1988.3,拉萨。

三、《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苯教》,《中国藏学》1995.1,北京。

四、《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中国藏学》1996.1,北京。

五、《意大利的藏学研究及藏传佛教》,陈庆英主编《藏族历史宗教研究》 第一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8,北京。

六、《西藏历史文化词典》有关苯教辞条,王尧和陈庆英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6。

七、《宗教大辞典》苯教辞条,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

八、《苯教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日本召开》,《中国藏学》1999.4,北京。被译成藏文发表在《中国藏学》藏文版1999.4,北京。

九、《雍仲苯教的文献》,论文,《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图说明镜》,第108-200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北京。

十、《苯教塞康文化再探》,《中国藏学》2001.3,北京。

十一、《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琐议》,拉巴平措、格勒主编《当代藏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229-250页。北京。

十二、《苯教〈大藏经〉的形成及其发展》,《西藏研究》2005.增刊版

十三、“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晋升学位问题专题研究”课题获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2年度特等奖,本人承担其中甘青部分

十四、《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中国藏学,2005.1

十五、《苯教在吐蕃的初传及其与佛教的关系》,《中国藏学》2006.2

十六、《苯教的现状及其与社会的文化融合》,《西藏研究》2006.3

十七、《佛教传入吐蕃的年代可以推前》,《中国藏学》2007.3 

十八、《苯教历史三段论之由来及剖析》,《中国藏学》2008.4 

十九、《论半个世纪的苯教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4

二十、《杂廓地区的苯教与夏尔杂修行地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国藏学》2009.4

二十一、《佐海寺与青海湖周边的苯教》,《中国藏学》2010.4

二十二、《吐蕃的苯教与〈世间总堆〉》,《中国藏学》2011.4

二十三、《论苯教的“辛波”、“喇嘛”、“加嚓布”和活佛》,《中国藏学》2014.2

二十四、《佛教在汉藏民族关系中的贡献》,《边疆发展中国论坛2012》,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北京。

二十五、《关于古代象雄疆域的重新思考》,《首届象雄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8页。民族出版社,2016,北京。

二十六、《双语教学关系到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边疆发展中国论坛2014》,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北京。

二十七《金川勒乌摩崖石刻的初步研究》,《中国藏学》2016.3。

二十八、《公元八世纪的苯佛关系及苯教新派的形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2。

二十九、《藏文手抄本苯教文献的发现及其当代文化价值》,《中国藏学》2021.2

三十、《“嘉绒”地名考释》,《中国藏学》,2023.1.

藏汉两文发表: 

一、《古老的象雄文明》,《西藏研究》藏文版1985.3,拉萨;《西藏研究》汉文版1985.2,拉萨。被译成英文发表在《西藏研究》英文版(《Tibetan Studies》), 1989.1, 拉萨。

二、《藏文起源新探》,《中国藏学》藏文版1988.1; 汉文版1988.1,北京。

三、《试论苯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藏文版1988.3;《中国藏学》汉文版1988.3,北京。

四、《苯教文献及其集成》,《西藏研究》藏文版1990.4,拉萨;《中国藏学》汉文版1990.2,北京。被译成英文发表在《中国藏学研究论文集》(《Thesis on Tibetology in China》),1996,北京。

用英文发表:

一、Dralag Monastery and its Tribes (《扎拉寺及其部落》)。论文,第七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第二辑。 奥斯陆,挪威。

二、“Lama”of Bonpo Tradition in Amdo and Khams (《安多和康区苯教传统中的“喇嘛”》),论文,1999年日本大阪召开的国际苯教学术讨论会提论文。载该会议论文集《New Horisons in Bon Studies》大阪,日本。2000。

三、《Bonpo Tantrics in Kokonor Area》(《青海湖地区的苯教密士》),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参加第八届国际藏学会(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召开)论文。

四、《A New Bonpo Center---Shar-rdza Hermitage》(《一个新的苯教中心---夏尔扎修炼地》),论文,为第九届国际藏学会提交的论文。2000,莱顿,荷兰。发表在该会议论文集,劳然司·艾坡斯坦编《康巴史》(Khams pa Histories: Visions of People, Place and Authority, edited by Lawrence Epstein),Koninklijke Brill NV, Leiden, The Netherlands, 2002.

