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多杰,男,藏族,1952年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1974年—1986年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哲学教研室教员;1986年—1999年中央民族学院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1999年—2004年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2004至今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藏传佛教思想史资料选编暨藏传佛教思想史论”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理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特聘专家、中央统战部涉藏问题咨询专家、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特邀研究员、国际儒联理事会理事。
一、著作(部分)
1、《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2、《宗喀巴评传》,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年。
3、《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二、论文(部分)
1、《佛教在藏地与汉地本土化历史之再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2、《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3、《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本土化之历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4、《再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中道观》,《哲学研究》,2015年,第9期。
5、《从<句义藏>看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义理结构》,《哲学研究》,2011年,第5期。
6、《论藏传佛教萨迦派“轮回涅槃无别”之哲学思想》,《哲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7、《一个西藏流浪僧人的叛逆思想——根登群佩<中观甚深精要之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解读》,《哲学研究》,2005年,第12期。
8、《藏传佛教“自空见”之源流考释》,《哲学研究》,2003年,第6期。
9、《藏传佛教觉朗派的独特教义“他空见”考》,《哲学研究》,2001年,第9期。
10、《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见”与“自空见”(续)──论藏传佛教的思想特点及理论渊源》,《哲学研究》,1995年,第6期。
11、《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见”与“自空见”──藏传佛教的思想特点及理论渊源》,《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
12、《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
13、《一部填补空白的巨著─—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14、《试论宗喀巴的判教观》,《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3期。
15、《论藏传佛教的价值取向及藏人观念之现代转换》,《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2期。
16、《<山法了义海论>所引佛教经论藏汉译文比较研究之十一》,《中国藏学》,2016年,第1期。
17、《<山法了义海论>所引佛教经论藏汉译文比较研究之一》,《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
18、《藏汉佛教经论译文异同之比较研究——以觉囊派根本经典<山法了义海论>为个案》,《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
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宗教年鉴》全文或摘要转载。
三、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藏传佛教思想史资料选编暨藏传佛教思想史论”,2014—2019年,担任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
四、获奖情况
1、1993年,《藏传佛教思想史纲》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一等奖(著作);
2、1996年,《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获教育部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著作);
3、2007年,《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本土化之历史考察》获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论文);
4、2008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5、2009年,《藏传佛教思想史》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6、2009年,《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
7、2010年,在北京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北京高校育人标兵;
8、2010年,《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汉文学术论文类一等奖。
9、2014年,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