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组队的“中国西藏攀登14座海拔8000米高峰探险队”是西藏推向世界的一支体坛劲旅,迄今已登上洛则峰、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等12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11年艰苦卓绝的攀登历程中,著名国际运动健将次仁多吉、边巴扎西登上全部12座高峰,刷新了登山纪录。而队中的摄影师兼队员阿克布只比他们少登两座,成功登达1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并在山上拍摄了数万张各类图片和长达几十小时的录像资料,创造了中国摄影界的一个奇迹。
说到未能登顶的两座山峰,阿克布脸上还带着遗憾,两次都是因为身体带伤放弃了登顶的机会。遗憾归遗憾,在10多年的登山摄影历程中,阿克布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欢乐、骄傲和一段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小时候,阿克布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上学时他就喜欢摆弄照相机。他第一次随西藏登山队攀登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时,是队里的后勤保障人员。在山上看到很多老队员身上挂着照相机,还有电影摄像机,阿克布着实羡慕和激动。山上的景色这么美丽,攀登的线路那么险峻,他盼望着看到精彩的登山图片。可回到拉萨一瞧,阿克布非常失望:当时十几个队员登顶,带上去不止一台相机,可竟然没有留下一张登顶图片,山上的美景和登山活动也都没有拍全。电影胶片甚至动都没动。看到这些,阿克布很心疼,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当个高山摄影师。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做了汇报。机会很快来了,199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日两国联合组队攀登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阿克布有幸跟随日本NHK电视台专家边学习边工作,在南迦巴瓦地区拍摄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在南峰创作的作品《云中来客》参加西藏自治区首届风光摄影展览荣获一等奖,受到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这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也增加了信心。
1992年,“中国西藏攀登14座海拔8000米高峰探险队”成立了,阿克布正式成为探险队摄影师兼队员。当真正挎起照相机的时候,他才知道摄影这个活不好干。阿克布的摄影器材包括一个大勃兰尼克,一台全机械尼康FM2,一台带电动的尼康F3(配一个标准镜头和一个变焦镜头),还要带五六块电池;摄像器材起初是一台松下M6000家用机,后来添置一台佳能XL100数码机。这些都是铁家伙,一个比一个沉,而且都很金贵,怕磕怕碰。为了保证摄影质量,在海拔6500-7000米高度,器材至少得保持在20公斤左右。越往上攀登困难越大,在最后接近顶峰的时候还要保持在10-15公斤左右的器材,才能保证图片和影像质量。
虽然他是攀登队的正式成员,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在山上遇到的困难比其他队员还要多。为了拍好拍全登山情况,他有时候要走到队伍最前面,拍摄队友开路的情况;有时候要故意落在后面,拍摄全队整体活动的情况;有时候还要脱离主绳,到陡峭的山崖边拍摄队伍行进的情况。每回上山,他都要拍摄80多卷胶片和几个小时录像资料,工作量非常大。
在海拔7000-8000米高度,不但器材不听使唤,电池消耗也特别快。在平原上能拍10多卷的电池,在山上能拍到4-5卷就算不错了,阿克布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正当他拍得起劲的时候突然电能耗尽,机器停止转动,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阿克布恨不得扔下相机走人。可他不能这样做,他只能在下一次带更多的电池,背更多的器材,力争把片子拍得更好。
阿克布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为了拍到一张有特色的照片,他经常在山上冒着刺骨的寒风等待太阳初升和落山的精彩瞬间。可是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太阳一落山气温就会骤降30多度,稍有不慎,就可能冻伤冻残。但在那样的高度,他总是咬牙坚持,尽量多拍几张图片。
当一天的攀登结束,大家坐在帐篷里喝上一口酽酽的酥油茶的时候,阿克布还不能闲着,他还要记录资料,编辑片子。等这一切结束了,才能停下喘口气。
谈到在山上的感受,阿克布甩出一句:“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他说那里的一切太美太纯洁了,没有任何污染,更没有私心杂念。一个人在那里闭上眼睛静静地体会内心的安宁和宇宙的博大,真是非常幸福。这跟在山下完全不一样,平时大家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可一到山上,一切都忘了,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特别单纯,特别干净。
的确,登山运动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行当,国内还行,主要山峰都通公路。可在国外,特别是在尼泊尔和巴基斯坦,从有公路的地方到山峰脚下一般要步行五六天才能到达。前年,阿克布和队友们攀登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人还没有走到山脚,差一点在路上被洪水淹死。这时候他又觉得特别沮丧。可山对他的召唤是不可抗拒的。
为什么登山,一个外国登山家说:因为山在那里。
为什么又登山又摄影,阿克布的作品也许会给你完整的答案。 (索穷)