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顿·华多太,藏族,1971年3月生。1995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曾在浙江青年诗人创作研修班、第29届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和青海省无党派人士专题研修班学习深造。先后供职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语文工作办公室、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技术工作办公室和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等单位,译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著有诗歌集《忧郁的雪》(汉文)、诗歌集《火焰与词语》(藏文译作)、散文集《山那边》(汉文译作)、诗歌集《月亮之梦》(汉文译作)和诗歌集《雪落空声》(汉文)等作品。
主要作品
文学创作
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2于《诗刊》《诗选刊》《诗林》《诗潮》《诗江南》《诗歌月刊》《西部》《扬子江》《民族文学》《民族文汇》《雪莲》《野马》《岁月》《青海湖》《西藏文学》《广西文学》等期刊发表诗歌作品200余首。作品入选《藏族当代诗人诗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藏族卷》、《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诗歌排行榜》、《华文新诗百年选》、《2017年度十大好诗》《天天诗历》等选本。
出版诗歌集《忧郁的雪》(汉文,2008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诗歌集《火焰与词语》(藏文译作,2013年由青海民族出版社)、散文集《山那边》(汉文译作,2014年,作家出版社)、诗歌集《月亮之梦》(汉文译作,2015年,作家出版社)和诗歌集《雪落空声》(汉文,2016年,青海人民出版社)等五部作品。
学术研究
1995年开始发表学术研究作品,至今有三十多篇学术研究作品散见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攀登》《青海民族研究》《西藏艺术研究》《中国藏学》《民族翻译》《西藏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和《西藏大学学报》《西藏人文地理》《中国西藏》《西藏艺术研究》《柴达木开发研究》《三江源生态》等期刊杂志。
公开发表学术文章《趋向派别化的藏族现代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汉藏翻译中的趋同式译风》《攀登》2001年第4期;《论羌、吐谷浑和羌之我见》《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柴达木地区的古代石刻岩画》《西藏艺术研究》2005年1期;《道帏周遍地区的古代地名》《攀登》2005年第3期;《青海道帏地区的石砌艺术》《攀登》2007年4期;《道帏历史中上部三村的形成过程》《中国藏学》2007年第4期;《简析汉藏公文翻译中汉语化问题》《民族翻译》2008年第2期;《青海湖西部地区的地名考释》《西藏研究》2008年第1期;《柴达木藏族源流考述》《中国藏学》2009年第2期;《从雅则红城地名分析黄白黑霍尔民族归属》《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试论加入居民与唃厮啰的关系》《中国藏学》2010年第3期;《汉藏语言的渊源演绎汉藏民族历史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都兰古墓的民族属性》《中国藏学》2012年第4期;《略述汉藏公文翻译中藏译文的汉语化问题》《攀登》2012年第1期;《试读都兰热水M23号墓出土的古藏文胛骨》(藏文)《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都兰热水M23号墓出土的古藏文胛骨试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柯鲁可戈壁车那扎仓寺寺规戒律刍议》(《攀登》2021年第3期;《都兰热水2018血渭1号墓出土银质印章考辨》(《西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略论阿夏(A-zha)族源》《中国藏学》2021年第4期。
获奖成果
曾获“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称号;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鼓励奖;青海省民语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讨会二等奖;首届青海省格萨尔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青海卷》编目工作先进个人;第十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三等奖;2017年度全国深圳读书月十大好诗奖;第二届全国“意林文汇”全国文学奖评选活动二等奖;“丹霞口”杯全国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中国·玉树”唐蕃古道文学奖;天佑德杯端午节诗歌大赛优秀奖;四川理塘仓央加措诗歌节征文活动优秀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