五、《Monastic Education of Bon in sNang zhig》(朗依寺的苯教寺院教育),为第十届国际藏学会提交的论文。2003年,英国,牛津。

六、《A Survey of Bonpo Monasteries and Temples in Tibet and the Himalayas》(西藏和喜玛拉雅地区苯教寺院神殿研究),合著,大阪,日本,2003。

七、《A Catalogue of the Bon Kanjur》(苯教大藏经目录研究),专著(合著),大阪,日本,2003。

八、《Mount Ti se (Kalsish) Area:The Center of Himalayan Civilization》

(冈底斯山是喜马拉雅文明的中心)》,发表在意大利中远东研究院学术刊物《East & West》2009。

九、《Bonpo Tantrics in the Kokonor Area of Tibet》(藏区青海湖地区的苯教密宗师们),载《Sharro – Festschrift for Chogyal Namkhai Norbu》(曲杰•南喀诺布纪念文集),第292-309页。瑞士Garuda Verlak出版社,2016。

十、《Nangshig, A Tibetan Bonpo Monastery and its Family in Amdo》(囊秀寺,一座安多苯教寺院及其家族),由尼泊尔Vajra Books出版,2016年。

用意大利文发表:

一、《La Religione Bon e I suoi Rapporti con il Buddhismo in Tibet》(《苯教及其

  与藏传佛教的关系》),1992年“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有关藏族佛僧的对话》(Monachesimo tibetano in dialogo),1995,罗马,意大利。

藏译汉:

一、南喀诺布《论藏族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1988.2,北京。

英译藏:

一、《苯教的文献》(Literature of Bon), 派尔·克威尔内 (Per Kvaerne)著, 《中国藏学》1998.3, 北京。

英译汉:

一、伊里奥特史伯苓(Elliot Sperling)著《第五世噶玛巴以及西藏和明初的关系要略》(The 5th Karmapa and som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 and the early Ming),《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二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拉萨。

二、《香格里拉的囚徒——西藏佛教与西方》(Prisoners of Shangri-La__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中第四章“咒语”(the Spell),约17000多字。中国藏学出版社。

学术专著

第一,A Survey of Bonpo Monasteries and Temples in Tibet and the Himalayas(西藏和喜玛拉雅地区苯教寺院神殿研究),合著,大阪,日本,2003。

第二,《苯教史纲要》(与顿珠拉杰合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北京。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第三,Nangshig – A Tibetan Bonpo Monastery and its Family in Amdo(《囊秀-安多一座藏族苯教寺院及其家族》),Vajra Books, 2016.

第四,《象雄文明探源》,青海民族出版社,2019年。

主编《苯教研究论文选集》

第一辑,汉文,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

主编《苯教文献丛书》(藏文版)

第一部、扎敦·格桑丹贝坚赞著《夏尔扎·扎西坚赞传》(二十世纪作品),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北京。

第二部、章杰增巴之伏藏《赛米》(十四世纪作品),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北京。

第三部、芭·丹杰桑布著《苯教源流宏扬明灯》(十四世纪作品),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北京。

第四部、贡珠扎巴著《苯教大藏经目录》(十八世纪作品),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北京。其它书籍将陆续出版。

主编《诺尔布丛书》(藏文版)

第一部、《历算白莲口传心要》(十五世纪作品),作者:普巴伦珠嘉措, 民族出版社,2002,北京。

第二部、《象雄和吐蕃本教源流宝鬘金要》(当代),作者:更桑洛哲,民族出版社,2003年,北京。

第三部、《四部藏医经典》(十二世纪以前),作者:杰布赤协等, 2005年。民族出版社,北京。其它书籍将陆续出版。

主编《冈底斯苯教文献丛书》

民族出版社,一共25册,2011,北京。

主编《中国藏族文化年鉴》(才让太、安虎生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6年2月。

主编《古藏文苯教手抄珍本文献》(才让太、阿旺嘉措主编)

青海民族出版社,一共10册,2016年12月。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